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原因導致美本申請結果不理想呢?

過去1個(ge) 月有不少家長來谘詢我關(guan) 於(yu) 本科轉學的事情。其中不乏南外、南師附中、金中這些頂尖學校的學生。這些高中整體(ti) 看起來,確實都有一些學生錄到了美國本科頂尖名校,但是在今年情勢之下,畢竟還是鳳毛麟角。大家真正應該關(guan) 注的,是那些為(wei) 數不少,申請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生。

經過我的了解,這些申請結果不理想而想要嚐試轉學的出國生,背景基本上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 活動都是競賽和大眾(zhong) 類活動

很多留學顧問的理念還停留在5-10年前。在那個(ge) 年代,隻要SAT托福高分,課外活動不需要太有特色,也一樣有機會(hui) 錄取美國名校。

但是隨著競爭(zheng) 一年一年的增加,傳(chuan) 統的做法已經不可行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不求變的老師,可能是因為(wei) 意願不足或是能力不足,沒有根據市場情況轉變而進行調整。這些老師可能每年申請結合每況愈下,逐漸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裏。

這些過時的機構都幫學生們(men) 規劃些什麽(me) 類型的活動呢?他們(men) 大多數都特別講究競賽。見到學生或家長的第一個(ge) 問題,往往除了標化考試成績和課內(nei) 成績,就是問孩子有沒有搞競賽,或是競賽成績如何。

但是我在過去的分享已經講了,競賽在目前的競爭(zheng) 環境裏,除了真正極度有競爭(zheng) 力的個(ge) 別獎項外,含金量已經大不如前。這方麵我今天就不多說了,隻是想說,光靠競賽肯定是不行的。

這些本科申請結果不理想的學生,他們(men) 的課外活動往往也不夠獨特。他們(men) 說,機構基本上沒有幫他們(men) 規劃學術或是科研以外的活動。他們(men) 的課外活動大多是自己想做什麽(me) 就做什麽(me) ,機構老師也不會(hui) 深入的指導他們(men) 如何把課外活動做得出彩。

最終也因為(wei) 活動缺乏特色,他們(men) 寫(xie) 出來的申請文書(shu) ,就容易同質化。常見的同質化活動比如幫助各種類型的殘疾兒(er) ,貧困地區支教,非遺類文化研究,各種和女權性少數相關(guan) 活動等。都在過去幾年被做爛了。

2. 找了老外顧問或是主打老外的留學機構

這個(ge) 其實是風險很大的一種方式,尤其對南京的學生而言。因為(wei) 老外顧問的指導模式,更多是屬於(yu) 鼓勵型的而不是指導型的。他們(men) 更傾(qing) 向是讓孩子找尋自己的興(xing) 趣,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去做活動。在活動方麵不會(hui) 過度的介入規劃。

這個(ge) 理念對國際開放式環境成長的孩子也許還好,但是卻和二三線城市學生受到的傳(chuan) 統應試教育格格不入。國內(nei) 學生往往對社會(hui) 的認識不深刻,接觸麵也比較狹隘。也因為(wei) 世界觀和眼界的問題,這些學生自己能想到的活動,往往也還是那些比較普通而且同質化的。比如辯論、模聯、傳(chuan) 統誌願者活動、科研、商賽、心理相關(guan) 活動或是社團、體(ti) 育運動、戲劇舞蹈、樂(le) 器唱歌樂(le) 隊等。

所以在老外的佛係指導下,這些學生的背景往往也會(hui) 變得同質化。這樣發展下去,最終的結果,和找一些國內(nei) 不求上進的留學顧問其實是差不多的,即使文書(shu) 質量可能會(hui) 好一點。但是在ChatGPT時代,這些機構的優(you) 勢就更小了。

3. 找了全包型機構

全包型機構是最可怕的一種。有少數機構甚至連大學申請係統的賬號密碼都不給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背景活動和文書(shu) 都由機構一手編造而成。具體(ti) 哪些機構是屬於(yu) 這種類型的,我就不多說了。其實大家在谘詢階段,和不同留學機構或是學長學姐都打聽一下就會(hui) 很清楚了。

