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即將升入初中,對物理興(xing) 趣濃厚,但又苦於(yu) 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抑或是自己看網上的教材、視頻卻不得其法,慘遭物理的“毒打”。 這個(ge) 年齡段大家最關(guan) 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物理?學習(xi) 物理時容易遇到哪些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jue) 這些問題? 今天,機構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如何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物理。
從(cong) 零開始
物理是一門以數學為(wei) 工具,但是與(yu) 數學的學習(xi) 思路很不一樣的學科。
首先需要明確,物理的基本前提是數學基礎,因為(wei) 在學習(xi) 物理之前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的概念和公式。
從(cong) 入門物理來看,國內(nei) 的物理課程大多從(cong) 初中開始,在這個(ge) 階段對於(yu) 學生的數學要求不是很高,掌握最基礎的代數計算和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在已具備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明確物理作為(wei) 實驗學科,與(yu) 數學的不同之處:
什麽(me) 是物理?
顧名思義(yi) ,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但是該怎麽(me) 認識萬(wan) 事萬(wan) 物的道理呢?有兩(liang) 個(ge) 小故事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一下:
01王陽明格竹子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剛中舉(ju) 人的時候,想起朱熹說的“格物致知”,相信萬(wan) 事萬(wan) 物都有其中蘊含的道理,於(yu) 是盯著父親(qin) 官署裏的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結果不僅(jin) 什麽(me) 都沒有格出來,反而累的自己病倒了。
02牛頓研究自然光
王陽明格竹子的一百多年之後,遠在英國的牛頓在老家避暑,發現光線穿過三棱鏡之後變成了美麗(li) 的彩虹。 牛頓選擇用擋板把一部分光遮住,隻留下單一顏色的光線,然後再讓單一顏色的光線通過另一塊三棱鏡。結果第二塊棱鏡並不會(hui) 進一步把顏色分散開。
牛頓對每一種分散出來的顏色多次重複操作,最終得到了結論:白光是由不同的單色光混合而成的。 同樣是格物致知,研究萬(wan) 事萬(wan) 物的道理,為(wei) 什麽(me) 王陽明失敗了,牛頓卻成功了呢?
因為(wei) 王陽明隻對於(yu) 單一重複的東(dong) 西進行了簡單觀察,並沒有動手進行操作。而牛頓則不斷嚐試改變光傳(chuan) 播的情況,對同一問題動手“幹擾”進行研究。這就是物理研究最為(wei) 本質的方法。
所以,學習(xi) 物理首先要明白,物理是針對客觀物質世界,通過實驗方法進行研究,並試圖總結出其中客觀的規律。這一點就與(yu) 數學十分不同: 學數學的時候,如果和經典理論不一樣,有可能可以構造出新的理論體(ti) 係。但是學物理的時候,如果和客觀物質世界不一樣,那一定就是你錯了。
絕大部分時候,物理學的研究,都是以實驗作為(wei) 最為(wei) 重要的手段。所以學習(xi) 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不明白的地方,多動手,多實驗,是有效幫助我們(men) 理解清楚知識的手段。 因此,在學習(xi) 物理的過程中,我們(men)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01建立概念基礎CONCEPTS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許多基本概念。在學習(xi) 物理之前,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長度、時間、質量、力等等,這些知識是後續學習(xi) 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xi) 過程中要深入理解這些概念和公式的含義(yi) ,而不是簡單地記住它們(men) 。
02了解實驗方法METHODS
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實驗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計量法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學中的概念和原理。
03多動手實驗EXPERIMENT
物理學習(xi) 需要結合實驗來理解知識,可以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實驗,或者自己動手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實驗能夠幫助我們(men) 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04注重繪製圖像DRAWING
在學習(xi) 物理時,圖像是非常重要的,不僅(jin) 能更直觀地呈現物理現象,通過作圖,也可以將複雜的物理現象和理論簡化和抽象,使其更加易於(yu) 分析和研究。因此學生應該學會(hui) 如何繪製圖像,並且要學會(hui) 如何使用圖像來理解物理問題。
問題及解決(jue) 方案
主次不分?打好力學運動學基礎
物理學習(xi) 常見的知識體(ti) 係劃分為(wei) 力學運動學、電磁學、聲學、光學、熱學、近代物理等。很多同學自學的時候東(dong) 一榔頭西一棒槌,不明白學習(xi) 的重點在哪。
力學運動學是所有物理分支學習(xi) 的基礎。例如電磁學的帶電粒子運動分析,就需要通過受力計算加速度,結合圓周運動規律進行分析。
所以,學習(xi) 物理,一定要先把力學運動學搞紮實搞清楚,不然後續所有的學習(xi) 都是空中樓閣。包括各國的低年級物理競賽,也都會(hui) 以力學運動學作為(wei) 考試的核心。
看多做少?多做多練!
很多同學自己看知識的時候會(hui) 覺得很簡單,迅速過掉。結果考試做題時就不知道該如何應用,甚至已經忘掉了知識內(nei) 容的細節。
這就是典型的對於(yu) 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錯誤的估計。
對於(yu) 絕大部分同學而言,足量的題目訓練,適當的複習(xi) 鞏固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哪怕是在自學的過程中,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ye) ”,“設計小測”也非常重要。
概念理解困難?多手段入手!
拋開天賦較高的學生,絕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會(hui) 遇到難以理解的概念。例如力學運動學裏的向心力,電磁學裏麵的靜電屏蔽,熱學裏麵的微觀粒子運動,近代物理裏的微觀粒子等。
麵對這樣的問題,首先可以嚐試用圖像化、模擬化的方法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利用模型、實驗、電影等形式將物理概念轉化為(wei) 可視化的圖像,以此增強記憶和理解;
其次,將不同的概念建立起來概念網絡,利用關(guan) 聯性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聯係,有助於(yu) 更全麵地理解物理概念。
此外,將物理概念運用到實際問題中,例如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jue) 力學問題、應用歐姆定律解決(jue) 電學問題等,有助於(yu) 更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應用。
經典案例也是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手段,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有助於(yu) 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比如“薄膜幹涉實驗”。在這個(ge) 實驗中,我們(men) 可以將一束單色光照射到一塊薄膜上,這個(ge) 薄膜會(hui) 將光分成兩(liang) 束,經過幹涉後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個(ge) 實驗的結果可以被用來解釋和驗證光的波動理論,以及幹涉現象的基本原理。此外,這個(ge) 實驗還可以被用來探討薄膜的物理特性,例如厚度、折射率等。
最後,借助物理學習(xi) 軟件、模擬器等輔助工具,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來理解物理概念,例如通過電子電路模擬器來理解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等概念。
總之,理解物理概念需要采用多種方法,通過不斷實踐和嚐試,從(cong) 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尤為(wei) 重要。觀看優(you) 質科普視頻、尋求名師指導等,也都是攻克“理解難關(guan) ”最常見的手段。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