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課堂
Final,quiz,quest,test,midterm.....美高學生除了這些還要應付什麽(me) 樣的考試?普通課程,榮譽課程,AP課程傻傻分不清楚.....搞懂這些,條理規劃你的美高生活!
課程分級
美高課程除了按照部門分類之外,還有一種分類方法,即按照課程難度等級劃分。一般情況下每一門課程都會(hui) 有兩(liang) 至三種難度等級,從(cong) 容易到困難依次為(wei) ,普通(regular),榮譽(honors)以及大學先修課(AP)。因為(wei) 開設AP課程需要審核,所以每個(ge) 學校開設的AP課程數量和內(nei) 容都有所差異。除此之外,大部分課程會(hui) 有普通(regular)和榮譽(honors)兩(liang) 個(ge) 等級,但有少部分課會(hui) 分成普通(regular)和AP兩(liang) 個(ge) 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美高的所有考試,包括期末大考,內(nei) 容都是每個(ge) 老師自己定的。AP課程有統一編寫(xie) 專(zhuan) 門針對的課程要求和教學綱領,一般情況下要求比較高,老師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內(nei) 容,所以課程的難度也是三個(ge) 分級中最高的。
至於(yu) 其他課程的教學大綱,幾乎都是每個(ge) 老師自己編寫(xie) 的,部門和學校會(hui) 對老師的安排規劃和大考考試內(nei) 容進行審核,以保證教學質量,但具體(ti) 每天上課講什麽(me) ,教材講多少,小考考什麽(me) ,都是老師自行安排的。
所以不同等級的課程難度差多少跟是不是同一個(ge) 老師教有很大關(guan) 係。同一門課的普通(regular)和榮譽(honors)難度級別課程,大多數情況會(hui) 是同一個(ge) 老師授課,所以一般難度相差不大,隻是一個(ge) 快一點講得多一點,一個(ge) 慢一點講的少一點。但如果不是同一個(ge) 老師教,那課程可能就會(hui) 有很大差別了。
剛入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翻看課本以及試聽幾節課來決(jue) 定自己要上哪個(ge) 級別的課程。如果老師對你的決(jue) 定有所疑問,會(hui) 給你一套對應難度的考試題,隻要通過考試即可。
每學年將近結束的時候,學生會(hui) 收到一份推薦課程列表(Course Recommendations),這份列表是今年所在課程的老師推薦學生明年選課的清單。清單上的課程除了因為(wei) 學生升到下一個(ge) 年級所作的變化之外,還會(hui) 根據這個(ge) 學生今年的表現在難度等級上進行三種變化,持平,上升,下降。
如果一個(ge) 學生表現足夠優(you) 秀,老師很可能會(hui) 推薦他明年去挑戰更高難度等級的課程,如普通(regular)升到榮譽(honors)。但如果一個(ge) 榮譽(honors)課程的學生表現不佳,老師也可能會(hui) 推薦他明年到普通(regular)班級。如果學生對於(yu) 老師的推薦不滿意,想要到更高級別的班級,可以走申請(Appeal)的程序,不過最終的決(jue) 定權還是在老師。
另外有一些課程的準入門檻比較高,需要學生在此之前完成了一個(ge) 或多個(ge) 其他課程。比如AP物理需要學生修完物理榮譽課程(Honors Physics)和微積分(Calculus)才可以上。
美國高中課堂
美國高中課堂和國內(nei) 十分不同,主要可以總結成以下幾個(ge) 方麵。
學生走班上課
和國內(nei) 不同的是,學生需要每節課去到不同的教室上課,而老師是固定在某個(ge) 教室的。這個(ge) 教室同時也是老師的辦公室,如果你有問題想找老師答疑,一般去上課的教室就可以找到老師。
同學完全不同
