學術新聞周報
NEWS WEEKLY
01向ChatGPT生成文本加入隱藏水印的新方法
近日,文本生成AI係統(如ChatGPT)引發了廣泛關(guan) 注,其優(you) 異的性能也引起一定的擔憂,因為(wei) 人們(men) 無法判斷一份提交的文本是否由AI撰寫(xie) 。美國馬裏蘭(lan) 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計算機科學家團隊研究團隊1月27日在arXiv上發布了一份未經同行評審的預印本研究,介紹了一種為(wei) AI生成文本添加水印的新方法,幫助人們(men) 解決(jue) 這種擔憂。
研究人員指出,文本生成係統需要在生成文本時依次選擇單詞,並以一種可被預測和捕捉的方式進行:AI會(hui) 選擇合適的單詞,將其打上“可行列表”的標記,然後才能使用它們(men) 。因此,AI編寫(xie) 的文本通常比人類編寫(xie) 的文本具有更多的“可行列表”標記,這是一種可以用作水印的模式。
研究人員建議,創造ChatGPT這樣的文本生成AI製造商可以在他們(men) 的機器人創建的文本中添加標識符,這種標識符不能被使用AI的用戶看到(例如讓ChatGPT幫忙寫(xie) 論文的學生),但可以被監管方的應用程序檢測。不過,這種方法需要製造商都自願或在政府監管下實行。
02地球內(nei) 核正在反轉
處於(yu) 地球最中心的固態內(nei) 核,有著和外部圈層不一樣的自轉周期,這被稱為(wei) 地球內(nei) 核的差速旋轉現象。據北京大學地球與(yu) 空間科學學院消息,北京大學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內(nei) 核近七十年來差速旋轉模式的變化。
重複地震的地震波在同一個(ge) 台站接收到的記錄通常具有相同的波形,然而地球內(nei) 核的旋轉會(hui) 導致其內(nei) 部的不均勻結構發生橫向移動,當地震波采樣到地球內(nei) 核時,會(hui) 顯示出不一樣的波形。研究團隊分析了在同一震源重複發生的天然地震的長期的波形變化模式。
研究發現,近十餘(yu) 年來,地震信號的時變現象在全球的地震波路徑上統一消失了。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地球內(nei) 核的差速旋轉在2009年就接近停止並開始緩慢地反向。類似的反向旋轉現象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也有出現,意味著內(nei) 核的旋轉很可能存在周期為(wei) 六七十年左右的震蕩模式。
03暗能量或是黑洞引力造成的現象
據英國科學與(yu) 技術委員會(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Council)下屬的空間科學技術研究機構RAL Space的消息,宇宙中近70%的能量是促使宇宙膨脹的暗能量,但科學家一直不清楚暗能量究竟是什麽(me) 。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特殊的星係:巨型橢圓星係,它在宇宙早期完成演化,進入休眠狀態,隻剩下很少的物質供中心的黑洞吸積。
將90億(yi) 年前的巨型橢圓星係和今天的巨型橢圓星係對比,天文學家發現其中的黑洞比今天的黑洞大了7~20倍。如此快速質量增長超出了吸積和合並能解釋的範圍,天文學家認為(wei) 這可以用黑洞包含真空能解釋。黑洞的真空能正好與(yu) 宇宙的膨脹耦合,它會(hui) 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增大,這種效應最終能讓天文學家用黑洞解釋暗能量的起源。
這是首個(ge) 不用額外的物理存在,就能解釋暗能量起源的理論。這與(yu) 愛因斯坦引力理論預測的結果一致,而這意味著我們(men) 可能不需要再用新的東(dong) 西解釋暗能量:黑洞與(yu) 愛因斯坦引力的結合就是暗能量的來源。
04高被引遺傳(chuan) 學研究包含大量序列錯誤
《自然》新聞(Nature News)消息,近日,澳大利亞(ya) 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團隊針對已發表的遺傳(chuan) 學研究進行篩查,發現即便是高引論文中也可能存在序列錯誤等問題,該現象或許比想象中更常見。相關(guan) 論文2月3日發布在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尚未接受同行評審。
已發表的論文若存在錯誤,可能會(hui) 導致跟進研究的學者浪費大量的時間與(yu) 成本卻無法複現實驗。這項研究對影響因子高達41.444的期刊Molecular Cancer 2014、2015、2018和2020年發表的334篇癌症遺傳(chuan) 學論文中的6647段核苷酸序列進行手動篩查,發現其中存在253個(ge) (3.8%)錯誤,分布在92篇論文中,2020年論文中出現的錯誤比例可達38%。
另外,在針對影響因子8.756的期刊Oncogene的篩查中,研究者注意到2020年發表的42篇環狀RNA或微小RNA相關(guan) 的論文中近半數(21 篇)存在錯誤。
重要的是,上述研究內(nei) 容均被廣泛引用:92篇Molecular Cancer論文被引用8048次,21篇Oncogene論文被引用878次,單篇論文最高引用次數可超100次。盡管部分學者對於(yu) 一些單核苷酸水平的錯誤是否會(hui) 影響論文結論持保留態度,但大多數學者都表示已發表的科學論文中如此廣泛地存在錯誤是值得警醒的。
05新方法將未經處理的海水直接分解成氫氣,效率接近100%
據澳大利亞(ya) 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近日發布的消息,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一個(ge) 國際團隊成功在不對海水進行任何處理的情況下,直接將其電解產(chan) 生綠色清潔能源——氫氣,且海水分解效率接近100%。
氫氣是取代化石燃料的理想清潔能源。傳(chuan) 統的海水電解製氫方法需先進行海水淡化、去離子化等預處理,以避免電極被腐蝕或副反應發生。研究人員通過在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上引入劉易斯酸層(例如Cr2O3–CoOx),實現了在200mA·cm-2的動態電流下分裂水分子,能直接對天然海水進行超過100個(ge) 小時的穩定電解,來製造氫氣。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方案的海水分解效率接近100%,且其綜合性能與(yu) 現有基於(yu) 高純水的電解方案相似,可極大降低傳(chuan) 統工藝的操作和維護成本。他們(men) 將繼續驗證該方案用於(yu) 氫能源商業(ye) 生產(chan) 的可行性。
課題推薦
想申請帝國理工學院的商業(ye) 分析專(zhuan) 業(ye) ?你得先有這些背景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科研項目
申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專(zhuan) 業(ye) ,需要哪些背景?| 中科院副研究員科研項目
利茲(zi) 大學的傳(chuan) 播學碩士好申請嗎?| 科研論文一對一項目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