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內(nei) 卷時代,僅(jin) 靠成績保研夢校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考研複試有科研經曆也是加分項;如果想申博,高水平論文更是必選項。學生接觸科研越來越早,本科生發SCI早已不足為(wei) 奇。
一方麵本科生做科研可能是出於(yu) 自身興(xing) 趣,也可以更早檢驗出自己是否適合這條道路,同時還可以提升能力。
但另一方麵也有很多人開始質疑:本科生做科研不就是純純灌水嗎?不過是一個(ge) 生產(chan) 學術垃圾的機器罷了,除了加劇內(nei) 卷化現象再沒有任何作用、太功利了吧……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出於(yu) 學術愛好,還是被迫內(nei) 卷的無奈選擇,大批本科生投入科研熱潮已成大勢,那麽(me) 本科生做科研到底是“亂(luan) 飆”還是“狂飆”?
01、本科做科研真的是在劃水嗎?
首先,本科做科研有諸多好處。
1、能力提升
參與(yu) 科研任務時要思考這種寶貴經曆給未來的自我發展帶來哪些優(you) 勢和經驗,是能夠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還是越挫愈勇的心理韌性,這些都是未來職業(ye) 選擇的優(you) 勢。就像博士生為(wei) 自己的就業(ye) 進行規劃和準備時,本科生也需要從(cong) 科研中獲得一些硬核技能,比如進行項目答辯、與(yu) 項目小組成員合作和溝通,會(hui) 不斷提高團隊合作和人際交流能力。
2、保研加分其次就是最現實、最誘人的好處——保研加分。
各大院校對本科生科研成果的獎勵程度都很大。 在評優(you) 評獎時,科研類加分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如果是單純的科研項目,立項、結題、甚至修改後用來投稿,都可以享受加分政策。
如果本科參加了互聯網、挑戰杯等其它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不僅(jin) 有獲獎證書(shu) ,還可能申請到專(zhuan) 利等。
3、豐(feng) 富經曆再次,科研部分絕對是本科生的亮點
不論是考研複試還是找工作,一段優(you) 秀的科研經曆會(hui) 給平凡的簡曆增色不少。如果考慮國外留學,知名院校除了看GPA和語言成績外,是否具備科研成果或科研經曆是一個(ge) 重要的評判標準,即使沒有拿到成果,國外院校也非常重視你在科研中的收獲和成長。
4、結交人脈
另外,結交更多學長學姐,拓寬人際圈。剛進入實驗室,小白們(men) 都是一臉懵逼,直接問導師機器如何用,免不了要遭一頓罵。此時,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便是你最好的資源。可以主動幫著師兄師姐打掃打掃實驗室、擦擦桌子,表現得勤快一點,而不是一個(ge) 科研“小透明”。這樣用時間來換取知識,能夠快速拿到實驗室的“入門攻略”。在我們(men) 逐漸熟悉科研後,便可以和師兄師姐之間相互幫助,比如幫師姐處理實驗數據、整理文獻、繪圖等,往往會(hui) 迅速加深你和他們(men) 的關(guan) 係。
這種同門關(guan) 係,不僅(jin) 是科研上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更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保不準哪位師兄師姐發達後,可以多考慮一下自己。
5、低成本試錯最後,本科生做科研具有較低的試錯成本
如果發現自己不愛好科研,更偏好實踐類的工作,那麽(me) 也可以在大學中清晰自己的未來方向,以免真正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度日如年”。如果發現自己在科研方麵確有優(you) 勢,或者在老師帶進門後對科研有興(xing) 趣,也可以提前為(wei) 研究生階段的研究做準備,興(xing) 趣是慢慢培養(yang) 起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本科科研的過程中,可以提前接觸到一些項目來培養(yang) 和鍛煉自己的科研能力,盡管整個(ge) 流程和寫(xie) 作還不夠規範,但隻要認真參加、努力完成,科研能力都會(hui) 得到質的飛躍,對未來科研具有一定幫助。
02、本科生做科研麵臨(lin) 很多現實問題
1、實驗室裏的“野蠻生長”“
第一次進入導師的實驗室,聽師兄師姐們(men) 討論課題,感覺自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剛進入實驗室的小郭同學坦言道。然而,這一問題並不是個(ge) 性,而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有同學反映,雖然死皮賴臉地求著老師進入了實驗室,但是導師什麽(me) 都不讓接觸,隻是做一些雜貨、累活,打印資料、搬物資等。根本接觸不到核心的實驗流程,更別說指導文章了,水了一年,沒有任何成果,反倒怨氣更重了。本科生,尚顯稚嫩的一個(ge) 年齡階段,在接觸科研時,並不一定都會(hui) 得到導師的“親(qin) 手提點”,反而是一種散養(yang) 和野蠻生長。
2、低質量灌水
由於(yu) 本科生的知識體(ti) 係還不夠完善,仍不具備初步的科研素養(yang) ,進行科研時有很大困難。而導師會(hui) 將重點放在碩博生身上,無暇顧及本科生,更別提本專(zhuan) 業(ye) 的大佬人物,想要抱上這個(ge) “大腿”幾乎沒有可能。
同時由於(yu) 部分本科生功利心較重,在這個(ge) 階段接觸科研的目的隻是為(wei) 了有成果可以用於(yu) 加分,因此可能會(hui) 產(chan) 生部分低質量灌水現象。
3、時間成本較大
