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句子簡寫題還糾結?可能是這兩個易錯點

這個(ge) 句子簡寫(xie) 題太玄了,我感覺一道題一杯茶我能做一天……

這明明4個(ge) 選項裏麵有好幾個(ge) 都挺對的,這是咋選的?

看哪個(ge) 選項最長嗎?

實際上這種題目,如果有一部分同學覺得它不好做,經常在這類題型上麵糾結、猶豫、痛不欲生,或者感覺做對了、答案出來狠狠打臉,八成也是掉入了下麵這兩(liang) 個(ge) 陷阱:

陷阱1:事實正確的選項一定是正確選項嗎?

事實正確的選項一定是正確選項嗎?

不一定的!

很多同學對這個(ge) 類型存在深深的誤解,覺得這是一個(ge) 理解長難句+判斷事實對錯的題目。

但如果是這樣的考察角度,那就會(hui) 跟閱讀的細節題重合,重複考察毫無意義(yi) 。

如果我們(men) 細看題幹,我們(men) 會(hui) 發現:

題幹非常明確地表達了,正確選項最好地表達了高亮句子的核心信息,而不是僅(jin) 僅(jin) 讓我們(men) 判斷選項的事實正確或者錯誤。

托福句子簡寫(xie) 題還糾結?可能是這兩(liang) 個(ge) 易錯點

這個(ge) 核心信息指的是什麽(me) ?跟簡單判斷事實對錯又有什麽(me) 不一樣的呢?

核心實際上就是一個(ge) 句子的主幹和邏輯

主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幹說的就是句子的主謂賓

除了主謂賓之外的其他成分如果不加區分地都記下來,比較容易影響我們(men) 對整個(ge) 句子的理解。

所以在讀每一個(ge) 句子的時候,要習(xi) 慣性地有主謂賓意識,即重點記憶主謂賓,其他的修飾還是要去讀的,但也隻是作為(wei) 補充信息,加深我們(men) 對主幹信息的理解。

邏輯:主要的邏輯有四種,讓步/轉折,因果,並列,和對比。

邏輯關(guan) 係也是一個(ge) 正常句子的核心信息,在主謂賓之外也屬於(yu) 重要信息。

比如我們(men) 看一下例子:

題幹非常明確地表達了,正確選項最好地表達了高亮句子的核心信息,而不是僅(jin) 僅(jin) 讓我們(men) 判斷選項的事實正確或者錯誤。

托福句子簡寫(xie) 題還糾結?可能是這兩(liang) 個(ge) 易錯點

按主謂賓來說的話,黃色部分是重要信息,但我們(men) 不能說because部分的原因就不重要了,因為(wei) 它是因果邏輯鏈的一部分,所以綠色部分也屬於(yu) 重要信息。

總結起來,句子的邏輯和主幹,這兩(liang) 個(ge) 東(dong) 西一般就是核心內(nei) 容,但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可能還有一定的靈活度

?比如我們(men) 來看一道例題:

托福句子簡寫(xie) 題還糾結?可能是這兩(liang) 個(ge) 易錯點

這個(ge) 題的原句在摘出主謂賓之後,變成了“the presence of mammal species...has led Arctic biologist Dale Guthrie to argue that...”;

但是這句話中涉及到賓語從(cong) 句,賓語從(cong) 句一般來說,真正的強調重心應該是在從(cong) 句部分,而不是包含主謂賓的主句,所以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應當在從(cong) 句中再次尋找主謂賓+邏輯,找到真正的強調重心。

“while cold and dry...”這部分while表示“盡管”屬於(yu) ,讓步,是次要信息,真正的重要信息是:

“there must have been broad areas of dense vegetation to support herds of mammoth, horse, and bison”即一個(ge) 肯定的猜測:一定要有密集的植被才能養(yang) 活一群群的猛獁象、馬和野牛”

至此,整個(ge) 句子的核心就被我們(men) 識別出來了,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除了重點綜合考慮主謂賓和邏輯之外,也結合句子的語義(yi) 對賓語從(cong) 句做了靈活處理。

