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多樣性喪失或為大滅絕的重要預兆

物種多樣性喪(sang) 失或為(wei) 大滅絕的重要預兆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史曾被幾次大規模滅絕事件所打斷,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 2.52 億(yi) 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盡管科學家大多認同該事件與(yu) 大規模火山活動和隨後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飆升有關(guan) ,但對於(yu) 大滅絕的具體(ti) 過程科學家仍無定論。

近日,由美國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英國布裏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分析了華南地區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期間的淺海化石,並重現了大滅絕之前、期間和之後的海洋生態係統。研究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分為(wei) 物種多樣性喪(sang) 失和生態崩潰兩(liang) 個(ge) 階段,中間間隔約 6 萬(wan) 年。如果一個(ge) 物種滅絕,但另一物種可以填補空缺,生態係統仍能保持相對穩定,直到達到某一臨(lin) 界點時空缺無法繼續填補,大滅絕就會(hui) 全麵發生。該發現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可能是生態崩潰的前兆。

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因為(wei) 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海洋酸化和海洋脫氧和大滅絕時期的情況類似,而物種多樣性喪(sang) 失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大滅絕期間。

學術新聞 | AI造物裏程碑:人類首次利用AI從(cong) 頭設計全新的酶、食品中的常用代糖可能增加心髒病風險、銀心黑洞附近也能形成恒星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銀心黑洞附近也能形成恒星

下一篇

全國首家“清標學測”智慧學習與評價中心落地蘇州中學並完成首場考試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