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aper
-如何撰寫(xie) 研究論文
Elisabeth Pain
2023-3-31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write-research-paper
如何確定什麽(me) 時候開始寫(xie) 論文? 你的整個(ge) 寫(xie) 作過程是怎樣的?
理想的情況是,當我開始寫(xie) 論文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ge) 堅實的基礎來解釋為(wei) 什麽(me) 我決(jue) 定研究這個(ge) 話題,來自不同實驗的可靠結果來支持我的想法,並且對我的研究如何提高科學知識有了一個(ge) 很好的概述。為(wei) 了更加確定我有一個(ge) 一致的故事要講,我也喜歡把我的發現進行測試,試圖通過實驗證明它們(men) 無效,或者看看是否有什麽(me) 重要的缺失。
然後,寫(xie) 論文和準備提交可能需要我3至6個(ge) 月。我喜歡把寫(xie) 作分成三個(ge) 階段。結果和方法是第一位的,因為(wei) 我在這裏寫(xie) 了做了什麽(me) ,怎麽(me) 做的,以及結果是什麽(me) 。
在第二階段,我處理導言部分,並根據我的主管和合作者對我們(men) 如何開發故事、應該包括哪些參考資料以及外賣信息的意見來完善結果部分。在最後一個(ge) 階段,我寫(xie) 摘要(如果需要的話,準備一個(ge) 圖形化的摘要) ,並在結論中提供一個(ge) 連貫的結尾。 —— Parker
對我來說,寫(xie) 作階段通常反映了我所處的研究項目的哪個(ge) 階段。在進行數據采集時,我創建了一個(ge) 包含所有相關(guan) 部分的空白手稿模板。(有些出版物提供內(nei) 部模板。)我給這個(ge) 項目一個(ge) 占位符標題,並填寫(xie) 一個(ge) 無序的作者列表,以便隨時更新。我還創建了一個(ge) PowerPoint 文件,其中包含表示數據的粗略圖形麵板,並根據不同幻燈片上的主題對它們(men) 進行分組。
一旦我得到了我認為(wei) 是最終的數字,我就編寫(xie) 一個(ge) 適當的協議,這樣我的結果就可以被複製,並且我在方法部分中放入了一個(ge) 縮寫(xie) 版本。一旦我覺得我的數據收斂成清晰的發現,我開始草擬結果部分,從(cong) 我的匯總數字發展一個(ge) 粗略的故事情節。然後我通常停止我的研究活動,專(zhuan) 注於(yu) 寫(xie) 介紹和討論。
我傾(qing) 向於(yu) 將導言分成三個(ge) 較小的部分: 關(guan) 於(yu) 這個(ge) 主題的基礎背景知識; 與(yu) 模型和所呈現的結果相關(guan) 的具體(ti) 方麵; 以及主要發現和簡短結論。對於(yu) 討論,我首先總結一次一個(ge) 數字的發現,並整合新提出的數據與(yu) 現有的文獻。摘要圖形也可能非常有幫助。最後一段留給我們(men) 思考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明確領域。
—William Diehl, former postdoc in virology
我首先整理了所有我認為(wei) 可能與(yu) 這個(ge) 故事有關(guan) 的數字和數據,包括正麵和負麵的。我更多的是一個(ge) 視覺的人,所以下一步是生成一個(ge) 連貫的故事板我的數字,以獲得一個(ge) 項目的大圖片視圖。
這個(ge) 過程幫助我形成了一個(ge) 手稿的大綱,我可以在寫(xie) 作過程中作為(wei) 一個(ge) 指導使用。一旦我開始寫(xie) 草稿ーー因此也會(hui) 花時間更仔細地查看數據ーー我會(hui) 不斷地來回查看文獻,以確保我沒有遺漏任何關(guan) 於(yu) 我的主題的內(nei) 容,並且我引用的是正確的研究。有時在這個(ge) 過程中,故事敘述可能會(hui) 有一點變化,這沒關(guan) 係!我隻是順其自然,看看數據會(hui) 把我帶到哪裏。
