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論文的投稿過程中,“返修”和“被拒稿”是最常見之事,但是有很多不幸的小夥(huo) 伴,投稿論文屢屢碰壁,在論文被第三家(甚至更多)雜誌社“無情拒絕”後,不知道要怎麽(me) 辦了。
圖源微博
是繼續修改再投,還是幹脆放棄並重寫(xie) 一篇?也許看過本文後你就會(hui) 明白……
被拒稿是常態——背後的複雜因素
1
稿件本身出了問題
論文被拒稿是常態,首先我們(men) 要正視這件事情。
“因為(wei) 被拒稿,從(cong) 而發現論文的各種問題,進而認真改稿再投,最終達到一個(ge) 比原投期刊更高的目標。”
當然這個(ge) 過程是個(ge) 理想型的建構,通常很多人在改稿再投後,依然收到了“拒稿”的事實,就開始歸因於(yu) “這一定是稿件本身的問題”。
圖源微博
2
目標期刊選擇有誤
稿件固然會(hui) 有著各種各樣的瑕疵,但是可別忘了,不同的雜誌社對稿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對稿件內(nei) 容的選取傾(qing) 向也不一樣。
圖源微博
拿建築專(zhuan) 業(ye) 的期刊來說,研究的內(nei) 容可謂五花八門,有傾(qing) 向於(yu) 建築理論的、有側(ce) 重建築實踐的、也有聚焦技術層麵的,或者是單一建築作品介紹、評論的,即使是一本包含了很多內(nei) 容板塊的綜合期刊,也同樣會(hui) 有其“主打”的方向。
圖源網絡
因此,也許你是投稿期刊的“選擇”出了問題,才導致接二連三的碰壁。
3
改稿環節出問題
審稿意見會(hui) 有一大推,但是在改稿的時候沒能對照批注全部修改到位;
或者是已經認真修改,但是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提交(在提交過程中,沒有將“修改情況”陳述出來方便審稿人查看,在形式上吃了虧(kui) );
修改意見
修改回複
修改回複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收到的審稿意見比較含糊;
例如:提出你的研究方法、研究內(nei) 容的某些方麵、研究結論的深度有所欠缺,但是並未具體(ti) 在文中指明。
一般這種情況有兩(liang) 層意思:
審稿人對你這篇文章已經判了“死刑”,在“初審環節”夭折;
或者就是由於(yu) 編輯要處理的稿件數量龐大,未能盡到細處給你批注。
以上這些都是在“改稿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
4
期刊的“選擇性收錄”
想必大家也知道,有的期刊很在意自己的聲望、同行排名,而這些需要靠“被引率、影響因子”等指標來體(ti) 現,在往上一層,就會(hui) 涉及到“大佬的文章更受歡迎,更容易被收錄”這個(ge) 現實問題。
如果你是自己獨作,或者說自己一作、導師二作,那麽(me) 就要考慮一下目標期刊會(hui) 不會(hui) 有“作者歧視”這樣的嫌疑;
圖源微博
5
學術不端
這是任何科研工作中不能觸碰的紅線。
但是一些問題像“引用他人文獻未注明(有時候是忘了)、論文查重率過高”是經常出現的。
總之,被拒稿,一定不隻是稿件本身或者是修改的那一環節出了問題,是個(ge) 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從(cong) 態度上,我們(men) 要給與(yu) 清晰的認識。
如何修改再投
既然已經被拒稿,就不要再“胡思亂(luan) 想”了,因為(wei) 多數人都還是能收到具體(ti) 的審稿意見,最重要也是最務實的,還是“改稿再投”。
希望各位不要急躁著盲目改稿,因為(wei) 前兩(liang) 次已經吃了虧(kui) 。這一次,按照小科教給各位的方法來:
不要拘泥於(yu) 被拒稿的事實,而是應該重點關(guan) 注“拒稿意見”,根據意見進行修改。
1
重新審閱投稿須知
對照原文,重新檢查有沒有完全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進行全文組織。很可能編輯沒有給到這方麵的意見,但是不能證明論文就是“沒問題”了,或許下次就被細心的審稿人發現,再栽跟頭。
-
標題有沒有超過規定字數?
