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考博圈、慕格課堂,學術橋整理自知乎。
最近,有網友在知乎發問:“為(wei) 什麽(me) 高校博導都希望自己的博士生畢業(ye) 後也去高校當老師呢?”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博士期間已經被壓榨的全無科研興(xing) 趣了,導師不懂還不願意聽學生的,全憑他個(ge) 人的感性認識。況且現在高校內(nei) 卷如此嚴(yan) 重,薪酬低的可憐,壓力如此巨大。所以實在不能理解導師想讓自己學生去高校的心理。
近幾年來,求職高校的內(nei) 卷程度和壓力指數確實是與(yu) 日俱增,幾年前可以拿到編製內(nei) 正高的成果,現在去可能連特聘正高都拿不到了。哪怕成功入職,也麵臨(lin) 著非升即走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備課、上課、出題、閱卷、報銷、開會(hui) 、做實驗、寫(xie) 論文、寫(xie) 材料、寫(xie) 總結、寫(xie) 報告,職稱評定、項目申報、教學科研、家庭關(guan) 係、生活壓力、經濟壓力,不僅(jin) 要拚命追逐更高的職稱,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點亮一個(ge) 又一個(ge) 的頭銜。
在如此重壓之下,如果不是足夠熱愛科研,想要“逃離學術圈”是可以體(ti) 諒的人之常情,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導師們(men) 依然熱衷於(yu) 讓自己學生去高校謀求教職呢?讓我們(men) 來看看網友們(men) 的觀點。
1
@Tiny-91:1. 直白點說:因為(wei) 以後的基金申請、審核、評議,獎項的申請等,論文的同行評議等,自己人好辦事。2.國內(nei) 外,從(cong) 古至今都是這樣。以前是著書(shu) 立說,老師能做的隻是親(qin) 傳(chuan) 給自己的學生,但是每個(ge) 人都希望自己的學說和觀點能傳(chuan) 播給更多的人,影響到更多的人,自成一派。所以就希望他們(men) 去各個(ge) 院校當老師。這樣才能成為(wei) 一代宗師。這就好比世界三大宗教,不管哪一個(ge) 都離不開億(yi) 萬(wan) 傳(chuan) 教人員不辭辛苦的去各個(ge) 地方傳(chuan) 教,一樣的道理。說的有點大了。國外知名院校、知名大牛,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學術族譜,師承關(guan) 係,經常能倒退十幾代。具體(ti) 啥名字忘記了,見過幾次。國內(nei) 回國的博士也會(hui) 做這樣的傳(chuan) 承關(guan) 係。但是如果能被老板加進自己的學術族譜,也算是一種榮耀了。這就是希望自己學生去高校工作的原因,自己桃李滿天下,也是一種成功。
2
@Wayne韋恩:學術界也講究師承、派係,國內(nei) 尤甚。有很多有影響力的院士大佬,都支持徒子徒孫開枝散葉到國內(nei) 其它高校(或研究所)繼續相關(guan) 領域的科研。個(ge) 人周圍有一個(ge) 同事,研究方向與(yu) 去年不幸故去的一位院士高度重疊。我這個(ge) 同事是海外學成歸國,跟院士老先生並無關(guan) 係。但他在國內(nei) 參加學術會(hui) 議,遇到的幾乎全部是院士的徒子徒孫,整個(ge) 領域都被他們(men) 把持,要想在這個(ge) 方向繼續出成果、拿基金、拿項目,甚至評帽子,都繞不開這幫人。
那麽(me) ,大佬們(men) 為(wei) 什麽(me) 喜歡這麽(me) 做呢?原因也很簡單,一個(ge) 人做一個(ge) 方向的研究那是自嗨,隻有更多的人參與(yu) 進來,你的成果得到認可、形成共識,這個(ge) 方向才能發展得好,這個(ge) 研究方向才能被國家重視、得到更多支持。學術影響力就是這麽(me) 來的,況且這些徒子徒孫還會(hui) 幾乎無條件地支持導師,在各方麵對導師形成幫助,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說的就是這個(ge) 道理。但是,題主的導師怕是看到了這些好處,卻沒有想清楚這其中的利害:大佬幫攜徒子徒孫,也必須建立在你情我願的基礎上。徒子徒孫希望在學術界發展,以及希望個(ge) 人得到更好的成長,這是前提。大佬也希望更上一層樓,不論在名還是在利。到頭來這是一個(ge) 雙贏的局麵。題主的導師隻想要這個(ge) 結果,卻不管學生的死活和個(ge) 人想法,怕是不夠清醒,或是太過清醒和自私吧。
3
@薛梅東(dong) :純利益導向:你留在圈內(nei) ,對他後續事業(ye) 發展有好處,可以在某種程度繼續使喚你,也可以顯示出自己門派的人多勢眾(zhong) ,在同行前裝麵子。但注意了,你絕對不能去比他更好的學校、做到比他更高的位置、發展勢頭更好更猛,這樣就對他沒好處了。所以我建議找博士老板一開始就要找地位非常高的。地位高的,一方麵不會(hui) 強求你留學術界,因為(wei) 想留的有的是,不缺你一個(ge) ;另一方麵,留學術界了,人家也很少會(hui) 斤斤計較,能幫則盡力幫,舉(ju) 手之勞而已,也感受不到任何你作為(wei) 後輩的威脅。
4
@扁舟子:又一次,我的回答跟所有的回答角度全都不一樣...就一句話,想過沒有:假如學術工作真像你說的那麽(me) 差,那些教授們(men) 自己為(wei) 啥還不趕緊跳槽?作為(wei) 有一定學術地位的學者,是博士,還有高級職稱,被企業(ye) 禮聘,薪酬更高,還往往能享受地方引進人才特殊待遇。就問去企業(ye) 不香嗎?教授們(men) 怎麽(me) 不跳槽?
