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博士就業(ye) 現狀
對於(yu) 萬(wan) 千學子而言,高考曾經被視為(wei) “改變命運”的最重要通道,考上大學意味著擁有較高的起點,體(ti) 麵的工作。
如今這樣的趨勢似乎已經成為(wei) 過去式,隨著高校畢業(ye) 生數量的增長,找一份心儀(yi) 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之下,被卷起來的求職之路也變得越來越坎坷。
因此很多人選擇考研考博來提升自己在未來求職道路上的競爭(zheng) 力,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學曆越高越容易就業(ye) ,特別是博士學位,作為(wei) 最高學曆層次,屬於(yu) 金字塔頂端的人才,是社會(hui) 爭(zheng) 相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但隨著近幾年碩博士的擴招以及在讀碩博士人數的增多,隨之而來的出現“學曆內(nei) 卷”現象,網上也出現諸多討論,比如:博士學曆不值錢,博士生畢業(ye) 找工作不如碩士生和本科生等。
來源:百度
來源:網易
來源:搜狐
最新大學生就業(ye) 力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學曆的提高對就業(ye) 率有相應的提升,相對而言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情況最佳,就業(ye) 率最高,整體(ti) 就業(ye) 率超過了90%以上。
來源:大學生就業(ye) 力調研報告
數據分析顯示:2015-2020年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人數285729人,就業(ye) 率均值94.01%;待業(ye) 人數18291人,待業(ye) 率均值5.99%。
隨著國家對博士的擴招政策推行,博士畢業(ye) 人數逐年增多,博士畢業(ye) 後整體(ti) 就業(ye) 率逐年下降,待業(ye) 率逐年上升,就業(ye) 率從(cong) 2015/2016年的94.91%逐漸下降到2019/2020學年的91.34%;待業(ye) 率從(cong) 2015/2016學年的5.09%逐漸上升到2019/2020學年的8.66%[1]。
來源:豆瓣
來源:參考文獻1
從(cong) 以上數據可知即使是博士生也不能保證100%的就業(ye) 率,存在待業(ye) 情況,但博士畢業(ye) 生的整體(ti) 就業(ye) 率依然高於(yu) 90%,不過我們(men) 依舊可以分析探討一下為(wei) 什麽(me) 博士這些年來就業(ye) 率逐年下降。
02、博士畢業(ye) 就業(ye) 難原因分析
01、就業(ye) 麵窄,就業(ye) 機會(hui) 少
博士生相對於(yu) 碩士生和本科生而言研究領域被細化,博士研究專(zhuan) 業(ye) 性更強更深,專(zhuan) 業(ye) 細化則意味著其專(zhuan) 業(ye) 特長發揮的領域十分有限[2]。
因此就業(ye) 市場需求量低,導致就業(ye) 麵窄,就業(ye) 選擇空間較小。比如一些小型企業(ye) 和機構根本沒有能夠提供給博士生的崗位,也並沒有招聘博士生這樣的高端人才的需求。
而一些大型企業(ye) 機構雖然對博士生的需求量相對較高,但對專(zhuan) 業(ye) 度以及專(zhuan) 業(ye) 能力要求高,不少企業(ye) 希望博士生一到崗就能承擔起本專(zhuan) 業(ye) 的一些研發項目。
其次大多數博士畢業(ye) 後都傾(qing) 向於(yu) 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但這種機構人員流動性低缺口少,並且高校招人的數量受國家人事編製的嚴(yan) 格限製,同時大量高校實施非升即走製度,導致博士就業(ye) 競爭(zheng) 激烈,出現僧多粥少,競爭(zheng) 加劇的局麵。
因此博士畢業(ye) 進入高校或研究所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也無形中加劇了博士生就業(ye) 麵窄的現狀。
02、用人單位招聘成本高
博士生畢業(ye) 後的薪資待遇普遍要比碩士生和本科生高,一部分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ye) 之所以會(hui) 拒絕博士生,很大一個(ge) 原因是用人成本的問題。
比如有些崗位其實並不需要較高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以及專(zhuan) 業(ye) 技術,碩士生以及本科生完全可以勝任,那麽(me) 用人單位肯定傾(qing) 向於(yu) 招聘碩士生以及本科生等學曆相對較低的人才,這樣用人成本就會(hui) 降低。
來源:智研谘詢
03、自身期望過高
對於(yu) 博士而言,寒窗苦讀幾十載,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經濟成本,期間經受了各種磨難和誘惑,就是為(wei) 了拿到博士學位證書(shu) 進入社會(hui) 中能有一份收入高待遇好且體(ti) 麵的工作。
因此博士在找工作中普遍存在對工作待遇期望高的心態,渴望找到能夠匹配自己付出的工作,要對得起自己博士生的身份,承擔得了父母親(qin) 人以及同學的期望。
其次很多博士生在找工作前期一般都會(hui) 無形中給自己設定求職範圍,比如就業(ye) 城市、就業(ye) 方向、薪資待遇等等,大多數博士畢業(ye) 生畢業(ye) 後都紮堆去大城市的高校名企,這就造成了這些崗位競爭(zheng) 大的現狀,而一些小地方的學校或者小企業(ye) 即使待遇高,也很難招到想要的人才。
很多博士生在找工作投簡曆初期隻按照自己的意向範圍投遞,這樣最後可能會(hui) 導致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工作,同時又錯過了很多優(you) 質工作的簡曆投遞期,造成失業(ye) 現象,最後悔恨不已。
在此奉勸大家找工作時還是要將眼光放長遠,求職範圍擴大一些,在拿到offer後再去篩選意向工作。
老師身邊有些師兄師姐找工作就存在這樣的境況,無論如何都要在大城市找工作,即使一些小城市可以提供待遇高的工作,他/她們(men) 也不願意回去。
並且博士生畢業(ye) 後也存在對比的現象,相比於(yu) 碩士生和本科生博士生的圈子更小,畢業(ye) 後如果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而自己找的工作不如意,很可能在心理上產(chan) 生自己人生失敗等消極心理。