—Jessica S. Ho,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microbiology at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當我有了一係列的結果,形成了一個(ge) 清晰的故事情節,滿足了科學和社會(hui) 的需要,我覺得我已經準備好把我的研究變成一篇論文了。我以一個(ge) 大綱開始寫(xie) 作過程,這個(ge) 大綱更像是一個(ge) 願望清單,告訴我希望文章如何發展,同時牢記文章的總體(ti) 目標、具體(ti) 目標和主要內(nei) 容。我通常把我所有的結果放在一個(ge) 長長的,運行結果部分的大綱中,並總結他們(men) 添加到故事情節中的內(nei) 容。
這有助於(yu) 我認識到結果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哪些方麵增強了故事,哪些部分是冗餘(yu) 的或其他不必要的,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差距或未解決(jue) 的問題。然後方法部分通常是我寫(xie) 的第一部分,因為(wei) 我發現它相對簡單。在我的研究過程中,我試圖保持我的數據分析代碼的組織性和文檔化,以便編寫(xie) 方法和結果能夠有效地將我的腳本從(cong) R 轉換成故事情節。我經常在編寫(xie) 結果部分的同時編寫(xie) 嚐試和鏡像流的方法。在結果中,我還包括一些文字描述的數字,我想生成或初步,手繪圖形。
在寫(xie) 介紹和討論之前,我會(hui) 花一兩(liang) 天時間深入研究文獻,重新審視我的工作與(yu) 當前科學狀況的契合點。對我來說,討論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wei) 當把結果放在更廣泛的背景下時,有太多不同的方向可以選擇。我試圖把重點放在手稿的重大科學和社會(hui) 意義(yi) 或期刊讀者的具體(ti) 興(xing) 趣上。最後的美觀和格式良好的圖形和表格通常是我開發的最後的事情之一。我總是把摘要留到最後。假設在我開始寫(xie) 作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完成了,準備一篇論文通常需要我2到3個(ge) 月的時間從(cong) 空白頁到提交。
—Marissa Kosnik, group leader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t 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當我還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就開始考慮這份出版物,因為(wei) 根據我們(men) 計劃接觸的受眾(zhong) ,我們(men) 用來開發模型的數據集和我們(men) 呈現的實驗評估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目標期刊是在寫(xie) 作過程開始之前很久就選好的,而把論文放在一起通常需要我3到6周的時間。但是有時候,我們(men) 在寫(xie) 作過程中意識到,我們(men) 需要做一些進一步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延長寫(xie) 作的過程。
—Niklas Gebauer, Ph.D. student in machine learning at the Ber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在我的理論領域,我首先決(jue) 定如何將內(nei) 容分成幾個(ge) 部分。我通常會(hui) 想到附帶的表格和數字來說明我的理論結果,甚至在開始草稿之前就做好準備。我經常回顧文獻,評估我的工作如何適應更廣泛的研究背景,以發展科學故事。然後我開始研究論文中更為(wei) 技術性的核心部分,稍後再寫(xie) 導言、更廣闊的視角和結論。對我來說,最難的部分是介紹,其中主要的理論問題需要明確,同時盡可能避免術語和技術細節。我通常會(hui) 列出相關(guan) 的科學背景參考資料和工作的主要成果,然後圍繞這些內(nei) 容進行構建。摘要是我做的最後一件事。
—Valentina Ros, researcher in statistical physics at Paris-Saclay University in France
手稿的每一部分應該包含什麽(me) 內(nei) 容,或者應該如何呈現,有沒有進一步的細節?