我們(men) 來看看A選項“According to biologist Dale Guthrie, mammal species require broad areas of vegetation to survive.”根據生物學家Dale Guthrie的說法,哺乳動物需要大麵積的植被才能生存。

這個(ge) 選項就屬於(yu) 一個(ge) 比較典型的事實正確但錯誤的強幹擾項。

根據原文的信息我們(men) 是能夠知道這個(ge) 信息,但這個(ge) 選項的強調重心是“哺乳動物需要大麵積的植被”,而原文的強調重心是一個(ge) 肯定的推測,即“某個(ge) 地方一定有密集的植被”,強調重心已經偏掉,所以就算是事實正確也沒有辦法選。

B選項的核心信息為(wei) “Dale Guthrie is an Arctic biologist”即“DG是一個(ge) ..的生物學家”,無論事實是否正確,核心信息也和原句的核心“某個(ge) 地方一定有密集的植被”不一致,所以還是錯的。

C選項“Beringia must have had enough dense vegetation to support the herds of mammoth, horse, and bison”“白令陸橋一定有足夠茂密的植被來養(yang) 活猛獁象、馬和野牛群”這個(ge) 信息和原文的“某個(ge) 地方一定有密集的植被”的核心一致,再確認下其他修飾信息沒有重大事實錯誤,即可選C。

D選項“dense vegetation grew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herds of mammoth, horse, and bison”茂密的植被生長以養(yang) 活象群、馬群和野牛群,這個(ge) 核心也並非原句核心的“肯定猜測”,所以也是錯誤選項。

從(cong) 這道題我們(men) 能看出來,事實正確的選項並不一定是正確選項。

陷阱2:和原句長得很像的選項一定是正確選項嗎?

另外一個(ge) 同學們(men) 最容易掉進去的陷阱就是和原文“長得像”的選項。

很多同學在做題的時候非常喜歡“看臉”,默認“長得像=意思一樣”,但在托福中,越是跟原文長得像的選項,甚至跟原文一模一樣,越容易是一個(ge) 錯誤選項。

?我們(men) 來舉(ju) 個(ge) 例子:

托福句子簡寫(xie) 題還糾結?可能是這兩(liang) 個(ge) 易錯點

比如這道題,原句也出現了一個(ge) 賓語從(cong) 句,同樣的,強調重心應該是在從(cong) 句,“the increasing commitment to market agriculture was a product both of ...”“對市場農(nong) 業(ye) 日益增長的投入是兩(liang) 方麵的產(chan) 物..“表明這裏是一個(ge) 兩(liang) 個(ge) 原因一個(ge) 結果的邏輯核心。

兩(liang) 個(ge) 原因分別是:a mounting per capita tax burden人均稅越來越重;和 the state's growing preference for tax payments in cash 國家傾(qing) 向於(yu) 收取現金稅;

有了這個(ge) 核心之後,我們(men) 可以先看C選項。C選項和原文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可以說基本都是原文複製粘貼下來的,但是這個(ge) 選項確實錯誤選項,是為(wei) 什麽(me) 呢?

就是因為(wei) C的邏輯鏈隻有一個(ge) 原因“國家傾(qing) 向於(yu) 收取現金稅”,而缺少了“稅越來越重”這一個(ge) 原因,所以核心信息是缺失的;

A選項核心信息是“the increasing commitment to market agriculture allowed the government”“對市場農(nong) 業(ye) 日益增長的投入使得政府能...”,這裏因果關(guan) 係是顛倒的。

B選項核心信息是“The government raised taxes and required they be paid in cash, so farmers had to use the cash...”,兩(liang) 個(ge) 原因是存在的,但是結果部分“農(nong) 民不得不用現金”和原文的結果部分是不一致的;

D選項看似和原文長得差別很大,但是實際上包含了原文的兩(liang) 個(ge) 原因和一個(ge) 結果,所以是我們(men) 的正確選項。

從(cong) 這道題我們(men) 能看出來,“看臉”確實是比較膚淺的,長得像的選項並不一定事實就正確。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GCSE幾門科目成績不合格或將影響G5申請!!

下一篇

留學澳洲注意事項 學生簽證和學生工作篇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