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高一高二學生尤其關(guan) 注夏校申請,不少同學已經拿到夏校錄取,群裏的講座也有多位老師都談到夏校申請介紹。我相信大家都對夏校的分類、知名夏校、是否應該去夏校這些問題都很清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在美國讀夏校期間,還應該如何最高效地利用在美時間做什麽(me) 事情,來最大化助力即將來臨(lin) 的申請。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有這種感覺,疫情放開之後我們(men) 對曾經熟悉的事情都突然感到陌生:喧鬧的人潮、擁擠的街道、繁華的商業(ye) 氣息,那些以前我們(men) 再熟悉不過的事情在時隔四年重新回到我們(men) 的生活中來的時候,我們(men) 總是會(hui) 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感。“
用這種感覺代入一下即將要走出國門的我們(men) 的學生身上,在過去的3-4年,很多孩子連省都沒出過幾次呢,馬上他們(men) 要獨自一人走出國門,獨立生活2-7周不等,他們(men) 在期待什麽(me) ,他們(men) 又在默默地擔心著什麽(me) ?
申請工作結束後收到offer固然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但是在夏校期間的時間才是最值得認真對待和提前規劃好的。那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說幾點在夏校就讀期間希望學生們(men) 注意和關(guan) 注的事情。
把這些事項都做好了,可能會(hui) 是比孩子帶回來一張全A的成績單更加助力申請的事情!
爭(zheng) 取推薦信/ 01
線上夏校的推薦信質量有時會(hui) 和線下項目有一定差距。僅(jin) 僅(jin) 通過電腦屏幕,教授很難真的了解課堂上的每一個(ge) 學生。也會(hui) 有教授直接拒絕給隻是在ZOOM或者類似課程係統上見過幾麵的學生寫(xie) 推薦信。
線下課程中,學生就會(hui) 有更多的機會(hui) 讓教授記住自己,推薦信的內(nei) 容也就真的能夠生動得描述學生課上以及更重要的課後表現。通過教授的office hour或者其他能夠見麵溝通的機會(hui) ,學生有更多機會(hui) 讓教授記住自己。而這些努力,遠在學習(xi) 之外。
千萬(wan) 不要讓自己成為(wei) 一個(ge) 隻是在夏校學習(xi) 、課後寫(xie) 作業(ye) 、其餘(yu) 時間都躺平在宿舍的學生。
培養(yang) 良好的溝通習(xi) 慣/ 02
對於(yu) 普高體(ti) 係的學生,夏校也是很多學生第一次在英語環境中學習(xi) 並且和比自己年長的成年人溝通的機會(hui) 。
絕大部分學生在和自己的留學顧問老師溝通時都比較釋放天性。很多顧問老師,包括我自己,有時對於(yu) 學生也過於(yu) 寬容。
一部分學生是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和技巧的,甚至有時候並不禮貌。這種行為(wei) 待到夏校溝通用在和教授溝通上,或者帶到之後的申請中和招生官、麵試官的溝通中就可能有嚴(yan) 重的後果。
從(cong) 總體(ti) 平均水平上來看,美國教授對於(yu) 本科教育投入的熱情確實比國內(nei) 教授要高。但盲目認為(wei) 所有教授都慈眉善目、有求必應或是會(hui) 對國際生有額外照顧是非常不成熟的想法。
我們(men) 來看一個(ge) 簡單的例子:
我隨機截取了芝加哥大學Summer Immersion項目所開設的兩(liang) 門課程的課程描述。
教授特別強調了這是一門課上互動討論非常重要的課程,每節課都會(hui) 有大量的小組討論、匯報、演講,並且禁止一切手機、電腦、平板的使用。不遵守這個(ge) 規則的學生會(hui) 被嚴(yan) 厲懲戒。
另一門課程的描述中也特別強調了使用手機的規則,並且對於(yu) 郵件的用詞、語法、文風有明確要求。
以上例子也隻是所謂“學術社交”的冰山一角,這些社交習(xi) 慣和約定俗成的規則比比皆是。
作為(wei) 一個(ge) 在美國大學讀書(shu) 的國際生,學生沒有必要過分謙卑,但應該保持對於(yu) 這些規則的尊重。這種認知也是很多學生在參加了線下夏校之後才有所感悟。
訪校和麵試/ 03
學生在線下項目期間,也會(hui) 有訪校和參加麵試的機會(hui) 。絕大部分學校的招生辦公室在暑假期間會(hui) 組織很多招生信息分享會(hui) info session。學生也可以在夏校期間主動給招生辦公室發郵件,和招生官預約溝通。
一方麵學生可以在這些溝通中進一步了解大學以及最近的招生政策。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wei) 在大學眼中被稱作demonstrated interests,並且部分學校會(hui) 留有記錄。
甚至,我們(men) 通過一部分在讀的學生了解到一些大學招生官在審核申請材料時會(hui) 看到學校記錄下來的demonstrated interests, 包括學生什麽(me) 時候參加過麵試,參加過info session, 什麽(me) 時候給我們(men) 發過什麽(me) 郵件。
如果學生就讀的夏校就是他的目標學校,參加這些活動的機會(hui) 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我們(men) 也非常鼓勵學生在空閑時間指定一個(ge) 所在夏校周邊的訪校計劃。
在校園之外,也有非常多學生可以嚐試的事情。
舉(ju) 一個(ge) 最簡單的例子,在紐大讀夏校的學生就應該多去看一看紐約的大都會(hui) 博物館、看一看百老匯的表演、感受紐約獨享的文藝前衛與(yu) 紙醉金迷相交織的魅力。
這些都是學生不可複製個(ge) 人獨享的文書(shu) 素材。
標化考試機會(hui) / 04
在美國讀線下夏校也給學生提供了額外的考試機會(hui) 。很多大學或者周邊都有托福考點,並且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反饋在美國考托福時,口語部分的評分有時會(hui) 出人意料得寬鬆。
ACT和SAT的情況會(hui) 略微複雜一點。因為(wei) 不像每周都舉(ju) 行的托福,能否在北美考SAT/ACT會(hui) 取決(jue) 於(yu) 學生所參加的夏校的時間。
擴大社交圈/ 05
夏校也是讓學生擴大社交圈的機會(hui) 。在過去幾年疫情肆虐的環境下,很多南京高中生並沒有太多傑出外地學生的機會(hui) 。長期陷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內(nei) 很容易造成在創新力上的怠惰。
參加線下夏校可以讓學生看一看外地學生、美高學生在做什麽(me) 樣活動、參加什麽(me) 樣的比賽、申請什麽(me) 樣的專(zhuan) 業(ye)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甚至,哪怕隻是多認識一些優(you) 秀的學生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現在大量比賽需要學生組隊參加並且開始接受學生跨校組隊。
按照吸引力法則,自己優(you) 秀起來總會(hui) 遇到更多優(you) 秀的人,認識更多優(you) 秀的人也會(hui) 讓自己優(you) 秀起來。
通過之前其他顧問的一些分享,我相信很多家長對於(yu) 夏校的選擇和參加夏校的意義(yi) 已經了然於(yu) 胸。
但可能比較少家長意識到,夏校其實遠遠不隻是去上課。
大部分暑期項目短則3周,長則8周。在夏校上投入大量時間必然導致標化、競賽、科研、文書(shu) 進度放緩。但在學生能力確實達到的情況下,我仍然希望各位家長鼓勵學生參加。
畢竟,隻要能意識到夏校不隻是去學習(xi) 的學生,都能在這段經曆中獲得物超所值的回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