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機構的科研提升項目靠譜嗎?

帶了六七年留學申請的港中文老學姐告訴你,我自己在給學生做背景提升規劃時,幾乎都是到萬(wan) 不得已,才建議個(ge) 別背景實在不行的同學選擇付費科研項目。

為(wei) 什麽(me) 呢?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留學申請最核心的考察點是你的本科教育背景+標準化考試成績,通俗而言即你的本科是985/211還是雙非?

你的本科均分成績是90%左右還是不到80%?你的語言成績是剛剛過線還是超過平均水平很多?

對於(yu) 大部分同學而言,你隻有滿足了以上先決(jue) 條件,本身的申請背景足夠進入目標檔次院校,才有可能通過科研、實習(xi) 、論文等附加因素,拿到同一檔次內(nei) TOP級別院校的offer。

拋開各個(ge) 地域的留學生錄取偏好和特色,比如英聯邦高校基本都喜歡名校高分學生,美國名校傾(qing) 向於(yu) 專(zhuan) 業(ye) 實踐能力強的學生,不同檔次的高校總體(ti) 上還是有不同的硬性標準的。

打個(ge) 比方,即便很多機構在推付費科研時多麽(me) 強調科研經曆對申請美國名校的重要性,也不能改變大陸雙非學生拿到美國藤校offer隻是小概率事件的事實。

所以對於(yu) 本身申請背景和申請目標完全不匹配的同學,學姐不建議強行花太多錢去刷科研經曆,而應該在學校和專(zhuan) 業(ye) 選擇上適當降低預期。

第二,即便你申請的學校和專(zhuan) 業(ye) 非常看重申請者的科研能力,在官網中明確表示“優(you) 先考慮有科研經曆的申請者”,你的首選也應該是立項過的科研,而非商業(ye) 化的付費科研。

稍微對學術圈有點常識的同學也知道,高校教授(尤其名校教授)的評選難度有多大,而這種付費科研的項目其實已經涉及學術造假行徑,被盯住舉(ju) 報了後果有多嚴(yan) 重不用我多說。

所以那些打著海外名校教授旗號宣傳(chuan) 的科研項目,可信程度大家覺得能有多高呢?

加分背書(shu) 的力度先不說,我在美國高校做RA的姐姐告訴我,像他們(men) 實驗室的教授就因為(wei) 經常收到中國大陸中介的合作郵件,對於(yu) 這類線上科研的印象非常不好。

也就是說,如果你迷信這些線上付費科研項目,用短期的經曆和模板寫(xie) 出來的推薦信充當學術背書(shu) ,實際反而會(hui) 被招生老師質疑你的學術態度和誠信度。

退一萬(wan) 步即便你通過這些捷徑應付過去了,麵試階段對答如流,拿到了學校的offer,但假的真不了,真進了實驗室裏麵實際操作啥也不會(hui) ,不是很難畢業(ye) 就是會(hui) 被質疑學術能力清退。

第三,不是所有申請留學的同學都需要科研經曆來提升競爭(zheng) 力。

對於(yu) 申請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的人,科研經曆和能力是毫無疑問的,除此之外你還要有研究計劃書(shu) ,通過目標教授的科研能力考察;但對於(yu) 大量申請授課型碩士的本科同學,提升你的基礎硬件的競爭(zheng) 力才是留學準備的核心。

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多花時間去準備每學期的期末考試和標準化考試,然後在申請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方向上做提升,比如投實習(xi) 簡曆、考專(zhuan) 業(ye) 證書(shu) 、發表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論文、參加專(zhuan) 業(ye) 競賽等等,這些既沒有門檻限製、又容易體(ti) 現專(zhuan) 業(ye) 能力的才是大家為(wei) 留學準備應該努力的方向。

針對目前大量存在的留學線上科研項目,其中肯定有相當一部分是比較雞肋的,但也不排除確實有部分項目會(hui) 適合真正有需要的同學,也能真正幫助大家實現背景提升的目標。

所以下麵學姐就從(cong) “適合線上的科研項目類型”、“判斷科研項目靠譜與(yu) 否的幾個(ge) 關(guan) 鍵點”兩(liang) 方麵,總結了自己給學生篩選背景提升項目的一些經驗,大家可以作為(wei) 參考~

01 哪些類型科研可以線上?哪些不能?