引言應該描述工作的動機,對該領域的貢獻,以及關(guan) 鍵的發現,並且要有足夠的細節來傳(chuan) 達你的信息,但是不要過多地使讀者感到困惑或厭煩。討論/結論部分應該討論工作的含義(yi) 、缺點和未來的研究。
設計你的數字和表格,使它們(men) 在視覺上令人愉快,並且不需要閱讀正文就可以理解,例如在所有的軸和列上加上標簽,並在標題中描述內(nei) 容。引導讀者通過使用過渡詞組織你的論點和開始新的想法時開始新的段落的手稿。
使用簡潔明了的措辭,避免過長的句子。請記住,根據期刊的讀者,您可能需要調整語言,並解釋一些術語或概念,這將是其他領域的常識。對於(yu) 標題,我通常做一個(ge) 頭腦風暴會(hui) 議與(yu) 所有我的合作者,這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很有趣。宣言通常寫(xie) 得很快,但不應在最後一刻才寫(xie) ,因為(wei) 必須考慮利益衝(chong) 突,不要忘記任何感謝和資助。 —Gebauer
摘要是一種電梯推銷,你應該盡可能的清晰和簡潔,這樣一個(ge) 潛在的讀者可以判斷他們(men) 是否想要更全麵地閱讀你的論文。我用兩(liang) 到三個(ge) 句子來描述每個(ge) 主要部分。我最近更加意識到關(guan) 鍵詞的重要性。我以前隻是隨便找一些相關(guan) 的詞和短語,但現在我盡量確保我使用的關(guan) 鍵詞是簡潔的,不與(yu) 標題中的詞重疊,並且是讀者在搜索文獻時可能會(hui) 搜索到的常用詞。然後,對於(yu) 手稿的其餘(yu) 部分,關(guan) 鍵是要平衡什麽(me) 應該在主要文本和補充材料,以便故事情節是明確的。
在手稿中,我描述了直接針對主要研究問題和方法的核心方麵的結果,並將任何額外的協議信息和支持結果移至補充材料。同樣,必須確定哪些信息可以提高論文的質量,哪些信息是多餘(yu) 的。引言必須提供足夠的背景,使讀者有一個(ge) 明確和令人信服的理由的目標的手稿,以及來源,讀者可以轉向,如果他們(men) 想要更多的信息。
關(guan) 於(yu) 論文的風格,一些作者傾(qing) 向於(yu) 使用被動語態,以避免在論文中使用“我們(men) ”,但我更喜歡主動語態,因為(wei) 它使手稿更具對話性。我試圖給自己很大的創造力空間,尤其是在圖形生成方麵,但是在這裏,在創造力和做一些不必要的複雜的東(dong) 西之間有一個(ge) 平衡。
—Kosnik在結果部分,除了描述數據,我給出了簡短的解釋的基本原理,假設,並為(wei) 每個(ge) 實驗設置,以幫助讀者遵循我的工作邏輯。目標期刊有時確實會(hui) 影響稿件的寫(xie) 作和準備,主要是在數字或數據集要求、字數和參考格式方麵。-Ho
在討論中,我試圖解釋數據如何支持我的斷言,以及支持的力度有多大。我覺得這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wei) 總是存在著解釋不足的風險。考慮一下如何改變標題或使其獨一無二是很重要的,這樣在研究手稿的浪潮中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和記住這篇論文。對於(yu) 致謝,我通常會(hui) 保留一個(ge) 電子表格,上麵有所有支持這項研究的個(ge) 人和組織。
最後,我谘詢我的主管或研究所的法律辦公室,以填寫(xie) 有關(guan) 資金,潛在的利益衝(chong) 突,遵守道德標準和報告準則的聲明。期刊的選擇可能會(hui) 影響稿件的長度和章節的順序。通過使用 LaTeX 和 RMarkdown 在可重複的工作流中工作,可以很容易地改變格式和引用風格。
—Roshan Paladugu,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作為(wei) 主要作者,在什麽(me) 時候讓你的導師和合著者參與(yu) 手稿最合適?
