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國內(nei) 雙非一本本科院校,英語專(zhuan) 業(ye) ,現在大三,麵臨(lin) 考研和留學兩(liang) 條路。
個(ge) 人並不是很想在研究生階段繼續讀英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考研基本沒法跨專(zhuan) 業(ye) ,去香港留學可以選擇的專(zhuan) 業(ye) 更廣,但現在麵臨(lin) 的問題是:
- GPA:我之前三年學習並不是很好,現在大三下學期刷分是否還來得及?
- 費用:香港留學一年費用是多少,我是普通家庭,父母年薪10w左右,這種經濟條件能否負擔得起香港留學?
- 與國內研究生相比,香港留學有哪些好處與弊端,那一條路更適合現在的我?
2022年考研人數470萬(wan) ,加上保研人數在內(nei) 的上岸率26%,超過300萬(wan) 人會(hui) 在這場內(nei) 卷大軍(jun) 中淪為(wei) 炮灰,其中不乏二戰、三戰人員。
從(cong) 難度來說,香港碩士申請這幾年的競爭(zheng) 也是非常激烈,但從(cong) 上岸同排名、同檔次的學校來說,香港留學還是會(hui) 比國內(nei) 考研容易很多。
而且隻要提前規劃好申請準備,做好各方麵的背景提升,拿到一個(ge) 遠好於(yu) 本科院校的碩士offer幾率也非常大。
相比之下,不管是中國香港地區還是英美國家本地的本科學生,受社會(hui) 觀念影響,選擇讀碩士研究生的人終歸隻是占到極少數。
而這對於(yu) 大陸選擇升學的本科學生來說,向上走的通道就會(hui) 比同樣在大陸考研的同屆學生寬很多。
因此,但凡家裏有點經濟實力的,一般都會(hui) 選擇留學來避免考研落榜的風險。
分析清楚考研和留學難易度的底層邏輯,我們(men) 就應該清楚升學的通過率不應該成為(wei) 留學或是考研含金量高低的核心標準——
不是說留學申請通過率高,含金量就低;而考研通過率低,含金量就高。
過去美國名校哥大的統計學碩士申請錄取率很高,中國大陸雙非學生很多,大家就嘲人家專(zhuan) 業(ye) 水、學校水,現在人家把錄取門檻拉得越來越高,申請難度也越來越大,但專(zhuan) 業(ye) 設置其實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所以在選擇香港留學還是大陸讀研時,學姐認為(wei) 沒必要先入為(wei) 主,從(cong) 通過率和上岸難度判斷值不值得讀的問題,應該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背景在這兩(liang) 方麵的優(you) 劣勢。
在回答香港留學還是大陸讀研如何選擇之前,學姐先快問快答題主的三個(ge) 問題:
針對平均GPA成績
首先,大三下學期才開始刷分,最終能達到的效果肯定是不盡人意。
如果你大三下學期學分占比高的專(zhuan) 業(ye) 課很多,自己也比較努力,總GPA提升1-2分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大三下學期已經沒有什麽(me) 專(zhuan) 業(ye) 課,即便每門期末考試都考過90,最後能實現的提升也就在1分左右,對總的GPA提升幫助不會(hui) 很大。
建議你在維持GPA成績穩定的基礎之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軟背景提升上,多去做一些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實習(xi) ,或者是用於(yu) 語言成績的刷分,相對GPA刷分而言效果會(hui) 更明顯。
其實GAP除了刷總分之外,還可以通過強調專(zhuan) 業(ye) 課成績、專(zhuan) 業(ye) 排名、調整計算規則、甚至刪除一些非必須的低分選修公共課,來降低招生老師對你的負麵印象,具體(ti) 如何操作大家可以看學姐這兩(liang) 篇往期文章:
1.GPA對出國真的特別重要嗎,我現在的情況還有希望嗎?
2.沒有高GPA怎麽(me) 申請出國?
針對香港留學費用
目前來看,香港留學的總費用加起來並不算低,至少跟學姐六七年前在港中文讀書(shu) 的時候相比,平均往上漲了5-10萬(wan) 不止,像港前三的金融專(zhuan) 業(ye) 光學費就已經超過40萬(wan) 港幣了。
除了學費,香港的租房費用也漲了很多,過去我一個(ge) 月三四千港就能拿下的單間(上下鋪),現在基本也到五千港幣上下了,基本上5-6個(ge) 人在市中心租一套3人間的價(jia) 格在3萬(wan) 港幣以上,平均下來每人5-6千港幣。
所以碩士一年結束,按12個(ge) 月的租期計算,平均房租費用就在6-7.8萬(wan) 港幣,再加上學費、生活費,最便宜的專(zhuan) 業(ye) 也得保證25萬(wan) 元人民幣的留學預算。
在留學費用這一塊,如果題主父母的年薪在10萬(wan) 左右,壓力其實還是挺大的。
最後,不考慮大陸和香港高校的下限,僅(jin) 從(cong) 大陸雙一流大學和香港名校這個(ge) 維度來論,學姐認為(wei) 它們(men) 各自有以下的優(you) 缺點:
01、大陸一流高校優(you) 劣勢
大陸一流大學優(you) 勢
1)學科體(ti) 係更健全
大陸的一流大學,整體(ti) 放到國際上雖然沒有那麽(me) 耀眼的光環,但這幾年進步的速度也是肉眼可見,國際上的出鏡率越來越高。
相比港前三,內(nei) 地一流大學學科體(ti) 係更健全,這也是為(wei) 了滿足三大產(chan) 業(ye) 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
2)總體(ti) 資源更強大
大陸一流大學的建設幾乎是舉(ju) 全國之力,總體(ti) 享受到的資源比港前三更強大一些。
