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的春季招聘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作為(wei) 三年疫情過後的首個(ge) 招聘季,高校和求職科研人對於(yu) 招聘的心態和期待是否會(hui) 有所不同?AI的衝(chong) 擊又是否影響了各大高校的招聘策略?
小編聯係了一家位於(yu) 東(dong) 北985大學負責招聘的羅老師,讓他談了談這次招聘的第一線觀察,也針對目前招聘環境的變化給出了中肯的求職建議。以下為(wei) 羅老師自述:這段時間走了一些大學去招聘。我這邊作為(wei) 高校,每年都是有博士招聘計劃和指標的,不過之前幾年因為(wei) 種種原因,很少搞線下招聘,多是線上宣傳(chuan) 和對接,今年走進高校,感受還是略有不同。
博士應聘的現狀和感受
第一點最大的感受是,疫情和ChatGTP這樣新技術的出現,其實影響還沒來得及傳(chuan) 遞給高校院所這些體(ti) 製內(nei) 單位。體(ti) 製內(nei) 的高校院所,仍然在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慌不忙地做著博士招聘和人才引進的工作。
這兩(liang) 年,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從(cong) 高校的角度來說——博士,尤其是好大學的博士,其實大多不難就業(ye) 。如果你的專(zhuan) 業(ye) 或者研究方向比較冷門那另說。
我在幾所985大學的招聘的時候,來來往往的本科和碩士同學不少,但博士卻寥寥無幾。和大家聊了聊,他們(men) 的同學基本都已經有了目標單位甚至已經拿到了某大學某研究所的offer。
上半年3,4月份招聘會(hui) 一場接一場,比如我去哈工大的前一天,剛剛有一場大型招聘會(hui) ,上百家單位那種,以至於(yu) 我去的時候招聘會(hui) 冷冷清清,一場下來本碩博加起來都不到100人。
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參加幾場,絲(si) 毫沒有網上渲染的那種找不到工作的緊迫感。不過,大家往往都有一個(ge) “人往高處走”的心態,一流985的博士,也想去一流高校,文章發表的不錯的博士,都想要往上衝(chong) 一衝(chong) 。
這種心態無可厚非,但是很顯然,這必然導致每個(ge) 層級的高校不由自主地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和內(nei) 卷。比如有一個(ge) 博士,學曆和業(ye) 績都不錯,聊起來告訴我,他還在糾結東(dong) 部沿海的普通講師崗位,或者是中西部的校聘副教授。對於(yu) 這些優(you) 秀的博士們(men) ,其實不是找不到工作,隻是也許工作機會(hui) 達不到他們(men) 的心理預期。但是,有一個(ge) 現狀大家必須清醒的認識到。
隨著博士數量的逐年增加,高校院所的人員結構卻沒有巨大的變化。所以過去一個(ge) 985博士可能輕鬆找到一份985大學的教職,現在難度自然大了很多。如果博士願意放低身段,向下兼容,那工作機會(hui) 還是不少的。卷,從(cong) 來都是一個(ge) 相對概念,因為(wei) 整體(ti) 教育水平的提升,最好的城市、最好的資源一定是越來越卷。我問了幾個(ge) 同學,他們(men) 的第一選擇都是北上廣深,至於(yu) 本省本市,大概是不在他們(men) 的考慮範圍。
高校招聘的策略
作為(wei) 高校負責人才引進的人,我所了解的高校招聘有兩(liang) 個(ge) 基本規則:
與(yu) 高校自身專(zhuan) 業(ye) 和研究方向相適應
在前一條的基礎上,研究基礎越好,各階段學曆越漂亮,就越有優(you) 勢
很多人對高校招聘的誤解主要在第一條。在某市招聘的時候,我打車去學校過程中,司機是一個(ge) 健談的五十來歲的阿姨。阿姨跟我聊了幾句後,就開始吐槽我們(men) 招聘的不透明。說她一個(ge) 親(qin) 戚家的孩子,想去一個(ge) 本地的普通高校,結果人家高校說考慮考慮。這孩子轉頭又找了幾家,最後入職了北大,拿了不菲的科研啟動和安家費。
阿姨想用這個(ge) 故事告訴我們(men) ,我們(men) 這邊的高校並不“唯才是舉(ju) ”,有很多“盤外因素”。其實我分析,這大概率是因為(wei) 這個(ge) 博士的研究方向和學校不契合。
我們(men) 在招聘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視研究方向的。哪怕這個(ge) 博士的業(ye) 績一般,但如果研究方向和學校某些正想補充力量的教研室契合,那他入選的概率也會(hui) 極大增加。從(cong) 學校的角度,我們(men) 需要的是上手就能幹活教師和科研人員。這不僅(jin) 是學校從(cong) 自身工作的考量,其實也是對優(you) 秀人才的保護。
如果一個(ge) 研究核物理的博士,入職了一所沒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學校,這個(ge) 博士要怎麽(me) 開展工作?這所學校大概率沒有他研究方向的儀(yi) 器設備,沒有課題資金,總不能讓人家從(cong) 零開始搭建一個(ge) 研究方向吧?很多專(zhuan) 業(ye) 方向都是如此,你選擇了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那就業(ye) 機會(hui) 就這幾個(ge) ,越冷門越小眾(zhong) ,那機會(hui) 越少,這確實是無奈之舉(ju) 。
至於(yu) 第二條,從(cong) 高校的角度考慮,要更加優(you) 秀的人才無可厚非。事實上博士們(men) 也是如此,大多會(hui) 同時麵試很多家院校,甚至騎驢找馬,先找一家落下,然後繼續找更好的機會(hui) 。
新的招聘形勢,博士要如何調整?
首先需要調整的是求職的心態。畢竟,不管從(cong) 哪個(ge) 角度來看,高校都越來越難進,所以不妨稍微放低一點自己的身段,選擇一個(ge) 更加適合自己的平台。而且,平台其實並不代表你的發展上限。要知道,平台內(nei) 部也是有資源分配的。一線城市不一定各個(ge) 是百萬(wan) 富翁,三線小城也不是出不了千萬(wan) 富豪。
另外,高校的求職方式上,大佬互推強於(yu) 海投簡曆。這裏的原因大家千萬(wan) 不要想歪了。因為(wei) 我們(men) 招聘博士,學院和教研室的老師們(men) 其實會(hui) 有非常大的話語權,畢竟招聘來的人是要在教研室工作的。所以,如果你的導師直接給你推薦,那麽(me) 在教研室和學院那裏,你就有了很大的優(you) 勢。
最後,一定要找和自己專(zhuan) 業(ye) 、研究方向契合的崗位。專(zhuan) 業(ye) 契合是重中之重,一個(ge) 博士從(cong) 頭開始沒有研究基礎,可能會(hui) 花費幾年時間才能進入狀態。而對於(yu) 當前高校的發展態勢,這確實有點太慢了。而且博士本人也會(hui) 因為(wei) 從(cong) 事和自己方向不相幹的工作而長期陷入苦惱和無法進步的困境。
新的招聘形勢,博士要如何調整?
1、首先需要調整的是求職的心態。
2、另外,高校的求職方式上,大佬互推強於(yu) 海投簡曆。
3、最後,一定要找和自己專(zhuan) 業(ye) 、研究方向契合的崗位。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