我的主管參與(yu) 了整個(ge) 寫(xie) 作過程。我們(men) 首先一起對手稿進行概述,因為(wei) 這可以讓我們(men) 更好地了解故事中缺少哪些數據和實驗,以及我們(men) 還有什麽(me) 要做。一旦我們(men) 有了這些,我們(men) 就會(hui) 聯係合著者並討論我們(men) 的計劃。
然後,我們(men) 要求他們(men) 向我們(men) 發送他們(men) 貢獻的細分市場的最終原始數據、數字和方法,以及有關(guan) 利益衝(chong) 突和資金的信息。我們(men) 繼續尋求他們(men) 的意見,直到每個(ge) 人都對最終的手稿感到滿意。我和主管通常會(hui) 根據故事的新穎性和方向來選擇目標期刊。--Ho
我的博士導師和我找到了一種適合我們(men) 的寫(xie) 作舞蹈。在我花了大量的時間自己寫(xie) 作之後,我們(men) 將有1到2個(ge) 小時的一對一會(hui) 議來進行編輯。他們(men) 會(hui) 解釋具體(ti) 變化的原因,這極大地幫助我提高了我的寫(xie) 作技巧,找到了自己的聲音。
有一次,在一場瘋狂的合作提交競賽中,召開了一個(ge) 電話會(hui) 議,有三位共同第一作者(包括我)和三位共同高級作者出席,每位作者同時修改 Google Docs 上的不同部分。這是非常有效的ーー大約一個(ge) 月後就可以提交手稿了。
—Diehl
如果我和參與(yu) 項目構思的合作作者一起從(cong) 事一個(ge) 多學科的項目,那麽(me) 我會(hui) 在過程的早期尋找他們(men) 的投入,以確保故事情節清晰,解釋對多學科都是合理的。如果我正在寫(xie) 一篇對故事情節更有信心的論文,那麽(me) 我會(hui) 等到我有了一個(ge) 結構化的草稿,包括完整的方法和結果,以及至少要點的介紹和討論將要說的內(nei) 容,然後再把論文發送給周圍的人以獲得反饋。當所有的合著者都認為(wei) 故事情節是連貫的,有力的支持和完整的時候,手稿就可以提交了。
—Kosnik
我通常會(hui) 在數據解釋後與(yu) 我的合著者見麵,並概述手稿。要求所有合作者在手稿結構和合適的期刊上提供他們(men) 的意見。一旦手稿完成並被所有合著者審查了至少三次(一個(ge) 月的截止日期),我認為(wei) 已經準備好將其推入期刊。—Paladugu
你遇到過哪些寫(xie) 作挑戰,找到了哪些解決(jue) 方法?您是否想警告早期職業(ye) 研究人員注意一些潛在的錯誤?還有其他建議嗎?
一開始,我很容易陷入太多的思考和太少的寫(xie) 作中。我試圖一頭紮進一個(ge) 想法,並提醒自己,在這個(ge) 階段更重要的是進入寫(xie) 作的流程,知道我總是可以重寫(xie) 和重新安排以後。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要麽(me) 讀一點文獻,要麽(me) 準備一個(ge) 小時的數字。這些活動不僅(jin) 可以讓我輕鬆地適應學術風格,還可以為(wei) 寫(xie) 作提供新的起點。—Gebauer
看著一張空白的紙,卻知道需要從(cong) 中拿出一篇論文,這當然令人望而生畏!我發現檢查表給了我額外的動力,也給了我一些選擇任務來推進論文的餘(yu) 地。我也知道,清晨喝第一杯咖啡是我最有效率、最有能力克服作家障礙的時候,我有一些音樂(le) ,隻有當我注意力不集中時才會(hui) 爆發出來,這將幫助我進入寫(xie) 作區。但最終,盡管手稿在某些方麵總是可以改進的,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永遠不會(hui) 有完美的手稿。在不斷返工的情況下掉進兔子洞可以防止一篇有重要結果的好論文出現在文獻中。—Kosnik
我發現當我遇到寫(xie) 作瓶頸時,休息一下或者起來走走通常會(hui) 有所幫助。有時候,我可能需要好幾天才能重新開始寫(xie) 作。我利用這段時間來潤色圖表,整理數據集,或者完成額外的控製實驗。-HO
初學者經常犯的一個(ge) 錯誤是按照收集數據的時間順序來展示數據。有時候這種方法可以奏效,但是通常有更好的方法來呈現數據。—Diehl
不要把對你的手稿發表評論的人限製在直接合作者的圈子裏。來自不同學科的同事的反饋可以幫助你識別可能被忽視的問題。有一個(ge) 以英語為(wei) 母語的朋友可以校對你的草稿並發表評論,這也會(hui) 很有幫助。
閱讀其他文章,不僅(jin) 要了解它們(men) 的內(nei) 容,還要了解它們(men) 的結構。此外,一定要查看期刊的出版指南,了解你所在領域的道德標準。但最重要的是,要確定你在寫(xie) 什麽(me) !我不得不對我上一篇發表的論文進行更正,其中圖表上的單位不正確。這個(ge) 錯誤並沒有影響計算或結論,我們(men) 都知道每個(ge) 人都會(hui) 犯錯誤,但有時還是很尷尬。盡管如此,不要讓恐懼占據上風。一個(ge) 人永遠不應該停止嚐試和練習(xi) ,以變得更好! —ParkerReference(s)
Elisabeth Pain. 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aper. Science. 2023.doi: 10.1126/science.caredit.adi0662
—版權聲明—
來源:ISE學術前沿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