-
全文字體(ti) 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
摘要的字數要求;
-
全文字數規定;
-
行文規範,比如寫(xie) 作的人稱等;
-
圖片不清晰,圖表不規範;
-
引用文獻數量、文獻發表時間、文獻等級要求;
-
作者數量要求;
-
作者學曆要求(很多期刊不會(hui) 接納在讀碩士、甚至在讀博士的論文)
-
論文是否需要滿足“有課題/基金支撐”;
-
是否符合該期刊在這一年的選題方向要求;
2
基於(yu) “修改意見”,抓“核心問題”
審稿人在給出“拒稿”決(jue) 議時,往往是因為(wei) 文章中的“某個(ge) 點”戳中了要害,不符合要求。在給出拒稿意見的時候,會(hui) 在這個(ge) “點”的基礎上,再羅列出一些同時存在的小問題。逐條修改,這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是還需要知道真正的病症在哪兒(er) 。重點往往會(hui) 體(ti) 現在:
-
選題的方向與(yu) 期刊近期的排刊計劃不符;
-
論文全文沒能體(ti) 現出題目的論述要點;
-
論文結構的編排有問題,邏輯有混亂(luan) 、論據不足;
-
創新點不夠(期刊發出後不能得到一定的關(guan) 注);
-
研究方法有瑕疵,不足以驗證出結果和結論;
-
研究結論不具有現實意義(yi) 和理論意義(yi) ;
-
學術不端;
圖源網絡
3
修改完成後“謹慎再投”
所謂的“謹慎再投”,是指再次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細節(針對“拒稿”期刊):
1 勿讓審稿人“回頭重看”論文
期刊的修改意見中一般不會(hui) 給出“再次返稿的格式要求”,因此很多人在改完後就覺得萬(wan) 事大吉,通常將“改好的論文全文+修改前的原文+修改說明”打包後直接發過去。
這就犯了大忌!!!——審稿人不會(hui) 因此覺得你“認真”,因為(wei) 他們(men) 還要同時打開三個(ge) 文件,依次對照著幫你查證,這給他們(men) 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你需要做到的是:隻用一份文件,將修改的地方在原文中標注,並且用“()”附上之前審稿人給出的審稿意見。
2 在郵箱正文中附上“修改情況”
將你已經進行修改的地方,逐條列出,並注明在原文中的位置(哪一頁、哪個(ge) 小標題下、哪一行)。在不占用新的word文檔的情況下,方便審稿人查看。
圖源網絡
關(guan) 於(yu) 修改再投的一係列問題
修改後再投涉及到的問題還有很多,一些大家比較關(guan) 心、疑惑的大致有下麵這些:
1
審稿意見“不具體(ti) ”怎麽(me) 辦?
兩(liang) 個(ge) 途徑
-
請教自己的導師幫忙審閱,指出文章的關(guan) 鍵問題和次要問題,並針對性給予解決(jue) ;
-
按照給出的“模糊意見”自行校對,可以對照參考該期刊已發表的論文,從(cong) “選題—結構—研究方法—創新性—論據”這幾個(ge) 方麵進行逐一排查,盡量在“審稿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深化。
2
審稿人的意見就一定要遵循嗎?
不一定。
在拿到論文“拒稿意見”後對論文進行修改前,首先應該進行“評估”(審稿人的意見我讚不讚成?有沒有確實指出我的問題?如果不讚成,是不是有誤解我原文中的意思?)
圖源微博
對於(yu) 存疑的地方,不要盲目進行修改,審稿人也會(hui) 有水平差異、或者是由於(yu) 客觀原因未能對論文做出中肯的評價(jia) 。最好將存疑的問題交由自己的碩導或師兄師姐進行再次審閱,聽聽他們(men) 的意見。
如果在一番交流後發現審稿人提出的“問題”有爭(zheng) 議,並且你能有清晰的思路和有力證據給予論證,那麽(me) 就應該堅持你的“看法”,再次與(yu) 審稿人進行溝通並爭(zheng) 取說服。(很多論文其實也是在與(yu) 編輯不斷的交流中才得以生存下來的。)
審稿意見往往會(hui) 有很多個(ge) ,或者是很多人的不同審稿意見,要善於(yu) 甄別,提取有用的信息,不可全盤照搬不誤、也不可疏忽大意。
3
“可改可不改”的地方要改嗎?
要改!!
