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往往會(hui) 因為(wei) 英美是留學圈頂流,所以覺得留學申請難度最大的就是英美。
如果沒有真正去嚐試申請和入讀,大家對於(yu) 香港留學的感知就非常模糊,也因此產(chan) 生了很多誤解。
今天學姐就針對大家問到最多的三類香港留學問題,澄清一下其中可能存在的誤解,有不同意見的同學歡迎評論區隨時斧正學姐的觀點哦!
01、申請:除了港前三,其他港校雙非隨便上?
首先是關(guan) 於(yu) 港碩的申請,港前三卷目前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了,甭管專(zhuan) 業(ye) 熱門還是冷門,專(zhuan) 業(ye) 名稱可以跨學科縫合離譜到什麽(me) 程度,學費可以逐年上漲到什麽(me) 地步,最近幾年的申請競爭(zheng) 是壓都壓不住。
好多往年申請能正常拿到offer的背景,慢慢地都開始進了waiting list裏麵,學校也不給你發offer,也不直接發拒信讓你死心換下一個(ge) 學校,總之就是——別著急,我們(men) 還在審核中!
哪怕第一輪已經截止了,你去催,學校會(hui) 說還有下一輪,下一輪結束了還有下下輪。
畢竟人家的申請名額真不多,不像澳洲那樣“脆錄”,也不像英國那樣“脆拒”。
也就是說,現在申請港前三沒拿到offer真的太正常!!!
別管是誰,沒拿到offer並不代表你不優(you) 秀,隻是你的優(you) 秀沒那麽(me) 明顯,或者沒有剛好戳中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的錄取偏好,誰讓香港的學校是真的真的很少呢。
相比之下城大/理工以及後三所的申請難度貌似是低了很多,除了個(ge) 別特殊專(zhuan) 業(ye) (商科/計算機/法學/傳(chuan) 媒)的錄取標準普遍比較高之外,其他專(zhuan) 業(ye) 真的是雙非隨便能上岸嗎?
還真不見得!
80分的均分成績申請港八大已經是基本常識了(80分以下錄取的小概率事件不在討論範圍內(nei) ,也不具備申請的參考價(jia) 值),而且港八大不帶雅思/托福成績申請的專(zhuan) 業(ye) 屈指可數,不像英國澳洲還可以先申請後補交語言成績,更加沒有語言班可以讀。
此外,後五所除了在成績上有標準線之外,對於(yu) 申請者的實踐背景也很看重,甚至有些專(zhuan) 業(ye) 明確優(you) 先考慮有相關(guan) 工作經驗的申請者。
其實除了以上幾點,港碩還存在一個(ge) 問題,就是申請難度的邏輯不是非常明確。
按理來說能上港前三的學生申請城大/理工也不會(hui) 有問題,但學姐今年就碰到一個(ge) 學生——先是港大一直在waiting,遞交城大後又直接被拒,本來都打算交英國留位費了,最後港大來offer了。
同樣的專(zhuan) 業(ye) ,不同港校的培養(yang) 方向和課程設置存在差異,所以會(hui) 對學生的背景考察更全麵細致,本科學校和成績隻是第一關(guan) ,過了這一關(guan) 之後,看起來不起眼的軟背景、語言成績、PS甚至麵試,都會(hui) 可能是你申請滑鐵盧的一站。
所以申請港碩,別以為(wei) 你是985/211/雙一流或者海本就可以橫著走,也別以為(wei) 你雙非本科、均分90,人家學校就必須錄你。
像學姐這種申請港校久經沙場的老手偶爾都會(hui) 看走眼,更別說大家初次選校的了。
02、就讀:港碩不做科研,隨便混混就能畢業(ye) ?
其次,在讀港碩時大家也存在一些誤區,認為(wei) 隻是上課聽課而已,還不是當成大五一樣繼續讀,隨便劃劃水就可以輕鬆畢業(ye) 拿證?
如果你真的這麽(me) 想,那我勸你趁早放棄offer,別白瞎了父母二三十萬(wan) 和自己的一年時間!
