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秋季挑戰已圓滿結束,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印度、巴西、澳大利亞(ya) 、新加坡等全球十多個(ge) 國家的數百名優(you) 秀高中生參與(yu) 投稿。數十位來自《哈佛國際評論》的資深編輯、特約撰稿人參與(yu) 了文章審閱、線上答辯以及最終獎項的評定工作,並為(wei) 來自中國的選手在投稿前提供了5小時的線上課程。為(wei) 確保獎項的公平性,《哈佛國際評論》方麵對每一份晉級作品都進行了至少兩(liang) 輪打分,並通過線上一對一答辯來了解文章作者的寫(xie) 作思路和創作過程,以檢驗其作品的原創性。
通過此次學術寫(xie) 作活動,學生們(men) 不但培養(yang) 了嚴(yan) 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通過圍繞“There's no Planet B”主題的探索,對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領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本季挑戰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都展現出了很高的專(zhuan) 業(ye) 水準以及他們(men) 對國際事務的獨到見解,而在數百份優(you) 質投稿文章的激烈競爭(zheng) 中,中國學生的文章給哈佛評委們(men) 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據《哈佛國際評論》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有約3%-6%的學生獲得金獎,10%獲得銀獎,20%獲得銅獎,組委會(hui) 特頒發獎項以資鼓勵,恭喜以下同學和學校獲得獎項!
徐浩宇 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國際高中
許博文 杭州外國語學校
黃誠 上海七寶德懷特高級中學
李雨澍 上海市包玉剛實驗學校
趙子緣 深圳貝賽思國際學校
劉詩琪 Perth College
張敏之 Choate Rosemary Hall
劉芊雨 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Richard Wei Can Li 上海美國學校浦西校區
田定蕙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呂昊天 華潤小徑灣貝賽思國際學校
郭思銳 萬(wan) 科梅沙書(shu) 院
石珂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鄧書(shu) 儀(yi) 上海市包玉剛實驗學校
陳怡雯 杭州第⼗四中學AP中⼼
鄭亦嫻 Miss Porter's School
Yin, Chris Joseph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丁玥月 UWC常熟世界聯合學院
穀駿豪 上海美國學校
王嘉睿 上海青浦平和雙語學校
張靖渝 新加坡東(dong) 南亞(ya) 聯合世界書(shu) 院
曾駿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
袁美琪 北京市鼎石學校
夏逸熹 杭州國際學校
馬惟悅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梁文謙 廣東(dong) 碧桂園學校
彭怡庭 上海尚德實驗學校
鄒汝翹 上海美國學校浦西校區
陳韻妃 廣州外國語學校
葛蘊涵 Santa Catalina School
朱澤禕 北京中學
鄭澤佑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
薑子荷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除上述金、銀獎獲獎者外,另有30位中國選手獲得銅獎,在此讓我們(men) 向所有獲獎學生表示祝賀。
《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挑戰是麵向全球中學生的英語寫(xie) 作類活動,旨在鼓勵青年學生以寫(xie) 作的方式表達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及國際事務的關(guan) 注與(yu) 思考。該項活動由隸屬於(yu) 哈佛大學的《哈佛國際評論》主辦,學生(1-2人為(wei) 一隊)根據當年主題寫(xie) 作一篇800-1200英文單詞的文章,部分優(you) 秀作品的作者將受邀在線上參加哈佛答辯日活動(Harvard Defense Day),最終由《哈佛國際評論》資深編輯、哈佛青年學者組成的評委會(hui) 評出金、銀、銅獎及部分單項獎。《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挑戰每年有三次投稿機會(hui) ,分別是春季(5月31日投稿)、夏季(8月31日投稿)以及秋季(次年1月2日投稿)。
關(guan) 於(yu) 《哈佛國際評論》
• HIR創刊於(yu) 1979年,每期發行量超10萬(wan)
• 供稿人包括哈佛學子與(yu) 教授,哈佛校外的專(zhuan) 家教授、政策製定者、國際問題專(zhuan) 家
• 43位國家元首、4位聯合國秘書(shu) 長、11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為(wei) HIR提供見解與(yu) 評論
• 編委會(hui) 由哈佛優(you) 秀學者組成,由哈佛教授指導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