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提倡削弱標化考試應用的組織FairTest就指出,2022-23申請季有超過1,800所四年製院校不強製要求申請人提交標化考試成績。
近日,FairTest再度發布最新的數據,統計表明在2022-23申請季不強製申請人提交標化考試的大學數量已 超過1,900所 ,這些學校裏有1,800多所執行的是Test-Optional政策,80多所執行的是Test-Free政策。
*Test-Optional政策意味著申請人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提交標化考試成績,Test-Free則意味著大學不接受任何標化考試成績,即便申請人提交了也不會(hui) 審閱。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政策已大幅放開的情況下,仍有很多大學延續疫情時代的做法。
與(yu) 此同時,FairTest的統計也顯示超過 78% 的美國大學會(hui) 延長標化考試可選政策至2023-24申請季,甚至更久,比如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威廉瑪麗(li) 學院在今年3月份就宣布將永久延長標化考試可選政策。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執行標化可選政策院校的具體(ti) 數字,詳見下圖:
○ 疫情前就執行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1,075所
○ 2019-20申請季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1,700所
○ 2020-21申請季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1,775所
○ 2021-22申請季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1,825所
○ 2022-23申請季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1,904所
○ 將Test-Optional延長至2023-24申請季或更久的大學數量:1,783所
○ 宣布永久性執行Test-Optional或Test-Free的大學數量:約1,550所(每段時間都會(hui) 有新增)
*USDOE美國教育數據中心統計在冊(ce) 的四年製大學數量:2,278所
從(cong) 上圖可見,執行Test-Optional的大學數量近年呈上升趨勢,在2022-23申請季占大學總數的83%,在2023-24申請季約占大學總數的78%,因有些大學還未明確宣布最新的標化政策,預計這個(ge) 占比還有繼續上升的可能。
如今,這些大學繼續延長標化可選政策的根本原因似乎已與(yu) 新冠疫情無關(guan) 。近年來,教育界對於(yu) 標化考試的抨擊越演越烈,指標化考試政策加重了教育不平等的現象,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往往比來自較貧困家庭的學生更有可能在標化考試中取得高分,因為(wei) 他們(men) 能夠負擔高昂的輔導費用。
ACT考試局和提供SAT的College Board承認教育不平等的現象確實存在,但表示他們(men) 的產(chan) 品不應受到指責。
像FairTest這種反對標化考試製度的組織以及其他批評人士,均認為(wei) 標化考試屬於(yu) “存在種族意識”(race-conscious)的因素,對黑人和拉丁裔申請人(來自這些種族群體(ti) 的申請者往往家庭收入較低)有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也構成他們(men) 接受高等教育路上的障礙。
FairTest的官網經常會(hui) 發布一些關(guan) 於(yu) 標化考試政策的數據和趨勢,感興(xing) 趣的同學們(men) 可以關(guan) 注官網的動態:https://fairtest.org/
麵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國內(nei) 的家長和學生就會(hui) 問:
國內(nei) 學生還有考標化的必要嗎?
正如之前發布過的文章所說,標化考試可選也許逐漸就會(hui) 成為(wei) 美本申請的常態。
但是需要謹記的是也有深受國內(nei) 家庭青睞的大學,仍把標化考試成績列為(wei) 申請必備要素,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喬(qiao) 治城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和佐治亞(ya) 理工學院等。
其中MIT是在去年宣布重新恢複標化考試要求,校方在經過數據調研後發現SAT/ACT分數是預測高中生是否能適應大學學習(xi) 強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認為(wei) 標化考試不應該被舍棄。
今年1月份,Common App發布的本科申請數據表明,2022-23申請季(截至1月1日)的標化考試成績提交率為(wei) 47% 。
雖然從(cong) 數據上看標化考試提交率不過半,但國內(nei) 的申請人也不應該隻關(guan) 注整體(ti) 的數字,頂級美國大學的標化考試提交率還是非常高的;2020-21申請季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標化考試提交率在 62-100% 之間,普林斯頓大學大約在 56-91% 之間, 耶魯大學大約在 54-89% 之間……
*數據均來自大學公布的Common Data Set官方文件,但由於(yu) 大學一般會(hui) 分別列出被錄取者當中提交SAT的人數比率,以及被錄取者當中提交ACT的人數比率,但並未列出同時提交兩(liang) 種成績的人數比率,因此網站統計隻能給出一個(ge) 提交標化考試成績人數占比的範圍,而非準確的提交率。
計劃衝(chong) 刺TOP美本的申請人往往都具備一份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標化考試成績,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申請。頂尖美本的國際申請者競爭(zheng) 十分激烈,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目標是排名較高的大學,除非是加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這種實施Test-Free政策的院校(明確表明不會(hui) 參考標化考試分數),不然即便夢校不硬性要求標化考試成績,也不代表就沒有必要考了。
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差不多水平的高中、差不多的GPA、差不多的文書(shu) 、差不多的活動/競賽,同學A的ACT 35,同學B沒交任何成績,招生官會(hui) 更偏好誰?
從(cong) 另一角度看,標化可選政策對國內(nei) 學子而言未必是百分百的“好消息”,如果申請人選擇不提交標化考試成績,或者說放棄了標化考試成績這個(ge) 用來展現自己能力的渠道,那就勢必要在其他方麵,比如文書(shu) 、活動、競賽和麵試,來加倍證明自己的實力。要在這些方麵脫穎而出,難度不比備考標化低。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