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 和GMAT 的邏輯題裏的模糊表達

在 GRE 和 GMAT 的邏輯題選項中,有時會(hui) 出現一些很模糊的表達,例如“some”或“not all”,這種表達大部分時候都沒什麽(me) 用。比如,原文的結論是背了單詞的人會(hui) 更快樂(le) 。選項中出現“某一天,有些學生背了單詞就感到很快樂(le) ”。

這個(ge) 選項能夠起到一個(ge) 很勉強、很弱的加強作用,但對於(yu) 做題來說幾乎無意義(yi) ,因為(wei) 這種表達太模糊了。"some"有多少?100個(ge) 人裏1個(ge) 人快樂(le) ,99個(ge) 人不快樂(le) ;還是100個(ge) 人裏99個(ge) 人快樂(le) ,1個(ge) 人不快樂(le) ?這些都是選項中蘊含的情況。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背單詞對快樂(le) 的促進作用顯然有限,很可能這個(ge) 人快樂(le) 根本不是因為(wei) 單詞本身,而是其他一些特殊原因,就比如這個(ge) 人本身就很怪。同理,"not all" 意味著不全都是,包含了0到99%的所有可能,到底有多大程度上能起到作用都不是很好說。

然而,這個(ge) 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ChatGPT 和 New Bing 有時候也不懂。之前我們(men) 對一個(ge) GRE 邏輯題(merset數量增加)做過精彩的解析。

後來我問了問 ChatGPT 和 New Bing,結果都選到了重點解析過的陷阱選項 B(some…)。出於(yu) 對 ChatGPT GRE 成績的尊重,我還懷疑了下自己。但出於(yu) 對我本人 GRE 成績的尊重,我覺得肯定還是選 C。關(guan) 鍵原因就在於(yu) 這裏說到的類似 "some" 的模糊表達大部分時候意義(yi) 不大,剩下選項裏很有可能有一個(ge) 對結論影響更強且跟邏輯鏈更直接相關(guan) 的答案。

以下是另一道邏輯題,也涉及到了這個(ge) 問題:

In Stant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people injured per automobiles accident is consistently higher for accidents involving a taxicab than for those not involving a taxicab. Although all Stanton taxicabs are equipped with passenger seat belts, taxicab drivers reporter that passengers tend not to use them. It is likely, therefore, that if taxicab passengers were required to use seat belts, the number of people injured per accident would soon be no higher for taxicabs than for other automobiles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about Stanton,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argument?

D. The number of people, including the driver, who occupy a vehicle is generally greater for taxicabs than for other vehicles.E. Not all passengers in automobiless other than taxicabs use seat belts.

原文的論證是出租車每次出事受傷(shang) 人數高於(yu) 其他車輛。覺得原因是因為(wei) 出租車乘客不係安全帶。所以要求係安全帶,就會(hui) 抹平這個(ge) 差異。正確答案D說,每次出事,出租車受傷(shang) 人更多不是因為(wei) 安全帶不安全帶的,是因為(wei) 本來出租車上人就要多一些。既然不是對症下藥,那結論說的要求係安全帶這個(ge) 改變本身意義(yi) 不大。

但會(hui) 有挺多同學選E。思路是這樣的,對逆推原因類型論證做反駁,可以說有因無果,就是你認為(wei) 這件事情發生(出租車受傷(shang) 人數多)一定是因為(wei) 某個(ge) 原因(不係安全帶),但結果發現存在同樣原因(其他車輛的人也不係)的情況下,但這件事情沒發生(受傷(shang) 人數沒有那麽(me) 多),可見可能跟安全帶沒關(guan) 係。這個(ge) 思路沒問題,但對選項的理解有問題。E沒有表達出其他車跟出租車乘客一樣不係安全帶的意思。原文的意思是說出租車司機基本不係,E是說其他車不都係,不都係,那可能是1%係,就跟出租車差不多;但也很有可能是99%係,那就比出租車的情況好多了。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意味著係不係安全帶可能還是有影響的。所以削弱不了原文的結論。

這些模糊化的表達就像一個(ge) 人麵對問詢在那裏含糊其辭,說了跟沒說一樣。如果是一般的閱讀題,讓我們(men) 根據原文信息推出結論,模糊化的表達挺好,啥都不說就不會(hui) 錯。但如果是邏輯題,需要我們(men) 提供信息去削弱或者加強原文論證,模糊化表達意義(yi) 不大。

下麵這個(ge) 題也是類似的道理。

Analyst: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rings a constant stream of new devices to the market, and many of them enjoy commercial success. But announcing new technology too so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successful device can backfire. Once consumers hear about the new device, they may stop buying the one currently on sale. So, if a company wishes to announce the upcoming sale of a new device, it should wait until purchases of the old device have begun to declin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would best support the analyst's main assertion?

D.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some consumers make only one or two technology purchases per year, whereas others make more frequent purchases.

這個(ge) 選項說的購買(mai) 習(xi) 慣這個(ge) 概念跟原文說的事情關(guan) 係很難建立起來。除此之外,對原文論證的意義(yi) ,就像是公司需要決(jue) 策一個(ge) 產(chan) 品好不好賣,你去做調研以後發現,有人(some)喜歡,有人(others)不喜歡。這還需要大費周章去做調研才能知道嗎?而且這種空泛的信息對決(jue) 策幫助很小。

但是這些模糊化的表達是不是永遠都沒意義(yi) ?

那倒也不是永遠,在一些情況下,模糊化的表達還是可以選。比如其他答案都完全無關(guan) 或者跟題目要求相反,畢竟客觀題的答案是比較出來的。再比如如果原文結論說所有人都不可以。但選項說有的可以,這樣就可以反駁。因為(wei) 這是在反駁一個(ge) 本身就很絕對的選項,隻要有個(ge) 把反例就挺好。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快速讀完一篇6000字文章

下一篇

SIC經濟挑戰賽競賽時間、組別、晉級規則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