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英國大學的排名是有周期的,這個(ge) 周期我們(men) 小心眼點可以腹誹學校去買(mai) 榜了,深入查資料可以發現某些學校比如南安近幾年科研實力以及引文次數都上去了,依靠的其實是硬指標,而不是靠所謂的雇主聲譽上的分。所以有些學校黑馬是有道理的,但買(mai) 榜也是存在的,畢竟QS世界大學排名的本質是教育谘詢公司,總部在倫(lun) 敦,所以屁股是朝著英國和澳洲學校為(wei) 主的。當然,他們(men) 在新加坡等地方也有分部,所以坡二兩(liang) 所學校在亞(ya) 洲地區也如日中天。
QS本身是全球各地去收集和分析收集的,而分析你懂的,有水分的地方,真的太多了。他們(men) 會(hui) 在大方向維持基本麵的平衡,然後在小的地方進行微操,然後掌控一些大學的排名。哪些小眾(zhong) 的,不願意打榜的基本都被往下拉了。
今天我們(men) 聊下不同年代版本的QS排名:
一、10年前的QS排名
2014年左右的QS排名相對來說還是個(ge) 弟弟,被引用的概率並不多,那時候並不權威。國際學生對其並不追捧,看這個(ge) 榜單的有,並不多,主要還是被其他榜單三分。
像泰晤士,REF排名,以及衛報或金融時報等排名瓜分。參考的依據會(hui) 很多。那時候的留學生本身因為(wei) 回國就是搶手貨,留學是珍惜資源,無所謂學校好壞。主打一個(ge) 追求體(ti) 驗度,能學到東(dong) 西為(wei) 主。回國怎麽(me) 都能就業(ye) 。就業(ye) 環境並不惡劣,而且尤其受到市場追捧。外企和國企都喜歡引進留學生。英國回來的會(hui) 有加分。
那時候,還沒水碩水碩的喊的那麽(me) 順溜,留學回來多少都帶點底氣的。因為(wei) 本身能出去的家庭條件,以及學生基本條件標配都還可以。那時候選擇留學的家庭認知本來也高點。資源傾(qing) 斜嚴(yan) 重沒啥問天。那時候的排名方麵格局也不一樣,2014的QS排名,前百的學校也差不多19所。
QS前50的還是牛劍,IC,UCL,愛丁堡,曼大,KCL,布裏斯托這些。尤其是KCL、愛丁堡、布裏斯托這些,都是妥妥的前30。KCL的基本盤其實比愛丁堡還穩,因為(wei) 在英國一直是對標UCL去開的一個(ge) 學校,主打的也是精英教學。底蘊深厚。後來排名上慢慢被愛丁堡壓製。KCL慢慢的或因為(wei) 創收,或因為(wei) 其他掉到30以後。
那時候的布裏斯托其實很猛,被稱為(wei) 工科的土皇帝學校,能壓製他的除了劍橋,其他隻有IC。所以口碑巨好。不像現在,國際學生讀商科多,而布布這個(ge) 學校,為(wei) 了創收,嘴臉多多少少有點不顧了。
於(yu) 是這個(ge) 學校從(cong) QS前30,跌到了60出頭。當然,還有些其他學校,比如南安在2018年的時候也去守門過,被跌到了100開外,最近也殺回來了。而且是黑馬的姿態。曆年這個(ge) 學校的排名其實一般,近幾年如沐春風而已。網紅學校利茲(zi) 也守過門,這個(ge) 學校也是近期才逐漸升溫的學校。2014年前後也在前百守門,2018年也被丟(diu) 出過前百。起起伏伏,而且噱頭沒有現在這麽(me) 好。
反而是謝大,格拉,伯明翰,杜倫(lun) 這些學校那些年是這個(ge) 梯隊裏麵的佼佼者,尤其是格拉,排名其實比華威都好。畢竟後者60多,格拉直接50出頭,最輝煌的時候了。
二、現在2023的QS排名
現在的排名基本麵你們(men) 自己也了解,這個(ge) 榜單具備了絕對統治力,尤其是申請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區的學生,基本都會(hui) 引用這個(ge) 榜單,無他,這個(ge) 榜單主打一個(ge) 利他。留學生愛它,因為(wei) 給這些地區的學校好的位置最多。屬於(yu) 相互成就的一個(ge) 榜單。