04、年齡問題
博士生在畢業(ye) 時難免麵臨(lin) 年齡問題,大多數博士畢業(ye) 後已經30歲左右,據《中國博士質量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博士畢業(ye) 生年齡"30歲及以上"就占比就高於(yu) 2/3[3],到目前為(wei) 止這個(ge) 比例更高。
目前大部分學校博士學製已經由三年變為(wei) 四年,並且還有很多博士生不能正常按期畢業(ye) ,所以目前博士畢業(ye) 一般都要高於(yu) 4年。因此博士生畢業(ye) 後通常就已經有結婚生子,家庭事務家庭壓力等問題,在工作中更容易麵臨(lin) 年齡的門檻。
特別是女博士,結婚生孩子對事業(ye) 影響非常大,這也是用人單位非常顧慮和忌諱的,因此女博士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處境更加的艱難。
05、個(ge) 人能力條件缺乏
1、沒有科研成果
對於(yu) 博士而言科研成果或者項目經驗就是用人單位衡量科研能力的主要考慮因素,因為(wei) 博士作為(wei) 高層次人才,在工作中需要承擔科技創新技術開發或者團隊領導型重要級別的工作。
因此科研成果的產(chan) 出以及項目經驗是用人單位判斷個(ge) 人能力以及招聘意向的重要參考因素,所以在博士期間還是盡可能多的進行科研成果產(chan) 出或者對參加一些項目,這樣在找工作時會(hui) 有更大的競爭(zheng) 力。
2、求職前期準備不足
博士畢業(ye) 季麵臨(lin) 的不光是找工作問題,還有畢業(ye) 論文的撰寫(xie) 、畢業(ye) 答辯、論文數據補充等等事務,因此很多人海投簡曆,卻用很少的時間去準備麵試筆試或者了解用人單位的需要等,這樣就會(hui) 導致麵試質量低,造成麵試機會(hui) 的浪費。
因此找工作的時候還是要規劃好時間分配,麵試前需要做好準備,比如練習(xi) 自身的表達能力,了解招聘職位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按需準備,揚長避短。
06、就業(ye) 環境影響
隨著學曆教育普及以及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張,202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已突破十萬(wan) [4],近幾年大量博士畢業(ye) 生湧入就業(ye) 市場,造成人才飽和,就業(ye) 崗位競爭(zheng) 大的局麵。
此外,從(cong) 2018年至今,疫情一直反反複複,被稱為(wei) 是疫情時代,從(cong) 高校和企業(ye) 層麵來看,國家對於(yu) 高校和企業(ye) 的財政補貼受到疫情影響,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並且一些項目受疫情影響也很難推進,因此造成了招聘人員數量下降、待遇降低等,一些企業(ye) 甚至出現大幅度裁員的現象。
而且近幾年隨著國外疫情的加劇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蕩的背景下,導致大部分海外博士生甚至外國在華留學生都選擇在國內(nei) 就業(ye) ,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nei) 就業(ye) 機會(hui) 減少競爭(zheng) 激烈的狀態。
03、如何應對困境,增加就業(ye) 幾率
01、擴展就業(ye) 麵,多元化就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觀念來看,博士生畢業(ye) 的就業(ye) 渠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博士生自身也都有一個(ge) 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畢業(ye) 以後進高校或者研究所做學術研究。
這主要是因為(wei) 博士期間主要培養(yang) 的是科研思維,並且專(zhuan) 注於(yu) 某個(ge) 小方向的深度研究,因此博士生畢業(ye) 以後擁有的是在某一專(zhuan) 業(ye) 領域具有較高的專(zhuan) 業(ye) 水平和研究能力,這更符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聘需求。
2015-2020年中國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單位性質分布情況[5]
博士就業(ye) 除了高校就是研究所,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局限的想法,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化調整與(yu) 升級,一些大型的企業(ye) ,如國企或者外資企業(ye) 都有條件從(cong) 事科學研究來發明新技術、新產(chan) 品研發等,因此企業(ye) 對博士畢業(ye) 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企業(ye) 對博士生的待遇以及晉升前景要比高校高很多。比如小科課題組的一位導師就提到過工作六七年,自己才好不容易熬到副教授,薪資待遇一般般,且科研壓力還不小,而她的同學畢業(ye) 後進入企業(ye) 工作,目前已經進入管理層,實現年薪百萬(wan) 。
此外,博士培養(yang) 的是一個(ge) 人係統研究學習(xi) 的綜合能力,在本專(zhuan) 業(ye) 就業(ye) 可能更得心應手一些,但在其他專(zhuan) 業(ye) 領域也同樣具有快速學習(xi) 的能力。
相比於(yu) 單調枯燥的科研生活,並不是所有博士生們(men) 都喜歡或者適合搞科研,因此在畢業(ye) 擇業(ye) 上也就不必要違背自己的內(nei) 心,選擇不喜歡的工作領域,可以選擇自己真正喜歡或者適合的領域。
比如我們(men) 在讀博期間除了專(zhuan) 業(ye) 知識學習(xi) 以外,還有儀(yi) 器測試或者科研繪圖文章寫(xie) 作編輯等等。
如果在某一方麵有長處的話,也可以著重發展,在日後找工作中突出自己的長處,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類型,比如自己的科研能力差,但對測試儀(yi) 器非常精通,畢業(ye) 後也可以選擇高校的實驗室測試崗位或者儀(yi) 器公司就職等。