首先,從(cong) 學科上粗暴劃分的話,以實操性研究為(wei) 主的應用型理工科不適合線上搞科研,以文獻研究為(wei) 主的理論型文社科適合線上做學術。

線上科研能完成的基本有課程學習(xi) 、學術討論、文獻閱讀以及論文寫(xie) 作,再先進一些就是虛擬情境化的實踐(當然這個(ge) 可能需要很高配置的計算機設備,實現起來難度還是很大)。

如果你的學科明確屬於(yu) 實踐性很強的,主要的科研訓練途徑就是依靠做實驗、田野調查等等,單靠線上的理論教學、文獻閱讀和學術討論,肯定產(chan) 出不了什麽(me) 成果,甚至嚴(yan) 重點連科研基礎可能都不完全具備,更不要說科研潛力了。

如果你的學科本身就是以理論推導、文獻整理或者文本細讀作為(wei) 主要研究手段,那有沒有線下的實證調查暫時就屬於(yu) 更深入的內(nei) 容了,以你本科階段的學習(xi) 水平來看,線上科研完全可以支持你的訓練需求。

其次,從(cong) 參與(yu) 目的來看,打算考大陸研究生或申請境外的研究型碩士、博士學位不適合線上科研,申請境外授課型碩士更適合線上科研。

線上科研的周期短,學習(xi) 的內(nei) 容也比較淺顯和通識化,整個(ge) 過程隻夠對某個(ge) 專(zhuan) 業(ye) 知識點做初步的延申。

如果你將來打算走學術科研道路,短期的線上科研對你的科研能力訓練、科研成果積累基本起不到本質上的效果。

所以學姐建議這類人群還是多纏著學院的老師,優(you) 先考慮進本校的實驗室或科研小組。

本科階段最重要的是入門和打基礎,所以項目的title盡力爭(zheng) 取就好了,實在沒什麽(me) 好項目,就在過程中努力發揮自己的項目重要性。

如果你並不打算走學術科研道路,參加線上科研隻是想填補申請空白,增加自己的綜合競爭(zheng) 力,強烈推薦你選線上科研!!時間短,申請難度比線下的低,而且正規申請的線上科研在費用上其實沒你想象得那麽(me) 高。

但是!!一定要下好篩選項目的功夫,那些貼滿了“名校空降導師”“名校直錄”“保推薦信”噱頭的,一定一定給我認真研究項目本身!

最後,從(cong) 留學地區的申請偏好來看,優(you) 質的線上科研經曆比較加分的就是港新地區,英澳授課碩士對科研經曆的要求普遍不高,而美國名校申請,光靠線上科研經曆遞投名狀,其他背景太弱的話可能門檻都夠不著。

02 如何判斷線上科研靠不靠譜?

導師水平

項目承辦平台?是否教授上課?有哪些學術成果?能否在正規網站查到?

很多線上課程會(hui) 選擇前兩(liang) 節由正教授露臉,後麵由博士生代勞(很有可能直接錯位拚接,賣家秀是美國藤校和英國G5教授親(qin) 自授課,買(mai) 家秀是美國藤校和英國G5的博士畢業(ye) 生)。

人數限製

項目是否有人數限製?大麵積招生、大班上課還是精細化耕作?

線上科研最重要的是小組化,上不上課先不說,如果直接給你整個(ge) 二三十人的線上會(hui) 議室,別多說了趕緊跑,老師再負責任也沒法帶這麽(me) 多學生做學術,何況還是兼職。

項目成果

科研成果是否有實際呈現方式?有沒有發表論文的機會(hui) ?發表平台如何?

推薦信啥的先別管,因為(wei) 大概率輪不到你,即便輪到了也要考慮會(hui) 不會(hui) 反向坑了自己的問題。線上科研最好是能捎帶一個(ge) 論文發表的機會(hui) ,這才是更加可控的核心利器啊。

項目內(nei) 容

科研課題內(nei) 容本身是否跟未來深造或就業(ye) 方向相關(guan) ?

科研不是為(wei) 了做而做,科研能力也不是為(wei) 了提升而提升,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參加這個(ge) 線上科研的核心目的是什麽(me) 。

即便科研含金量很高、機構非常靠譜,但是跟你本專(zhuan) 業(ye) 、之後申請留學、找工作的方向毫不相關(guan) ,趁早別浪費你的money和時間。

最後,對於(yu) 線上科研是否靠譜這個(ge) 問題,學姐想說:

不管是中介機構還是項目本身,它們(men) 給你提供的隻是一個(ge) 更便利的機會(hui) ,讓你在本科背景一般、學校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也可以有機會(hui) 參與(yu) 到更高平台的學術研討。

但如果你自己一開始就用錯了心思,打算劃劃水就能拿到論文署名、推薦信資格,水科研被申請院校的老師看出來也很容易。

錯誤的不是線上科研本身,而是你自己先把路走歪了,所以最終咬上黑機構的魚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畢竟賣方市場的出現,往往是由買(mai) 房市場最先誘導和決(jue) 定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GEM全球金獎備賽經驗分享!

下一篇

巴納德學院青年女性領導力研究所夏校(YWLI)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