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學閱讀參考書目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是研究以農(nong) 業(ye) 或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為(wei) 主要經濟活動、居住在農(nong) 村地區的人們(men) 組成的農(nong) 村社區為(wei) 對象的社會(hui) 學分支學科。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也稱鄉(xiang) 村社會(hui) 學。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發展曆程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最先起源於(yu) 美國。美國在南北戰爭(zheng) 以後,經過近30年的時間實現了工業(ye) 化。在這期間,大量農(nong) 村人口湧入城市,致使農(nong) 村經濟衰退,農(nong) 民生活貧困,農(nong) 村社會(hui) 發生了嚴(yan) 重的危機。美國的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村發展和農(nong) 民問題而產(chan) 生和發展起來的。

1894年,C.R.亨德森教授在芝加哥大學開設“美國鄉(xiang) 村生活的社會(hui) 環境”課程,一般認為(wei) 這是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成為(wei) 專(zhuan) 門研究領域的開端。

1908年,第26屆美國總統T.羅斯福成立農(nong) 村生活委員會(hui) ,該會(hui) 的調查研究報告是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早期的重要文獻。

1915年,威斯康星大學C.J.加爾平教授發表了《一個(ge) 農(nong) 業(ye) 社區的解剖》報告,第一次劃定了具體(ti) 的農(nong) 村社區。他以一個(ge) 村鎮為(wei) 中心,將中心周圍農(nong) 戶交易行為(wei) 所能達到的最遠點連成不規則圓圈,圈內(nei) 就是一個(ge) 社區。這一研究被認為(wei) 是首創的合乎科學的、有係統有分析的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

20世紀20年代,為(wei) 了應付農(nong) 業(ye) 危機,美國農(nong) 業(ye) 部批準各州建立農(nong) 業(ye) 實驗站,為(wei) 農(nong) 業(ye) 經濟學和社會(hui) 學的研究提供政府資助,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便很快發展成社會(hui) 學的一個(ge) 重要研究領域。

1935年創立了專(zhuan) 門刊物《農(nong) 村社會(hui) 學》

1937年美國社會(hui) 學會(hui) 宣布成立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學會(hui) 。此後,農(nong) 村社會(hui) 學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

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農(nong) 村人口減少,農(nong) 村社會(hui) 生活性質發生變化,農(nong) 村的獨特性逐漸消失,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專(zhuan) 門研究領域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挑戰。

為(wei) 了擺脫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危機,美國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家在80年代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學。它力圖從(cong) 社會(hui) 勞動的全麵空間分工中研究農(nong) 村,並對農(nong) 村在總的社會(hui) 發展中的作用作出解釋。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學的產(chan) 生代表著美國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發展的一個(ge) 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在西歐有了很大的發展。大戰期間,西歐的農(nong) 村受到戰爭(zheng) 的嚴(yan) 重破壞,戰後亟待重建,客觀上需要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指導鄉(xiang) 村重建工作;同時,美國的農(nong) 村社會(hui) 學者開始到西歐開展農(nong) 村社會(hui) 調查,以及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幫助西歐開展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教學研究活動等,促進了西歐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發展。

1957年,歐洲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工作協會(hui) 成立,不久更名為(wei) 歐洲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會(hui) 。

1964年該會(hui) 與(yu) 美國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會(hui) 聯合在法國舉(ju) 行第一屆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世界大會(hui) 。

1968年又在荷蘭(lan) 舉(ju) 行第二屆世界大會(hui)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這門學科在世界許多國家得以廣泛傳(chuan) 播。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對象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研究對象尚無定論。早期的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主要研究農(nong) 村社會(hui) 問題,涉及農(nong) 村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方麵。

20世紀20年代以後,以美國學者H.B.霍桑和D.桑德森為(wei) 代表的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家,主張給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劃定專(zhuan) 門的研究領域,以區別於(yu) 其他學科。