02、提升個(ge) 人競爭(zheng) 力
1、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
博士生進行的是某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研究,以後找工作也是聚焦於(yu) 某一特定的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該專(zhuan) 業(ye) 領域的深度研究。因此博士生在讀博期間最重要的就是擁有較強的專(zhuan) 業(ye) 能力,隻要自身專(zhuan) 業(ye) 能力足夠強,就具有不可替代性。
用人單位在招聘博士生時是期望其能夠承擔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因此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領域實力強並且有一定的獨特的見解,那麽(me) 在招聘中就會(hui) 受到青睞,入職以後也更容易得到重視。
2、做好職業(ye) 規劃,明確就業(ye) 方向
在漫長的博士生涯中,我們(men) 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在臨(lin) 近畢業(ye) 季可以結合自己的就職意向以及就業(ye) 市場需求情況,盡早確定自己的就業(ye) 方向(可以谘詢往年師兄師姐或者已就業(ye) 人員情況)。
這樣可以讓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目標崗位所要求的條件,也能夠讓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過濾掉不需要的就業(ye) 崗位,從(cong) 而集中自己的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優(you) 勢,迅速把握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機會(hui) ,提高求職效率和成功率。
3、積累工作經驗
博士期間從(cong) 事的主要是偏理論型研究,但工作後工作單位更注重成果產(chan) 出,期望可以為(wei) 單位創造出實際的價(jia) 值。特別是企業(ye) ,一些科研成果不再局限於(yu) 理論研究,其更注重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化,能夠投入市場創造出經濟價(jia) 值。
因此博士生在校期間也要為(wei) 自己積累一些相關(guan) 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工科類的學生,可以多參加一些項目,積累工作經驗,了解市場需求,關(guan) 注行業(ye) 的動態,適當的積攢一些人脈,這樣在求職就業(ye) 的時候,就不會(hui) 束手無策,橫衝(chong) 亂(luan) 撞。
4、嚐試自己創業(ye)
博士期間不光是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能力,還有其他的綜合能力都會(hui) 得到鍛煉和提升,比如創造力、抗壓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等等。
除此之外,博士生更容易接觸到各個(ge) 領域優(you) 秀的人才,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長見識,開拓知識麵。畢業(ye) 以後如果個(ge) 人能力和見解都很強,在各方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嚐試自己創業(ye) 。
這樣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領域有深刻的了解和見識,並且在校期間也會(hui) 積累一定的人脈,比如導師、同學等,這對於(yu) 自己創業(ye) 都是很有利的條件。
比如對於(yu) 理工科而言,國家目前倡導科研成果轉化,號召產(chan) 科研結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高校老師會(hui) 跟企業(ye) 合作,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市場產(chan) 品,這種情況很利於(yu) 創業(ye) 的同學。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網上出現了一些博士找工作難的事例,但從(cong) 整體(ti) 就業(ye) 情況看相比於(yu) 碩士生和本科生而言,博士找工作的質量以及待遇在同領域內(nei) 是遠遠高於(yu) 碩士生和本科生的。
但讀博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僅(jin) 僅(jin) 靠未來可能會(hui) 謀得一份好工作的信念很難支撐下來,奉勸各位即將讀博和正在讀博的小夥(huo) 伴慎重考慮,合理規劃。
參考文獻:
1. 羅洪川, 向體(ti) 燕, 高玉建, 等. 我生去向及就業(ye) 特征分析——基於(yu) 2015-2020年博士畢業(ye) 生數據的分析[J]. 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 2022.
2. 肖京. 我國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困境與(yu) 出路[J]. 中國市場, 2016.
3. 中國博士質量分析課題組.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4. 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20.
5. 高耀, 沈文欽. 中國博士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基於(yu) 2014 屆 75 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分析[J]. 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 2016.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