很多人覺得“可改可不改”的就是無關(guan) 緊要的,這在審稿人眼中往往也不能容忍。
一般這類問題是在自己進行後期校閱中所發現的,之前並未被審稿人指出,但是你不能保證在下次的審稿中就不被重視或者發現。
比如:要求“作者介紹”的格式、內(nei) 容順序;對某個(ge) 論點的論證需要多補充一兩(liang) 個(ge) 案列;論文中的某兩(liang) 個(ge) 小節的順序稍作調整;再補充幾條“近三年”的參考文獻。
4
如果“繼續投稿”,要投什麽(me) 期刊?
建議首選“給你審稿意見”的期刊。
既然已經按照審稿意見進行了修改,理論上就已經符合了期刊的基本要求,成功率自然更高,同時作為(wei) 已經經過該期刊的一次審閱,再次的審稿時間也會(hui) 有所縮減。
5
改投他刊?
當期刊在審稿意見中有提到“建議改投《XXX》期刊”時,就不建議繼續再投本期刊了。
但是,審稿意見中除了“選題方向”外的諸如“研究方法、論證過程”等存在的問題依然要先進行修改,方可再投。
圖源網絡
改投時的選擇:
-
審稿意見所推薦的期刊;
-
難度或等級稍降一級的期刊(SCI—南核—北核);
-
之前的論文曾被錄用過的期刊;
-
同級別的其他期刊(建議大改—潤色後再投);
重寫(xie) 一篇
還有一種最費時費工的局麵就是“重寫(xie) 一篇”,在宣告原論文“難產(chan) ”的情況下,就不得不進行重寫(xie) 。
1
什麽(me) 情況下需要重寫(xie) ?
當審稿意見中出現“與(yu) 本期刊方向卻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又堅持想投該期刊,那麽(me) 就必須進行重寫(xie) (一般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論文的“初審”環節,“選題符合”也是通過“初審”進入複審的前提條件);
當論文在“選題—創新點—研究方法—論證過程—結果—結論”等方麵均存在各種程度的問題且被指出了,就應該考慮重寫(xie) ;
圖源微博
當準備進行論文修改時,發現按照“審稿意見”進行“實驗、論證”時,硬件條件不足以支撐(欠缺實驗設備、時間不允許等)、操作性極難,在與(yu) 導師進行驗證後,可以重寫(xie) ;
當審稿意見中提出“需要補充新的研究方法、找尋新的實驗/研究對象”,往往會(hui) 超過自己原有的知識儲(chu) 備和理論積累,當還沒有清晰的思路時,可進行重寫(xie) 。
2
有關(guan) 重寫(xie) 的TIPS
重寫(xie) ,其實包括“換題(方向),換研究方法,找新的論據,得出新的更有說服力的結果、結論”這個(ge) 幾個(ge) 方麵。在進行重寫(xie) 時,依然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自己減少工作量、減少問題點、提高論文質量。
01
與(yu) 原論文建立聯係
即使是換了新題,尋找新的期刊,也不建議完全丟(diu) 棄這篇“被改了兩(liang) 三次”的論文,“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剛需”,是可以直接借用的,這樣能大大縮減重新構思一篇論文的時間。
02
選定目標期刊,再開始撰稿
不僅(jin) 要選定目標期刊,還要把該期刊近年來發表的與(yu) 你即將開展的研究方向相近的論文下載下來進行分析。
重點關(guan) 注:論文結構、段落組織、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的案例數量/樣本量、圖表的繪製風格、結論的闡述(結論位置會(hui) 在“文中”而不是通常的“文末”)。
選定期刊並嚴(yan) 格按照期刊要求進行撰寫(xie) ,不僅(jin) 節省“排版”的時間,還能“投其所好”。
03
成稿後,進行自檢
自檢的關(guan) 鍵在於(yu) 參考之前的論文在投稿過程中收到的“審稿意見”,往往“犯過的錯”還會(hui) “再犯”,是因為(wei) 這是你長期積累下來的寫(xie) 作習(xi) 慣(行文邏輯、術語措辭等),很多問題會(hui) 在不經意間再次出現。
希望各位小夥(huo) 伴從(cong) 容的麵對無情的“拒稿意見”,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修訂,或者另辟蹊徑重寫(xie) 新作,隻要有方法,就不愁寫(xie) 不出一篇符合“期刊口味”的論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