霍桑認為(wei)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應限於(yu) 社會(hui) 化問題的社會(hui) 學分析;桑德森則認為(wei)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主要是研究農(nong) 村社會(hui) 組織。他們(men) 把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研究對象限於(yu) 某一專(zhuan) 門領域,擺脫了初期該學科包羅萬(wan) 象的狀況,在理論和方法上更富有科學性。

在同一時期,美國社會(hui) 學家P.A.索羅金和D.齊默爾曼提出,農(nong) 村社會(hui) 學要從(cong) 整體(ti) 上研究農(nong) 村社會(hui) 各部分之間、農(nong) 村和城市之間、農(nong) 村社會(hui) 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guan) 係,這種觀點對後來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係統論的形成和普通社會(hui) 學由經驗實證研究向辯證綜合研究過渡,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也注重對農(nong) 村社會(hui) 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即在自然、社會(hui) 、文化、政治、經濟、心理諸因素的相互關(guan) 聯之中,對農(nong) 村社會(hui) 的一切社會(hui) 關(guan) 係和社會(hui) 現象進行綜合的研究。

它把農(nong) 村看作是一個(ge) 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複雜的社會(hui) 係統,通過各要素的聯係來揭示農(nong) 村社會(hui) 的局部現象,又在各局部現象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探討農(nong) 村社會(hui) 整體(ti) 的性質和規律。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內(nei) 容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的內(nei) 容十分廣泛。概括起來主要有:

①農(nong) 村區位結構研究。

包括研究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在農(nong) 村社區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中心地區對農(nong) 村區位布局的影響。

②農(nong) 村社會(hui) 結構研究。

這是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的基本課題。農(nong) 村經濟結構、階級與(yu) 階層結構、人口結構、職業(ye) 結構、群體(ti) 結構、家庭結構等是構成農(nong) 村社會(hui) 結構的基本要素。家庭經營是許多農(nong) 村的主要生產(chan) 經營方式,對家庭和以家庭為(wei) 核心的農(nong) 村群體(ti) 結構的研究,在農(nong) 村社會(hui) 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農(nong) 村社區體(ti) 係研究。

農(nong) 村社會(hui) 的基本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範圍內(nei) 形成不同的農(nong) 村社區,各社區之間相互聯係構成了農(nong) 村社區體(ti) 係。農(nong) 村社區體(ti) 係研究主要包括村莊、村鎮和集鎮的特點和作用,村際聯係和社區格局等方麵。

④從(cong) 農(nong) 村的角度研究城鄉(xiang) 關(guan) 係,包括城鄉(xiang) 文化傳(chuan) 遞的條件與(yu) 方式。

⑤農(nong) 村社會(hui) 生活方式和水平的研究。旨在改善農(nong) 村的生活環境和提高農(nong) 村生活質量。

⑥對農(nong) 村社會(hui) 問題的研究。

諸如環境、人口、教育、貧困、犯罪、衛生問題等,探討這些問題產(chan) 生的社會(hui) 根源及提出改革方案。

⑦對農(nong) 村社會(hui) 變遷的研究。

包括變遷過程和發展趨勢,導致和製約變遷的各種社會(hui) 、心理因素,農(nong) 村發展的目標模式和農(nong) 村現代化等。

農(nong) 村社會(hui) 調查在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研究方法中占有重要位置。為(wei) 了保證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建立了一係列農(nong) 村社會(hui) 調查指標體(ti) 係,其中最重要的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調查、農(nong) 村人口調查、農(nong) 村家計調查和農(nong) 村教育與(yu) 衛生調查等。

農(nong) 村社會(hui) 學閱讀參考書(shu) 目

1.《農(nong) 村社會(hui) 學》,顧複著,113頁,商務印書(shu) 館,1924年;

