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強基計劃簡章發布在即,每年強基計劃顯著的降分效應,優(you) 質的培養(yang) 方式,以及近年加入的眾(zhong) 多熱門交叉學科,都使其備受關(guan) 注。因此很多師生家長也十分希望,能夠全麵深入地了解強基。
下麵,機構就為(wei) 大家多維度地解析強基計劃。
利好政策
近幾年,國家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選拔培養(yang) 推進始終力度很大,2023年是強基計劃招生的第四年,近年來可以看出以下利好政策:
● 2022年,強基計劃新增湖南大學、東(dong) 北大學、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三所試點高校,至此,39所老牌985已齊聚強基!院校擴容帶動總體(ti) 錄取名額進一步增加。
● 2022年強基招生專(zhuan) 業(ye) 突破基礎學科的限製,北航、北理、西工大、東(dong) 北大學等多所校新增高精尖領域A+學科及王牌招生專(zhuan) 業(ye) 。強基計劃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進一步放開。
● 南大、複旦、上海交大三所學校調整招錄機製,有助於(yu) 高校和優(you) 秀學生的雙向選擇,對強基政策未來方向有重要意義(yi) 。
● 重視數學、物理等核心科目能力。一是學科競賽優(you) 勢被加強,除破格外,中科大等高校支持省一及以上獲獎證書(shu) 上傳(chuan) ,有明確的校測分數占比等。二是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入圍對數學、物理成績擴大係數計算。
● 強基計劃保持顯著的降分效應。從(cong) 三年來各校各省的招錄數據來看,強基入圍分數線一般比普通批投檔線低10—30分。
● 2023年兩(liang) 會(hui) 中,出現眾(zhong) 多關(guan) 於(yu) 強基的提案議案,主題集中在深化強基發展、擴大強基規模、推動更多交叉學科進入強基。
通過以上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強基計劃未來值得期待,也會(hui) 有更多有誌於(yu) 基礎學科的優(you) 秀高中生報考。
核心要點
實施院校名單
實施強基計劃的院校是國內(nei) 最頂級的39所“985”大學,具體(ti) 名單如下:
適合人群
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更注重對基礎學科的濃厚興(xing) 趣,更注重綜合素質。以下幾類考生均符合強基選拔要求:
成績優(you) 秀的考生
強基計劃因其實施院校的高層次及培養(yang) 的高目標,是其對考生成績要求較高,考生高考應達到211院校水平,且具有較為(wei) 突出的校測能力。
對基礎學科感興(xing) 趣或學科能力突出
強基計劃招生專(zhuan) 業(ye) 以基礎學科為(wei) 主,對基礎學科不感興(xing) 趣的考生,選擇空間較小。
有競賽獎項的考生
競賽獎項在強基校測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有深造打算、有誌於(yu) 基礎學科研究
強基計劃采用本碩博貫通培養(yang) 機製,培養(yang) 周期較長,需要考生有深造意願。
報考流程
各院校強基計劃簡章預計3月底至4月初發布,招生簡章公布後,考生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官網統一報名。
其中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在校測時間安排上與(yu) 其他高校有所不同:考生進行複試確認(6月中下旬)→高校校測複試(6月22日前)→高考成績公布(6月25日前)→強基計劃錄取(高考提前批錄取之前)
錄取政策
強基計劃錄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考生參加校測後各高校根據綜合成績從(cong) 高到低進行排序,擇優(you) 錄取。高校錄取名單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與(yu) 後續高考誌願填報,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後續各批次高考誌願錄取。
人才培養(yang)
強基計劃不僅(jin) 聚焦拔尖人才的選拔,更注重人才的培養(yang) 。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單獨製定培養(yang) 方案,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和學習(xi) 條件,實行導師製、小班化等培養(yang) 模式,探索本-碩-博銜接培養(yang) 模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