選擇這類型的機構,往往就等於(yu) 是把自己的未來,完全交到別人的手上,任人宰割。因為(wei) 申請最重要的文書(shu) 內(nei) 容及活動列表裏展現出來的人根本不是你,所以你不會(hui) 清楚,到底錄的好或是不好的原因是為(wei) 什麽(me) 。

而且往往編故事還會(hui) 有一個(ge) 風險,就是一家機構要幫太多學生編了,所以容易文思枯竭。他們(men) 往往會(hui) 直接重複使用過去幾年學生的文書(shu) ,或是隻是加以改編然後再次使用。這樣的情況,你是無法從(cong) 光是看文書(shu) 中就看得出來的。但是有些大學招生官會(hui) 有文書(shu) 查重係統,所以你申請的結果不理想,有可能正是因為(wei) 你的文書(shu) 正好在查重的時候被查出來了。

而且有些這類型造假機構,在編故事的時候,為(wei) 了追求完美,往往把故事編的過度誇張。這方麵也可能會(hui) 造成招生官的疑慮。

舉(ju) 例,我曾經拜訪過一位招生官,他說他當年看到,在同一所中國高中裏,有7位學生都說他們(men) 自己是學生會(hui) 主席。結果最終這7位學生都被這所學校給拒絕了。他們(men) 這種行為(wei) ,不止害了自己,也害了真正的學生會(hui) 主席。

再來,最近編故事型機構越來越多,加上ChatGPT的出台,可以肯定的是,招生官對於(yu) 中國學生文書(shu) 背景的信任度將會(hui) 越來越低。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最近幾年建議學生,申請中最好要有可信的證據存在。

下述幾項產(chan) 物,可能逐漸會(hui) 成為(wei) 美本申請的主流:

1. 麵試

在文書(shu) 的天花亂(luan) 墜之下,讓學生赤裸裸的出鏡展現真實的自己,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要。我問過很多招生官,最近他們(men) 對於(yu) 麵試非常的看中,尤其當Initialview這個(ge) 第三方麵試平台的麵試已經直接和美國CA申請係統融合,招生官們(men) 更能夠直觀的看到學生的真實背景和水平。最近比如芝加哥大學,布朗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名校都開始“要求”學生額外提交自我介紹的視頻,其實也就是想看看學生的真實情況和文書(shu) 裏寫(xie) 的是否是一致的。

2. 活動記錄

最近很多學生的活動都是靠機構老師編的。為(wei) 了讓孩子脫穎而出,如果有比如照片、視頻或是發表文章的鏈接,我最近都建議做成附加材料發給大學作為(wei) 參考。這樣可以有效讓招生官區分辨出來哪些學生是真實的,哪些有概率可能是虛假的。

3. 紀錄片和作品集

最近很多學生都會(hui) 額外把自己的才藝轉化成具體(ti) 的材料。比如不少我們(men) 的學生會(hui) 拍紀錄片,而拍攝紀錄片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在申請的時候,有“自己出鏡”的具體(ti) 材料展現給招生官看。還有一些學生會(hui) 透過藝術作品或是作品集去賦能申請,最近幾年申請下來,感覺效果也很不錯。

確實,造假機構生產(chan) 出的學生背景材料貌似四平八穩,但是最終錄取結果不好,可能也會(hui) 存在著一些您意想不到的原因。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理論上來說,全包型機構的錄取應該會(hui) 最好,但是實際結果卻不一定是這樣的。放眼未來,這類型機構肯定需要轉型,否則將慢慢遭到時代洪流的淘汰。畢竟我猜測在不久後的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將迫使大學申請文書(shu) 的重要性降低,甚至有著被全麵淘汰的風險。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夏季訪校各有哪些利弊?

下一篇

2023年PBIC創新挑戰賽報名開啟!Hi World作品提交倒計時!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