2.《鄉(xiang) 村社會(hui) 調查大綱》,馮(feng) 銳著,210頁,中華平民促進會(hui) ,1929年

3.《中國農(nong) 民問題的研究》,文公直著,83頁,三民書(shu) 局,1929年

4.《北平郊外之鄉(xiang) 村家庭》,李景漢著,151頁,商務印書(shu) 館,1929年

5.《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楊開道著,118頁,世界書(shu) 局,1929年

6.《農(nong) 村調查》,黃枯桐著,商務印書(shu) 館,1929年

7.《農(nong) 村調查》,楊開道住,98頁,世界書(shu) 局,1930年

8.《浙江八縣農(nong) 村調查報告》,浙江大學農(nong) 學院,1930年

9.《農(nong) 村問題與(yu) 社會(hui) 理想》,〖日〗那須浩著,劉鈞譯,神州國光社,1931年

10.《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大綱》,馮(feng) 和法著,508頁,黎明書(shu) 局,1932年

11.《中國農(nong) 村問題》,太平洋書(shu) 店,1933年

12.《中國農(nong) 村問題之研究》,翟克著,中山大學,1933年

13.《定縣社會(hui) 概況調查》,李景漢著,828頁,1933年

14.《農(nong) 村社會(hui) 學概論》,言心哲著,545頁,中華書(shu) 局,1934年

15.《農(nong) 村社會(hui) 調查》,張錫昌著,380頁,黎明書(shu) 局,1934年

16.《農(nong) 村複興(xing) 之理論與(yu) 實際》,章若鵬著,商務印書(shu) 館,1934年

17.《華北農(nong) 村問題的實際考察》,王鏡銘著,1934年

18.《江寧縣淳化鎮鄉(xiang) 村社會(hui) 之研究》,喬(qiao) 啟明著,45頁,1934年

19.《中國鄉(xiang) 村人口問題》,言心哲著,71頁,商務印書(shu) 館,1935年

20.《中國農(nong) 村問題》,錢亦石著,商務印書(shu) 館,1935年

21.《舊鳳凰村社會(hui) 調查報告》,伍銳麟著,70頁,嶺南大學,1935年

22.《農(nong) 村家庭調查》,言心哲著,152頁,商務印書(shu) 館,1935年

23.《鄉(xiang) 村建設的理論》,梁漱溟著,472頁,鄒平鄉(xiang) 村書(shu) 店,1937年

24.《中國農(nong) 村問題》,李景漢著,商務印書(shu) 館,1937年

25.《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導言》,言心哲著,128頁,中華書(shu) 局,1937年

26.《鄉(xiang) 村社會(hui) 學綱要》,童潤之著,380頁,正中書(shu) 局,1941年

27.《鄉(xiang) 村社區實地研究法》,張少微著,130頁,文通書(shu) 局,1942年

28.《現代中國農(nong) 村問題》,孫本文著,229頁,商務印書(shu) 館,1944年

29.《祿村農(nong) 田》,費孝通著,商務印書(shu) 館,1943年

30.《農(nong) 村社會(hui) 學史》,〖日〗鈴木榮太郎著,韓雲(yun) 波譯,195頁,正中書(shu) 局

31.《中國農(nong) 村社會(hui) 經濟學》,喬(qiao) 啟明著,458頁,商務印書(shu) 館,1945年

32.《小城鎮大問題:江蘇省小城鎮研究論文選》(2集),“江蘇小城鎮研究課題小組”編寫(xie) ,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1985年

33.《小城鎮四記》,費孝通著,新華出版社,1985年

34.《論小城鎮及其它》,費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35.《社會(hui) 調查自白》,費孝通著,知識出版社,1985年

36.《華北的小農(nong) 經濟與(yu) 社會(hui) 變遷》,〖美〗黃宗智著,中華書(shu) 局,1986年

37.《小城鎮區域分析:江蘇省小城鎮普查資料集》,江蘇省小城鎮研究課題組,江蘇省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87年

