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是美國高等教育係統中極富特色的存在。自1636年哈佛大學創立後,美國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地熱火朝天,但多數從(cong) 英國牛劍繼承了舊大陸的基因、並專(zhuan) 注於(yu) 宗教領袖的培養(yang) 。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社會(hui) 對於(yu) 不同的教育模式的呼聲越來越大,便促成了《1828耶魯報告》(The Yale Report of 1828)的誕生。
在報告中,耶魯時任校長Jeremiah Day呼籲美國高等教育提高對科技發展加以重視,並突出“博雅”教育的精神內(nei) 核,增加其他學科的設置。在這之後,美國國內(nei) 相繼建立了幾所響應這份報告的文理學院,包括遠近聞名的七姊妹(Seven Sisters)。
上文提到,文理學院的教育模式也被稱為(wei)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核心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反詰法,強調對問題的辯證和探討。同時,它區別於(yu) 職業(ye) 、專(zhuan) 業(ye) 教育,強調通過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xi) ,塑造統一的知識係統和人格,也有人將博雅教育稱為(wei) “學習(xi) 學習(xi) 方法的教育(learning how to learn)。”
需要注意的是,博雅教育並不是文理學院的專(zhuan) 利,更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詞:許多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學院都十分崇尚博雅教育,其中就包括哈佛和耶魯——他們(men) 的本科學院名為(wei) 哈佛學院和耶魯學院(Harvard College, Yale College),目的就是強調本科教育中沿用的博雅教育模式。
現今的文理學院是一種獨立的教育體(ti) 係,與(yu) 綜合性大學(簡稱大U)的不同主要體(ti) 現在學校規模、辦學模式和課程設置。絕大多數的文理學院都是私立學校,一般位於(yu) 風景優(you) 美的郊區,規模較小、師生總數不超過3000人,隻提供本科學院以及博雅專(zhuan) 業(ye) 。
因此,除了個(ge) 別例外,商科(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工程專(zhuan) 業(ye) 等職業(ye) 導向較強的專(zhuan) 業(ye) 在大部分的文理學院都不存在。同時,因為(wei) 私立的性質以及其精英教育的本質,文理學院通常學費高昂,許多學生來自富裕家庭。然而,因為(wei) 龐大的校友支持和捐款,文理學院也常常能提供金額可觀的財政補助。例如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作為(wei) 一所隻有1600名學生的小型學校卻有著高達21.7億(yi) 美元的捐款額,人均位列美國第六。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努力,各個(ge) 頂尖文理學院的學生群體(ti) 逐漸多元化,一改百年前精英白人男校的風景,更多的國際學生也將視野投向了這片自由學術的淨土。雖然如此,美國國內(nei) 外、包括中國的家長與(yu) 同學仍對文理學院缺乏全麵的理解,尤其對大U和文理學院的差異和優(you) 劣十分好奇。
課程設置、校園生活
Q:大U和文理學院主要的區別是什麽(me) ?哪個(ge) 更好?
A:大U和文理學院是兩(liang) 種非常不同的係統,並不存在優(you) 劣之分。但他們(men) 主要的區別是:文理學院人數少,因此學生的學術體(ti) 驗和社交生活都會(hui) 相對更加精致,大U則一般情況下能提供更多種類和數量的資源。如果學生知道自己喜歡小班製的環境,可能文理學院會(hui) 更適合他們(men) 。
Q:文理學院和大U學費相差的多嗎?
A:在美國,造成學費區別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的辦學模式,公立學校對本州居民收取的學費較低廉,但私立學校對所有學生收取的學費數額相同。絕大多數文理學院都是私立學校,因此和私立大U的學費大致相當。對於(yu) 持中國護照的學生或非本州居民來說,公立大U的學費也不比私立學校低很多。
Q:有明確專(zhuan) 業(ye) 方向的學生是否適合申請文理學院? 有廣泛學科興(xing) 趣的學生是否適合申請大∪?
A:對於(yu) 有明確專(zhuan) 業(ye) 方向的學生,許多文理學院仍然是很好的選擇,但這時候應該側(ce) 重選擇符合自己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的學院。例如,想學工程的學生可以了解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羅斯霍曼理工學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歐林學院(Franklin W. Olin College);想學商科和金融可以去了解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
同時,也可以留意各個(ge) 文理學院和其他大學合作的雙學位項目,例如奧巴馬曾就讀的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漢密爾頓學院(Hamilton College)、巴德學院(Bard College)、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培澤學院(Pitzer College)都有和南加大、哥大、達特茅斯等學校合作的3+2工程項目。
而對於(yu) 有廣泛學科興(xing) 趣的學生,大U可以提供很多各種各樣的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ge) 興(xing) 趣探索的平台。
Q:同樣是排名前20的大U和文理學院,在專(zhuan) 業(ye) 課程難度設置上是否有區別?
