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多的時間,相信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氣氛中,但參加USACO 競賽的小夥(huo) 伴們(men) ,心情可能就沒那麽(me) 好了。很多學生向我反映說,感覺本賽季的這兩(liang) 次月賽題目都挺有難度的,題目的區分度也很高,常規算法隻能得到一半的分數,必須要優(you) 化的算法才能獲得滿分,USACO 競賽的題目風格怎麽(me) 一下變了,難度突然就提升了呢?
從(cong) 這兩(liang) 次的錄取分數來看,題目確實變難了。往年的錄取分數一般都是在800 分左右,而今年的兩(liang) 次競賽,上一次的錄取分數是700,而這一次的錄取分數是750,相比於(yu) 原來都有降低。大家可以算一下,USACO 每個(ge) 級別都隻有三道題目,總共 1000 分,也就是說,每道題目大概是333分左右,按照本次錄取分數線750 分算,基本上就是做對兩(liang) 道題多一點就能晉級了,而原來可是需要做對兩(liang) 道半以上題目才有可能晉級。
從(cong) 題目來看,今年所出題目的區分度更加明顯,學生如果使用常規做法,基本上隻能得到一半的分數,如果想要獲取全部分數,就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了。例如一月份銅牌組的第三道題目,對於(yu) 剛學習(xi) 銅牌組的學生來說,很容易想到使用枚舉(ju) 算法來做,這種算法是能夠獲得一半分數的。如果想要進一步獲得另一半的分數,就需要對題目進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再使用枚舉(ju) 算法了,可以考慮使用貪心算法(需要通過數據總結規律),這樣時間複雜性上才能滿足題目的要求,最終完成所有的測試用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同一道題目,想要獲得不同分數,需要學生掌握不同的思考能力和應用不同的算法,題目對學生是很有挑戰性的。
12月份的第一道題目也是如此,非常有區分度。當使用最常規的做法時,可以通過一半左右的測試用例,進行了一定的優(you) 化後,可以通過大部分的測試用例,但如果想要通過所有的測試用例,必須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數據查找規律,重新設計算法。
可以看到,USACO 競賽在明確的釋放出一個(ge) 信號,那就是競賽的考點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算法的應用了,它將更加關(guan) 注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也就是說,原來的競賽題目,當你確定使用某種算法後,按照算法思路找到關(guan) 鍵信息,一般就能完整的做出題目。但現在的競賽題目中,總會(hui) 留一道拓展題目,此題目按照常規做法隻能獲得一部分分數,想要獲得滿分,則需要學生具備更強的從(cong) 數據中發現規律的能力。
這種出題的風格,很有點像數學中的壓軸題目。一般壓軸題目的最後一問一定是特別難的,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但這道壓軸題目更多是為(wei) 了進一步區分出學生的能力,而不是作為(wei) 晉級的必備能力,原則上來說,如果能夠把每個(ge) 級別算法掌握好,那麽(me) 按照常規算法思路,就能答對兩(liang) 道半的題目,這樣已經可以確保順利晉級了。
那麽(me) USACO為(wei) 何在出題上要進行這樣的改變?為(wei) 何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實很多科學上的突破,都是從(cong) 現象中進行觀察,然後猜測規律,最後驗證規律的過程。發現規律的能力是創新的基礎,我們(men) 所謂的高手,不就是能比其他人更快速的找到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的人嗎。
綜上大家可以看到,USACO的題目是有一些改變,但對於(yu) 大部分學生來說,掌握好對應級別的算法,還是能夠很大概率上通過競賽考核的。之所以很多學生感到難了,是因為(wei) USACO 加入了拓展題目,這道題目對於(yu) 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拿不到滿分的。USACO競賽應該是希望通過這類題目進一步激發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那麽(me) 對於(yu) 想要滿分通關(guan) 的學生來說,在掌握好常規算法的同時,可以考慮針對性的提升這方麵能力,從(cong) 而在USACO競賽中走的更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