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今年放榜,被哈佛、耶魯、MIT等名校錄取的牛娃,申請成果戰績被各大留學平台和機構轉載分享。
而這些尖子生的標化成績、學術背景、活動履曆也被大家津津樂(le) 道討論,受到廣泛關(guan) 注。
競賽規劃路線下的“藤校娃”(學生案例)
A同學
今年收到了MIT、哈佛、卡內(nei) 基梅隆等6所知名大學的Offer
高中就讀於(yu) 美國TOP30私立寄宿高中,大學申請時提交了亮眼的標化成績: GPA3.7+AP6門+SAT1540。 高中期間除了保證校內(nei) 成績足夠優(you) 秀外,也進行了競賽方向的準備。
1-2年級斬獲了袋鼠銀獎+馴鹿滿分。3年級拿到了袋鼠金獎。5年級參加了AMC8數學考試並榮獲小學AR獎。7-8年級拿到了AMC8 DHR 1%.,此外還參加了SSAT和托福考試,拿到了SSAT2306+托福113的分數。
在高中期間參加了AMC10和AMC12數學競賽,以AMC10 2.5%的成績和AMC12 5%的分數2次成功晉級到了AIME。同時也參加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並獲得銀獎,憑借這些競賽成績成功申請到斯坦福數學夏令營。
據A同學說:和其他獲獎同學相比,在數學和理工科學習(xi) 方向,自己其實並不是一個(ge) 足夠聰明及天賦異稟的學生。在7年級之前,參加了3次AMC8才獲得了滿意的成績。
A同學雖並不是數學及理科學習(xi) 上的天才,但憑借自己的堅持與(yu) 努力,以及對自己的高目標及要求,一步步規劃競賽路線。從(cong) 而實現了強勢逆襲,成功拿到了MIT等知名美國理工名校的Offer。
K同學
目前收到賓大、耶魯等5所大學的offer。
K同學在國內(nei) 讀完高中就跟隨家人到馬來西亞(ya) 的國際高中就讀。大學申請前已取得了:GPA3.9,提交了6門AP滿分的成績,SAT1560分的高分成績。
小學和初中在家長的支持下,參加了一些比較感興(xing) 趣的數學比賽。在袋鼠及美國數學大聯盟拿到了金獎。8年級參加了SSAT和托福考試,也斬獲了不錯的分數。
高中期間,從(cong) 興(xing) 趣和目標方向出發,在2次USACO美國計算機奧賽比賽種,斬獲了金銀獎。在10年級時,參加了AMC10數學競賽,並拿到了1%的分數成功入圍AIME。夏校申請方麵:K同學也成功入圍了TTU(德州技術大學)克拉克學者項目。
K同學憑借優(you) 秀的校內(nei) 高中成績+『學術一體(ti) 化的競賽背景提升規劃』,一路向頂尖名校計算機專(zhuan) 業(ye) 進軍(jun) ,今年成功圓夢。 從(cong) K同學的學術競賽路線規劃來看:足以反映她對數學和計算機充滿了極大的興(xing) 趣和學術探索的渴望。她也坦言未來將專(zhuan) 攻計算機方向的專(zhuan) 業(ye) ,進行不斷探索和學習(xi) ……
競賽路線規劃,多少人做對了?
這兩(liang) 個(ge) 同學,就是典型的競賽線規劃出來的藤校娃。
從(cong) 興(xing) 趣和目標出發,從(cong) 低難度競賽進階到高難度競賽,又憑借優(you) 秀的競賽成績被錄取人數極少的美國頂尖夏校項目錄取,最終在申請季脫穎而出,成功斬獲夢校的offer!
競賽選擇應有針對性,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切忌盲目卷競賽!
競賽選擇的原則 拒絕參加無效競賽 秉持高質量競賽選擇 “公式”
在傳(chuan) 統認知上,往往認為(wei) :競賽選擇上應是知名度高,拿獎率低,藤校錄取牛娃都在參加的競賽項目。於(yu) 是盲目隨大流,一股腦去報名參賽……
但往往對競賽考題考察難度,對參賽學生的學術水平及能力要求,知之甚少!最後收效甚微,甚至感覺白白浪費了時間,得不償(chang) 失。
事實真相是:競賽項目雖好,名氣大。但它或許並不適合你家孩子,對學生的個(ge) 人發展和未來申請幫助其實並不大。
比如:
未來計劃走計算機方向,結果參加了很多商賽競賽項目
是3年級學生,卻嚐試去挑戰AMC8數學競賽
學生比較擅長做證明簡答題,結果選擇AMC12
10年級學生打算參加AMC8考試
……
什麽(me) 樣的競賽,對學生而言才是好的項目?競賽路線該如何規劃?
不同水平程度的學生選擇競賽,難度應有所不同!
競賽選擇應:有差異化+有針對性!
01、無競賽經驗
競賽經驗0基礎的學生,可能對自己的競賽水平把控不清,不準確。建議先綜合評估自己的學科能力,對應年級,做對應的競賽題進行測試。然後匹配適合的,或者入門級的競賽。
競賽的選擇公式應是:70%加分率+30%獲獎率。 特別是對於(yu) 低年級學生而言,應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高難度的競賽,打擊學生的熱情和自信,競賽目標應以培養(yang) 興(xing) 趣,打牢競賽基礎知識為(wei) 目標。
入門級競賽有哪些?
數學:低年級(袋鼠數學競賽,澳洲AMC數學競賽、新加坡SASMO數學競賽、美國大聯盟數學競賽、SMC英國數學挑戰賽等。高年級:AMC10/12數學競賽、BMO數學競賽、歐幾裏得數學競賽等
物理:F=ma物理競賽、物理碗競賽等
生物化學:加拿大化學奧賽CCC、BrainBee腦科學競賽
人文社科:紐約時報寫(xie) 作競賽、NEC全美經濟挑戰賽初級組別
#02、有競賽經驗
對於(yu) 這樣的同學,對競賽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且對競賽模式也有清楚的了解。已參加過初級競賽,並提升了競賽能力,這時可以嚐試挑戰更高階的競賽項目。
能力強的學生非常建議去參加那些得獎率比較低的競賽項目。
競賽難度階梯式上升,相應的拿獎率更低,更容易區別不同學術水平的學生。這樣的競賽需要學生具備攻學術難題的能力。 競賽選擇的原則應是:90%加分率+10%獲獎率。
高難度競賽有哪些選擇?
數學:AIME美國數學邀請賽、BMO美國數學奧賽、HMMT麻省理工數學競賽、DMM杜克大學數學競賽、PUMaC普林斯頓數學競賽、BMT伯克利數學競賽、ARML美國數學聯賽
物理:BPhO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PUPC普林斯頓物理競賽
生物化學:BBO生物競賽、USABO美國生物奧賽,UKChO英國化學奧賽
人文社科:NEC全美經濟挑戰賽高級別,FBLA美國未來商業(ye) 領袖競賽、沃頓商賽、IEO國際經濟奧賽、BPA商業(ye) 全能挑戰賽,John Locke約翰洛克論文競賽,Marshall 馬歇爾論文寫(xie) 作競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