38.《中國小市鎮的發展》,許學強等著,中山大學出版社,1987年

39《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探索(調查·方案·論證)》,民政部社會(hui) 保障報社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課題組編,湖南大學出版社,1987年

40.《農(nong) 村社會(hui) 學》,程貴銘編著,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出版社,1988年

41.《鄉(xiang) 村:中國文化之本》,梁漱溟鄉(xiang) 村建設理論研究會(hui) 編,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1989年

42.《集鎮社會(hui) 學》,鄒農(nong) 儉(jian) 著,上海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89年

43.《農(nong) 民婚姻:四川農(nong) 村婚姻研究》,趙喜順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44.《當代中國農(nong) 村與(yu) 當代中國農(nong) 民》,陸學藝,知識出版社,1991年

45.《當代中國村落家庭文化——對中國社會(hui) 現代化的一項探索》,王滬寧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6.《鄉(xiang) 村問卷調查設計指南》,蔣華梓、胡永清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

47.《中國農(nong) 村的過密化與(yu) 現代化:規範認識的危機及出路》,〖美〗黃宗智著,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48.《長江三角洲的小農(nong) 家庭與(yu) 鄉(xiang) 村發展》,〖美〗,黃宗智著,中華書(shu) 局,1992年

49.《邊緣地帶的小農(nong) :中國貧困的微觀的理解》,沈紅等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

50.《當代中國社會(hui) 分層與(yu) 流動》,李強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51.《行行重行行:鄉(xiang) 鎮發展論述》,費孝通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52.《完善中的農(nong) 村雙層經營體(ti) 製:對274個(ge) 村莊的跟蹤調查》,1993年

53.《現代化中的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轉移》,郭慶著,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3年

54.《新社會(hui) 結構的生長點——鄉(xiang) 鎮企業(ye) 社會(hui) 交換論》,李培林、王春光著,山東(dong) 人民出版社,1993年

55.《中國鄉(xiang) 鎮企業(ye) 的發展曆史與(yu) 運行機製》,馬戎、王漢生、劉世定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56.《改革以來中國農(nong) 村家庭的新變化》,雷潔瓊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57.《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與(yu) 中國農(nong) 村現代化》,陸學藝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58.《轉型中的中國社會(hui) 》,陸學藝、景天魁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59.《市場經濟、發展差距與(yu) 社會(hui) 公平》,李強、洪大用等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60.《近代冀魯豫鄉(xiang) 村》,從(cong) 翰香主編,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5年

61.《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冀東(dong) 農(nong) 村社會(hui) 調查與(yu) 研究》,魏宏運主編,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1996年

62.《當代中國農(nong) 村社會(hui) 轉型的實證研究》,鄭杭生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

63.《最初的紀元: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周積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64.《鄉(xiang) 土社會(hui) 的秩序、公正與(yu) 權威》,王銘銘、王斯福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

65.《中國農(nong) 村村民自治》,徐勇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66.《中國城市化之路》,王春光、孫暉著,雲(yun) 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67.《中國城鎮社會(hui) 流動》,李春玲著,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68.《當代中國社會(hui) 結構和社會(hui) 關(guan) 係研究》,鄭杭生、李強、李路路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69.《尋求生存——當代中國農(nong) 村外出人口的社會(hui) 學研究》,黃平主編,雲(yun) 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70.《鄉(xiang) 土中國   生育製度》(重版),費孝通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71.《傳(chuan) 統與(yu) 變遷——江浙農(nong) 民的社會(hui) 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周曉虹著,北京三聯書(shu) 店,1998年

Ref:https://wiki.mbalib.com/wiki/%E5%86%9C%E6%9D%91%E7%A4%BE%E4%BC%9A%E5%AD%A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6%9D%91%E7%A4%BE%E4%BC%9A%E5%AD%A6/11050170?fr=aladdin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帝國理工學院分析化學科研項目:分子精密測量綜合研究,以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探針傳感器為例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