而且因為(wei) 用這個(ge) 榜單的人多,看這個(ge) 榜單的人也多,導致用人市場也會(hui) 采用這個(ge) 榜單去篩選人才。尤其是國企,央企,考公。這種需要靠資源,靠篩選進去的平台尤其的喜歡對榜單上綱上線。反而一些外企還好點,沒那麽(me) 多事,基本一麵過了,就看你最終能不能拿到offer了。
而且三年的大災,經濟下行,就業(ye) 形勢一片滑落,國內(nei) 的行情是各卷各的,各裁各的。肉少狼多,資源極其有限,靠篩選機製的用人單位對榜單會(hui) 壓縮在壓縮。現在的留學生不但要參考這種排名,還要在排名上拿到結果。次一點的追求QS前200,稍微好點的追求前百。有要求的追求前50。
最優(you) 的那波追求qs前30。反正都在刷名校,各用各的套路實現這一結果。有人海申,有人曲線救國,還有人鋌而走險,也有人頭鐵硬申,申不到直接換賽道。現在的QS榜單基本盤就是G5+王曼愛華為(wei) 主,這類學校就是名校序列,是留學生的親(qin) 爹學校,中一個(ge) 也不錯,中幾個(ge) 隻能說自己命好,實力不錯。
無論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都值得給自己點個(ge) 讚。對於(yu) 非九校之外的學校,其實排名多一點少一點也吹毛求疵,不像10年前,不是g5的學校其實無所謂,甚至很多學生lse的傳(chuan) 媒不去讀謝大的新聞去的也有。那時候主打一個(ge) 專(zhuan) 業(ye) 要比學校重要,或者十大商學院才是王道。
現在你說專(zhuan) 業(ye) 什麽(me) 的,很多學生會(hui) 給你來一個(ge) 大b兜,讓你早點清醒。排名上下五個(ge) 左右都能錙銖必較,排名在前百,但學校在守門,比如謝大,也都會(hui) 戰戰兢兢。不過有一說一,謝大近10年來也沒跌出過前百,紅磚學校,村是村點,謝大實力還是有的啊。
總了個(ge) 結:就對比10年前和如今的QS排名會(hui) 發現。之前的留學生就沒那麽(me) 功利,無所謂排名這件事,更側(ce) 重本身的體(ti) 驗,以及學到的技能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相對來說資源更多,不卷,留學還不是一件你的我的他的都可以輕鬆去去的事情。稀缺度還是有的,而且就業(ye) 前景一直都不錯,用人市場對留學生的福利和待遇都是優(you) 待的。留學生的紅利其實還在。
而如今,紅利或許有,但真的不多了。能留學的家庭也多了,畢竟以前留學的大軍(jun) 不到40w,而現在總留學人數到100w了,每年留學的基數多了,紅利減半,主要是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多了,被吐槽的也就多了。留學依舊是主流梯隊沒錯,但主流認可度受到了QS前百的界限壓製。你學校要在安全區,你就有安全感。
很多時候,不是留學生和其所在家庭更功利了,而是他們(men) 也沒辦法,他們(men) 是被就業(ye) 的大手推著走的。再更之後的未來,卷習(xi) 慣了,反而會(hui) 有差異化的認知,因為(wei) 無論怎麽(me) 去搶奪資源都沒性價(jia) 比的時候。才會(hui) 有更多的創新,或彎道超車的東(dong) 西存在。那時候可能又會(hui) 回歸少數專(zhuan) 業(ye) 本身,以及少數學校。單純的卷部分排名都沒用。差異化和創新化的選學校反而是王道。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