A:總體(ti) 來說,兩(liang) 種學校專(zhuan) 業(ye) 課程的難度和設置是不會(hui) 有主要區別的。區別一般存在於(yu) 學校與(yu) 學校之間,或院係與(yu) 院係之間(比如一個(ge) 學校的強勢科目和弱勢科目對比其他學校的相同專(zhuan) 業(ye) )。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大學校的專(zhuan) 業(ye) 設置可能會(hui) 更加精細。拿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舉(ju) 例,大部分文理學院可能隻有公共衛生專(zhuan) 業(ye) 或是生物/社會(hui) 學專(zhuan) 業(ye) 的公共衛生方向,但大U可能會(hui) 有公共衛生學院,下麵再細分各個(ge) 專(zhuan) 業(ye) 。
Q:對於(yu) 理工科學生來說,文理學院的課程是否會(hui) 由於(yu) 博雅教育而在專(zhuan) 業(ye) 難度上降低?
A:兩(liang) 種學校的STEM課程提供的課程設置和難度是相當的,不同的地方可能存在於(yu) 他們(men) 能夠給學生提供的研究機會(hui) 、學校的設備/資金支持以及特別的專(zhuan) 業(ye) 設置。
Q:文理學院的畢業(ye) 生與(yu) 大U的畢業(ye) 生在學術造詣、社會(hui) 活動能力、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等方麵有哪些不同?
A:本質上是沒有不同的,文理學院和大U的畢業(ye) 生都在各自領域和生活有不同的發展,但是給出一個(ge) 籠統的概括是很困難的,上哪種學校和個(ge) 人喜好關(guan) 係最大。
Q:文理學院學生好就業(ye) 嗎?
A:是的,許多文理學院都能為(wei) 學生提供個(ge) 性化的生涯谘詢和輔導;生涯指導中心一般都是文理學院的資源標配。同時,文理學院學生也可以從(cong) 和教授、校友緊密的聯係中受益。
很多文理學院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有獨立和教授做項目的機會(hui) ,因此比起大U可能會(hui) 有更多和老師建立友誼的機會(hui) ;同時,文理學院的校友一般都會(hui) 特別喜歡自己學校畢業(ye) 的學生,也會(hui) 非常重視其他文理學院的畢業(ye) 生。很多大公司現在很青睞文理學院畢業(ye) 生的學習(xi) 、適應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Q:文理學院學生和大U學生的課外生活有什麽(me) 區別?
A:許多文理學院沒有兄弟會(hui) 傳(chuan) 統,一般離大城市較遠,社團和活動選擇可能不如大U豐(feng) 富。但是學生與(yu) 其他學生或教授之間的交流會(hui) 更加親(qin) 密,更有社區感。
招生過程
Q:大U和文理這兩(liang) 種類型的學校招生有沒有什麽(me) 區別?
A:通常來說,大U和文理學院的招生流程都是一樣的,極大多數學校的招生流程可以參考下圖:
但是,因為(wei) 大U一般有大學中的學院係統(如工程學院、文理學院),他們(men) 會(hui) 更多去尋找學生對於(yu) 特定興(xing) 趣的發掘和所對應學院的聯係。文理學院在招生過程中也會(hui) 看學生對興(xing) 趣的專(zhuan) 精度,但相對大U會(hui) 更靈活。
Q:TOP的文理學院對應排名多少的大U?
A:在這裏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雖然各排名有一定的參考價(jia) 值,但他們(men) 能提供的信息絕不是權威的。每個(ge) 排名有不同的算法,而且學校其實可以通過各種正規手段去操縱排名。因為(wei) 文理學院和大U無論從(cong) 辦學、規模課課程設置上看都非常不同,對應兩(liang) 者的排名其實是不太公平的。
Q:文理學院和大U哪個(ge) 更好申請?
A:申請難易度和本身學校類型關(guan) 係不大,數據上來看,前20的大U和前20的文理學院錄取率是很相近的,都較低。錄取率最低的大U因為(wei) 申請人數多可能會(hui) 低於(yu) 5%,其他質量相當的大U和文理學院錄取率是10-20%左右。需要強調的,雖然文理學院更甚,但在錄取時,兩(liang) 種學校都非常看重學生和學校的契合度(fit)。
Q:我們(men) 如何選擇看似相似的文理學院?
A:首先學生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學校,可以通過學校曆史和教學理念了解。也可以通過各類渠道與(yu) 在校學生甚至教授溝通(訪校、email、通過招生辦等)。還可以參考各類書(shu) 籍,比如Fiske學校指南(Fiske Guide to Colleges)就是很好的參考。
從(cong) 以上答案可以看到,文理學院和大U在學校資源和課程設置上難分伯仲,兩(liang) 種學校學生未來就業(ye) 前景都不錯,但可能在職能和方向上有所差異。選擇文理和大U不光應該通過學校的名氣和資源考量,更應該深度探索學生自己的喜好和習(xi) 慣,結合學校調研、充分了解後再進行選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