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同學們(men) 介紹過大名鼎鼎的《紐約時報》寫(xie) 作競賽係列,如今文理兼備的STEM寫(xie) 作競賽近在眼前。今天就來為(wei) 大家解析如何寫(xie) 出一篇優(you) 質的科學主題作品,在強者如林的寫(xie) 作競賽中脫穎而出。
寫(xie) 出優(you) 秀寫(xie) 作作品的三個(ge) 秘密武器:
1)吸引讀者眼球的引入(hook),確保讀者對你所選取的話題產(chan) 生興(xing) 趣並願意繼續深入讀下去。
2)引用專(zhuan) 家觀點或研究(credibility),來增加作品的可信度和科學性。
3)明確解釋所選話題的重要性(importance):為(wei) 什麽(me) 你關(guan) 心這個(ge) 領域?為(wei) 什麽(me) 讀者應該關(guan) 注這個(ge) 領域?這個(ge) 話題會(hui) 對哪些群體(ti) 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它跟我們(men) 今天的社會(hui) 又有怎樣的關(guan) 係?
那麽(me) 在寫(xie) 作時具體(ti) 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寫(xie) 作注意事項
選擇一個(ge) 你感興(xing) 趣的STEM領域
跟常規的寫(xie) 作競賽不同,STEM寫(xie) 作競賽要求參賽選手圍繞任意科學領域話題完成作品,寫(xie) 作的主要目的是向大眾(zhong) 解釋、科普某個(ge) 現象或理論。因此第一步是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和特長來確定一個(ge) 領域:或許是與(yu) 日常生活相關(guan) 的,比如你希望探究自己近視背後的秘密、人類的大腦是如何運轉的;或者在學校、家裏、科學課堂上觀察學習(xi) 到的現象和概念。
選取的領域可以是你相對了解、有信心向讀者清楚闡釋的,同樣也可以探索全新未知的領域,在寫(xie) 作的過程中研究學習(xi) ,但最重要的是挑選自己真正感興(xing) 趣的領域,這樣才能寫(xie) 出有靈魂、吸引讀者的優(you) 質作品。
確保選取的話題足夠具體(ti) ,能夠通過500字詳盡解釋
《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要求參賽作品控製在500詞以內(nei) ,對於(yu) 選手來說500字很難解釋清楚類似“整個(ge) 宇宙的運轉規律”這類十分寬泛且複雜的題目,但足夠揭秘“為(wei) 什麽(me) 心髒會(hui) 不停跳動”等具體(ti) 話題。因此,在選材時除了考慮個(ge) 人興(xing) 趣以外,也需要客觀地根據字數限製考慮所選話題的合理性。
以調查研究為(wei) 導向進行寫(xie) 作
科學的基石是調查研究(research),那麽(me) 以科學為(wei) 題材的寫(xie) 作同樣需要大量係統的研究學習(xi) 。《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與(yu) Science News合作,要求參賽作品需要有至少一處引用紐約時報、Science News或Science News for Students中的內(nei) 容。此外,大賽鼓勵選手采訪行業(ye) 專(zhuan) 家(industry expert),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行業(ye) 專(zhuan) 家”並不一定是專(zhuan) 家教授或行業(ye) 翹楚,學校裏的科學老師、園丁、公園管理員以及某個(ge) 對所選領域有所研究的同學朋友都會(hui) 是很好的老師和采訪對象。
甚至選手自己的個(ge) 人經曆也可以作為(wei) 研究對象,比如選手選擇以“電子教材對青少年的影響”為(wei) 題,那麽(me) 研究自己所上的課程和成績與(yu) 教材之間的關(guan) 係同樣可以作為(wei) 文章中引用的證據(evidence)。
此外,大賽要求選手羅列出文章中所引用的內(nei) 容來源,引用格式(citation form)由選手自由選擇且不影響比賽評審結果。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學術界對於(yu) 原創性非常重視,對任何形式的抄襲剽竊都是零容忍。最簡單的自我檢查的方法是將文章中的任意句子複製粘貼到搜索引擎中,除了明確標注的引用以外,都不應該有任何重合內(nei) 容。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