雖然說讀完港碩不至於(yu) 讓你掉一層皮,但同樣都是授課製,港碩和其他一年製碩士區別還是很大的。
因為(wei) 招生人數少,每個(ge) 班基本就30-50人,基本都是小班上課,不太存在什麽(me) 全年級通選的大課。
這種情況下,上課的教授對學生的管理就比較雨露均沾,平時留的大作業(ye) 、小作業(ye) 、小組討論、pre甚至還有大小論文等等,基本都會(hui) 去嚴(yan) 格考察完成度的。
而且港碩雖然以授課為(wei) 主,但課堂上老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大家,會(hui) 要求我們(men) 自己有比較高的參與(yu) 度。
看完上麵這些情況,還想劃水你覺得可能嗎?
至於(yu) 輕輕鬆鬆讀完這一年也是不存在的。
其實當我們(men) 置身在這個(ge) 學習(xi) 環境中的時候,周圍同學固然有雙非本科的,但也有很多985/211或者海本的優(you) 秀學生。
就像在大陸讀本科一樣,不同省份學生考進來的分數線不一樣,大家的學習(xi) 基礎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的智力、能力水平都在一個(ge) 層次上,至少也不會(hui) 差距太大。
在周圍人都很努力的情況下,你根本不可能有機會(hui) 掉隊的(除非你真的家裏很有錢,幾代人都花不完,有自己獨立的社交圈)。
我當時身邊很多同學剛入學就開始準備投實習(xi) 簡曆,規劃畢業(ye) 之後找工作的去向,他們(men) 甚至連明顯的適應階段都不怎麽(me) 看得見。
所以,如果你選擇了港碩,未來的一年是絕對不可能很輕鬆的。
香港雖然社會(hui) 體(ti) 製異於(yu) 大陸,但文化語境的內(nei) 核仍然在整個(ge) 東(dong) 亞(ya) 的地緣範疇之內(nei) ,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家庭比較富裕、經常聚會(hui) 社交的香港留學生,在學習(xi) 上也是很拚的。
03、發展:港碩學製短,得不到大陸企業(ye) 認可?
最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關(guan) 於(yu) 港碩的認可度問題。畢竟對於(yu) 中國大陸學生而言,香港作為(wei) 一大熱門留學去向地而爆火出圈,也僅(jin) 僅(jin) 是最近5-10年的事情,或者說得再保守些是最近3-5年才發生的。
(過去大家選擇香港主要還是看港前三,城大理工排名還沒有上來)
一直以來,留學圈熱度居高不下的頂流始終都是英美係,真正能在大陸與(yu) 英美名校(G5+王曼愛華/藤校)碩士抗衡的港碩隻有港前三的title,時間再往前隻有港大、港中文。
所以如果一定要說港碩在大陸企業(ye) 、就業(ye) 市場得不到認可,倒不太可能會(hui) 是學製的原因。
要麽(me) 是求職者的留學背景本身都很卷,港校在裏麵也隻能處於(yu) 下風,要麽(me) 就是求職者本科背景不夠、個(ge) 人能力不夠。
從(cong) 目前客觀情況來看,除了鮮少明確以碩士學製問題限製應聘的單位和崗位,大陸整體(ti) 的就業(ye) 環境並不排斥一年製碩士,更不存在歧視港碩的情況。
非但不排斥,從(cong) 地緣親(qin) 近關(guan) 係的角度來看,同等國際排名、知名度的港校留學生辨識度按理應該更高於(yu) 其他背景留學生,尤其是在珠三角大灣區受到的政策保護也應該最多。
另一方麵,以港碩和英碩為(wei) 例,雖然都是一年製授課型碩士,但港碩是小班化教學,英碩是大班化授課,在師資力量和課程設置的匹配上,港碩肯定是要更優(you) 於(yu) 英碩。
同樣都是授課型碩士,很多去英國留學的大陸學生獲得的課堂體(ti) 驗感並不好,然而因為(wei) 碩士學製相類似,大家就很容易把情況聯想到一起,要水大家一起水,但英碩和港碩在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方式上的實際差異確實也是挺大的。
以上,綜合申請和就讀難度上的認知誤區,我們(men) 可以明顯感覺到雖然港碩被歸類在“一年製水碩”的隊伍中,但短學製、零科研並不影響它在方方麵麵所體(ti) 現出來的難度。
港碩作為(wei) “一年製碩士”不被就業(ye) 市場認可,這也隻是網上一廂情願的結論。
如果要反駁這個(ge) 結論,學姐我自己在港中文畢業(ye) 後去了四大、很多同學去了還不錯的投行、也不乏有人成功考上了省級單位公務員,這些都是最好的例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