在美高,每節課的同學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樣。導致這個(ge) 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們(men) 上文提到的每個(ge) 人選擇的課程都不完全相同,外語類課程隻分階段不分年級,以及每個(ge) 課程都有不同難度等級等等。如果你因為(wei) 生病錯過了一天的課程,很難從(cong) 某一個(ge) 同學那裏知道老師講了什麽(me) ,而是要問過很多人。但與(yu) 此同時的好處是,你能接觸到更多的同學,和更多人成為(wei) 朋友。
人數
高中階段每節課的人數一般都不會(hui) 太多,一是沒有那麽(me) 多人,二是學校方麵也會(hui) 有意控製人數。一般情況下,公立高中每班不可以超過38人,私立則會(hui) 在20個(ge) 或以下。
課堂氛圍
相對來說美國高中的課堂氛圍是要比國內(nei) 輕鬆很多的,因為(wei) 老師可以自由安排課程,所以基本不會(hui) 出現講不完趕進度的情況。很多時候如果遇到大家感興(xing) 趣的話題,老師甚至會(hui) 臨(lin) 時起意安排一個(ge) 小組討論或者課堂辯論,以保證學生可以對這個(ge) 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
另外,因為(wei) 教室是老師專(zhuan) 屬的,所以很多老師會(hui) 讓學生來設計桌椅擺成什麽(me) 樣子,U字形,圍一圈,左右兩(liang) 排相對都可以,甚至有老師完全受不了桌椅按橫排豎列排的整整齊齊,一定要橫七豎八看起來輕鬆自在才會(hui) 開心。
除此以外,很多美國課堂上是被老師叫到才可以說話的,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發表看法,發出一個(ge) 單音節,舉(ju) 手示意一下老師或者以一種疑惑的眼神注視著老師,老師都會(hui) 停下來讓你先說。
考試及成績
一般每年的第一節課,老師都會(hui) 發給學生兩(liang) 樣東(dong) 西:課程大綱(Syllabus)以及成績算法(Rubric),有時這兩(liang) 個(ge) 也會(hui) 合並到一起變成課程要求(Expectation)。
其中課程大綱(Syllabus)一般是老師對於(yu) 這門課所涉及到的所有內(nei) 容的介紹和學習(xi) 順序的規劃。而成績算法(Rubric)中就會(hui) 如其名一樣包括老師是如何根據所有分數最後換算總成績的方法。
一般的成績算法(Rubric)中除了我們(men) 熟知的作業(ye) (Homework)和考試成績(Test grade)還有可能包括以下幾個(ge) 項目:
-
課堂參與(yu) 情況(Participation):包括課前準備情況,課上主動參與(yu) 討論,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講,尊重同學發言等。
-
小組作業(ye) (Group project):一般是需要多人協作完成,並且同小組的人一般會(hui) 得到一個(ge) 相同的分數。
-
論文(Essay/Paper):值得注意的是,不僅(jin) 文科類會(hui) 有,數學、科學課有時候也會(hui) 要求學生寫(xie) 論文。
-
Lab(實驗):一般是科學類課程才會(hui) 有,不過數學也偶爾有過。一般情況下會(hui) 根據實驗課課上的表現以及完成的實驗報告情況進行打分。
-
Presentation(課堂展示):此處特指口頭課堂展示,一般情況下老師會(hui) 給一個(ge) 話題,學生需要根據話題去做相應的資料收集和整理,最後可以結合ppt或視頻等科技手段,以一個(ge) 演講的形式做的課堂展示。
有人說美高學習(xi) 比國內(nei) 輕鬆,因為(wei) 不是一考定乾坤,但其實真相不盡然是這樣。美高學生除了期末考試(final)之外,還有quiz,quest,test,midterm甚至完全不會(hui) 事先說明的突擊考試(pop quiz)等等,各種各樣的考試,幾乎每門課每周都會(hui) 有一次。而這些所有考試成績,無一例外都會(hui) 被錄入成績係統,最後將根據不同比例占到最終成績的一些百分比。
所以美高生活可謂是步步驚心,隻要有一次考試沒有好好複習(xi) ,很可能前功盡棄。壓力雖然沒有高考那麽(me) 大,但是它日日夜夜持續存在對於(yu) 美高學生也是一個(ge) 不小的挑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