5
@艾倫(lun) 小星:出去被社會(hui) 毒打一下,就知道外麵的企業(ye) 原來是會(hui) 倒閉的,公司是會(hui) 裁員的,周末是要加班的,平是要大小周輪流上的,周一到周五是要996的;吃飯是要吃外賣的,裁員是沒有補償(chang) 的,要你去打官司才有的,買(mai) 社保,公司是按最低標準給你買(mai) 的,同事是會(hui) 給你使絆子的,是會(hui) 背後插刀的;外麵租房子是要錢的,房東(dong) 是黑心的,出門是要擠公車地鐵的,你要是擠不上,你會(hui) 遲到,遲到你是要扣錢的,然後你每天花在通勤上麵的時間是2-4小時的,每周或者每個(ge) 月你可能要出差......
對了,不管你是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什麽(me) 崗位,你一要伺候你的老板,二要伺候你的客戶,你要會(hui) 說話,你要會(hui) 辦事,你要能應酬,你要認識到你的那份工資裏,有一大部分是用來買(mai) 你受氣的。最後,沒有寒暑假,節假日也沒有三倍工資,公共假期和你沒什麽(me) 關(guan) 係,就是說別人至少調休放7天,你調休你隻放三天那種。每個(ge) 月工資是第二個(ge) 月的15-20號發。請假是沒有工資的。還要扣錢。
看病你要專(zhuan) 門等星期六日才能去的,但是星期六日醫生也不上班。
所以,如果你考上了公務員,上麵的那些就與(yu) 你無關(guan) 。不然,你老老實實呆在高校科研圈,比99%的社畜活過得好。你離開了高校圈,出來社會(hui) ,你就是那99%裏麵的一員,你想回去做那1%,就難了。
6
@知乎用戶:我導師也是建議組內(nei) 師兄畢業(ye) 去高校,理由比較單一:企業(ye) 研究所更壓榨。確實收入是高,但是有相應的代價(jia) 。也有很多人說現在高校青椒內(nei) 卷,確實也是,全社會(hui) 都是這樣。如果去好點的高校做博後,或者留在自己組裏,收入不會(hui) 低。我們(men) 課題組留下的博後師兄,基本工資18,年底有學院績效,課題組項目多也有績效。加起來估計得小30。等有娃的時候,更香,附小附中教育資源,省去了學區房。我去了一般小學校,工資確實不高。但可以去做些學術相關(guan) 的業(ye) 餘(yu) 兼職,也有不少收入。小學校的好處是時間充足,但基金不容易。胃口要是大,還是自己多想辦法。
7
@張老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高校也是個(ge) 江湖,江湖裏就有各個(ge) 學術門派,哪個(ge) 門派有院士等大佬、人多,哪個(ge) 門派就強大,就是這個(ge) 道理!根據個(ge) 人經曆,給各位青椒博士提出幾點建議!
1、如果你確實想做點科研,平台真的很重要(此處敲黑板)!!!好的平台雖然暫時給的待遇條件較低,但是項目申請和科研開展相對會(hui) 好很多,對於(yu) 後期發展很有幫助(記住:從(cong) 來沒有211/985的教授會(hui) 餓死)!資深教授及自己博導的建議,要重點考慮,畢竟他們(men) 經曆多,看得遠!
2、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出國做1年訪學或1-2年博後,當然要多發點高檔次文章(雖然現在破除四唯,但不代表不需要文章,高檔次文章是證明你學術水平最好的量化支撐材料),回來至少進個(ge) 平台好點的一本或211/985;
3、如果條件不允許,起碼也要進個(ge) 有碩士點的科研平台,能夠加入有大牛的團隊更好!實在特殊,可適當延期出1-2篇高質量論文,對你的求職也大有好處!
4、千萬(wan) 不要有地方高校不用做科研的錯誤想法!單位不養(yang) 閑人,你既然是個(ge) 博士,高校的科研不能少!尤其在普通院校,對博士科研的期望更高,壓力其實也不小!記住:隻要進高校,科研都不能放棄,但是平台越低,難度越大!尤其提醒:盡量不要進無碩士點的三四流院校,一旦進去不但難以脫身,後期的發展也十分困難!也許奮鬥10幾年,可能連個(ge) 碩導都不是,更不用說博導!而且受平台限製,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yu) 其它同行的差距隻會(hui) 越來越大,偏離科研的道路隻會(hui) 越來越遠,要想跳到更好的平台,普遍很難!
5、如果實在不想做科研,可以考慮進企業(ye) 或走行政(管理)路線(考慮現實一點,科研做不了,但至少經濟問題不用愁)。
6、不要被某些地方院校出台的高額獎勵所誘惑。比如發表一篇中科院一區5-6萬(wan) 元,獲得國家級科研獎項獎勵100-200萬(wan) 元等,其實在這類院校要發表高質量文章很難,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也不太現實,平台夠不著的東(dong) 西毫無意義(yi) !在211/985等平台,即使1篇一區隻獎勵1-2萬(wan) 也值得,因為(wei) 稍微努力點就能拿到的東(dong) 西,更貼合實際!
你怎麽(me) 看待這個(ge) 問題呢?你認為(wei) 導師希望學生進高校,是純粹的友好建議,還是功利性的發展未來勢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