由於(yu) 本科階段是進行基礎教育的階段,大量的理論課會(hui) 在4年中完成,基本上隻有在大四寫(xie) 畢業(ye) 論文的時候才會(hui) 獨立負責一個(ge) 項目。同時,時間安排緊張、課程考核很多,如果另外花費時間進入實驗室搞科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身邊很多在本科階段就接觸到科研的同學基本無休,因為(wei) 隻有在周末和寒暑假才能夠集中精力來完成一個(ge) 課題或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我們(men) 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專(zhuan) 注於(yu) 科研上,無法同時兼顧實習(xi) 、興(xing) 趣愛好等,因此本科科研付出的時間成本很大。
03、本科生如何做有效科研
我們(men) 一直都對科研工作者有美好的幻想:認為(wei) 穿著白大褂穿梭在人群中就是最亮眼的存在。但實際自己真正接觸到科研後才發現,動作很帥,技術很菜。小科在此給大家幾點建議:
1、如何接觸到科研
本科生單純依靠自己的水平是幾乎不可能在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必須有導師的加持,所以接觸科研的另一個(ge) 突破口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導師。尋找導師的方法同樣可以參考前麵如何找興(xing) 趣點,從(cong) 專(zhuan) 業(ye) 課、選修課的教師入手。
注意在找導師時,不建議選擇已經title滿滿的大佬人物,因為(wei) 他們(men) 手下根本不缺幹活的學生,恰好是年輕的青年教師更願意手把手教本科生入手。經常與(yu) 導師討論一下熱點話題、匯報一下讀書(shu) 情況、學習(xi) 困惑等,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你和導師的距離。 不過,選導師一直是個(ge) 千古謎題,堪比“開盲盒”,是驚喜還是驚嚇,隻有親(qin) 自上手體(ti) 驗後才知道導師的真實情況。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人生伯樂(le) ”,願意帶你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怎麽(me) 設計實驗、撰寫(xie) 報告等,耐心批改你的論文,自然是極佳的。但也有些導師,出於(yu) 對本科生科研水平的質疑,隻會(hui) 安排一些打雜、報賬、甚至接娃等與(yu) 科研無關(guan) 的活,根本原因在於(yu) 對我們(men) 能力的不信任,導師的重點本來就不在自己身上。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men) 可以先試著從(cong) 自身找原因,先跟著師兄師姐,幫他們(men) 分擔一些科研任務,等到熟練之後再慢慢上手,也許哪個(ge) 師兄師姐偶然在導師麵前提了一句,實驗室的那位本科生還是挺能幹的,說不定會(hui) 迎來導師態度的180°大轉彎。如果缺失科研部分完全不讓自己接手,在組裏沒有任何提升,可以委婉地和導師商量或者考慮更換另外一位導師。
2、如何有產(chan) 出有產(chan) 出就必須有付出,就像老話“有舍才有得”
想要光輝的成果就必須有超乎常人的努力。那麽(me) 如何做才能更好、更快地產(chan) 出成果?首先,積極參加各種學術講座活動。在智能化時代,信息差對人的影響可謂巨大。你還躺在宿舍打遊戲時,別人已經知道專(zhuan) 業(ye) 講座在幾點幾分開始;當你還在向導師尋求“如何找文獻時”,別人已經偷偷學完了B站的科研入門課程。這就是信息帶來的巨大影響,早一點接觸到科研信息,就會(hui) 多一點成功的把握。
一般學院定期都會(hui) 請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來進行講座,分享領域內(nei) 的科研成果,當然本科生要能夠完全領會(hui) 其中內(nei) 容還資曆不足,但是一個(ge) 拓寬眼界的好機會(hui) 。它會(hui) 為(wei) 你提供一些很棒的思路和想法,具體(ti) 如何進展和操作等,你也可以在自己查閱文獻、和導師交流後確定為(wei) 具體(ti) 研究課題,開展自己的研究。
其次,抓住各類科研競賽機會(hui) 。本科生含金量比較高的賽事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挑戰杯”等。可以借機組建自己的團隊,在確定好研究內(nei) 容後,就可以通過電話或者微信的方式來向心儀(yi) 的導師提出指導申請,一般不太忙的教師都會(hui) 同意,這樣也間接和導師之間牽線搭橋了。
3、如何平衡時間
誰都幻想自己是一個(ge) 多麵手,可以一邊刷GPA,一邊搞科研,但要兩(liang) 者都兼顧,就必須極度自律。可以製定每周計劃,並細分到每一天中應該完成哪些任務,從(cong) 學業(ye) 和科研上“雙管齊下”。比如,今天在學習(xi) 方麵,我需要完成哪些課程的學習(xi) ,幾月幾日是課程論文提交的截止日期;在科研方麵,今天計劃閱讀幾篇文獻,下周參加哪場學術會(hui) 議等,都要做好詳細的時間規劃,才不會(hui) 捉襟見肘。
當然,我們(men) 可能也會(hui) 遇到學習(xi) 和科研衝(chong) 突的時刻,比如臨(lin) 近期末了,導師那邊還催促完成初稿、幫忙翻譯等工作,一定不要舍本逐末。把自己的成績穩定在中上水平才是重中之重,可以和老師委婉地說明情況,表明考試後會(hui) 安心修改文章。
如果因為(wei) 科研任務耽誤了複習(xi) 進度,掛掉了某一科就得不償(chang) 失,還要重修一次不說,不及格的成績基本與(yu) 保研和評優(you) 都無緣了。所以,凡事都應分清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進行。本科科研應該是一段精彩而美好的回憶,而不是一想起來就是痛苦的壓力,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感到研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並不是應完成的義(yi) 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