有時我們(men) 會(hui) 發現港前三中很多專(zhuan) 業(ye) 都屬於(yu) 人文社科、金融商科以及輕理工科,所以內(nei) 地一流高校整體(ti) 上會(hui) 比同一級別的港校發展領域更寬些,歸根結底有發展實體(ti) 經濟的需求和供應資源。
3)教育成本更平價(jia)
在大陸一流大學讀書(shu) 的教育成本更低,除了學費低之外,能獲得的獎學金、資助很多,而且平均生活成本遠低於(yu) 在香港留學。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很多同學雖然符合留學要求,但受限於(yu) 家庭經濟水平,隻能選擇在大陸獲得相對更平價(jia) 的研究生高等教育。
4)生源質量更紮實
大陸一流高校用一場考試把所有背景下的學生放在同一個(ge) 池子裏競爭(zheng) ,然後再用一些附加測試篩選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超低報錄比下能被錄取的學生,能力的天花板和下限之間基本不會(hui) 相差太多,所以內(nei) 地一流高校這種掐尖的篩選機製,保證了生源質量更紮實。
內(nei) 地一流大學劣勢
1)開放程度更低
大陸一流大學近年在國際露麵的機會(hui) 越來越多,這是趨勢,但仍然不會(hui) 改變港前三與(yu) 海外頂尖院校合作交流更多的現實。
不管是高等教育“引進來”還是“走出去”,內(nei) 地一流大學開放程度還是偏低的,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融入國際化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2)國際師資匱乏
這點不難理解,開放程度偏低的情況下,國際師資占比就不可能高。
雖說內(nei) 地一流大學在擅長領域也做到了頂尖水平,但這僅(jin) 僅(jin) 隻是突破而非常態,要想發展還需要更多源源不斷的經驗,也就是領域內(nei) 頂尖的國際科研人員。
相比之下,港前三在引進國際頂尖師資上還是不遺餘(yu) 力的,瘋狂砸錢的大手筆,高薪聘請各大獎項得主任教。
3)教學體(ti) 製僵化
這點其實就不用多說,即便是內(nei) 陸一流大學,對學生和教職人員的管理有時候也是太過於(yu) 死板。
教學體(ti) 製的僵化,最終導致大家都在為(wei) 了各種紙麵上的標準而忙碌,真正務心於(yu) 科研學術,以知識獲得為(wei) 樂(le) 的人,反而難以融入。
當然港前三那邊也有學生會(hui) 的管理,亂(luan) 七八糟的事情也不少,但是相比之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自由空間更多些吧。
02、香港名校優(you) 劣勢
香港名校優(you) 勢
1)開放程度更高
香港目前仍然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整個(ge) 城市對外的開放程度會(hui) 比內(nei) 地任何一個(ge) 城市都要高。
而對於(yu) 大部分同學來說,在香港學習(xi) 的一兩(liang) 年所接觸到的國際化環境,其實已經完全夠用了。
像我溝通過的一些內(nei) 陸一流大學本科學生,他們(men) 最終決(jue) 定去申請香港,其實也是基於(yu) 換個(ge) 環境、見見世麵的考量。
倒不是說港前三和內(nei) 陸一流大學之間真的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是兩(liang) 邊的名校氛圍還是很不一樣的,值得去體(ti) 驗一下。
2)國際師資優(you) 越
港前三的國際師資相比內(nei) 陸一流大學前麵已經提過了,但這裏要說的是國際師資附帶的一些資源。
如果你後麵有繼續升學的打算,那這些國際頂尖名校的老師就是你的中間人了,你有機會(hui) 近距離跟他們(men) 接觸,甚至可以請老師給你寫(xie) 海外名校的推薦信。
3)教學體(ti) 製自由
港校對於(yu) 學生的管理寬鬆,老師的教學也不會(hui) 受到過度幹涉,整體(ti) 的氛圍是比較自由的。不過這種自由的氛圍下,就需要大家有極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香港名校劣勢
1)教育成本過高
單拿學費來說,夠我在大陸讀好幾個(ge) 碩士了,然後租個(ge) 房啥的,一年25萬(wan) 朝上的費用(現在還在漲),畢竟不是普通家境的學生可以一次性負擔得起的。
2)生源質量不均
熱門專(zhuan) 業(ye) 競爭(zheng) 確實很激烈,難度不一定低於(yu) 我們(men) 上內(nei) 陸一流大學,但因為(wei) 篩選學生的標準很多,學位也普遍偏向應用實踐而非科研學術,所以最後錄取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也有下限很低的,從(cong) 入學難度而言比較影響畢業(ye) 生口碑。
3)總體(ti) 資源匱乏
受限於(yu) 本土核心產(chan) 業(ye) 的輕量化,以及製造業(ye) 相關(guan) 資源的缺乏,港前三的專(zhuan) 業(ye) 開設其實也沒那麽(me) 全麵。
很多學生去香港留學主要還是瞄準商科和熱門理工科,然後就是不考慮就業(ye) 前景隻想獲得留學生身份和碩士學位的群體(ti) 了。
香港的總體(ti) 資源還是匱乏的,內(nei) 陸學生真的想留在當地確實沒那麽(me) 簡單,大部分還是要回流到內(nei) 陸就業(ye) 。
以上就是我個(ge) 人認為(wei) 香港留學和大陸讀研各自的優(you) 劣勢了。
還是那句話,從(cong) 事實來看各有優(you) 劣,怎麽(me) 選擇看你個(ge) 人的需求:
- 如果你本身經濟條件不OK,那就老老實實在大陸考研,或者先工作;
- 如果你經濟OK,升學是為了更好地就業,那就申請港新的授課型碩士;
- 如果你想從事科研,背景好的話可以直接申請海外的phd,背景一般的話就考大陸學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