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讀書有什麽優勢和劣勢?

我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學讀的碩士,雖然學習(xi) +生活時間不像本科生那麽(me) 久,但還是有很多關(guan) 於(yu) 在香港讀書(shu) 的體(ti) 驗想分享給大家。

我讀的是授課型碩士,學製一年,如果真的想好好學其實也蠻辛苦,時間短課程就密集。

課最多的時候,一周7節3小時左右大課,每節課光預習(xi) 資料就幾百頁PDF,數量上完全消化就很耗時間,還是純英文吸收更慢,看到第三頁就忘了第一頁講了什麽(me) !!

所以在香港讀書(shu) 想學好,不管本科還是碩士,都要自己肯花時間、下功夫。

這邊的老師一般都不太苦口婆心勸你努力預習(xi) 做作業(ye) ,更加不可能上課管你認真聽了沒有,畢竟每節課內(nei) 容量太多,如果你不主動學也沒人會(hui) 把你咋樣。

然後就是課後作業(ye) 一般要小組配合,分組也完全是for free,組隊環節都靠你自己主動跟同學聯絡,因此平時適當social和刷存在感也是讀書(shu) 階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一節課完整上下來,其實包括了課前預習(xi) +課上聽課互動+課後小組討論,還有就是一些課程大小論文、pre等等。

像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偏實踐,很多課還要去學校外麵做調查!!

總之這個(ge) 一年製港碩讀下來,有時候真的壓力大到頭發一把一把地掉,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監督自己,白天實習(xi) 、晚上上課,誰再說港碩就是混子我真的要跟誰急!

不過,港校這邊人文關(guan) 懷做得確實都挺好,一些24h開放的圖書(shu) 館、自習(xi) 室真就24h開放,還會(hui) 貼心地準備墊子和小毯子。

而且港八大的圖書(shu) 館之間還是互相聯通的,全日製學生辦好JULAC圖書(shu) 證,就可以自由借閱任何一家圖書(shu) 館的書(shu) 籍,還可以在非考試高峰期自由預約各家圖書(shu) 館的自習(xi) 座位。

除此之外,我個(ge) 人認為(wei) 港校這邊教育培養(yang) 定位就蠻清晰,本科和碩士階段學生,會(hui) 重點指導就業(ye) 能力,在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xie) 上都很實用,而科研學術任務主要放在phd身上。

港校綜合排名強,一個(ge) 是學校平台+師資(聘任製,給的薪資待遇非常高),另一個(ge) 其實就是學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這兩(liang) 項得分和指數高,在QS和THE榜單就比較占優(you) 勢。

相應的,港校整體(ti) 並沒有大力發展科研學術(至少是純理論型的學術),除了港大、港中文以及港城大各類學科建設比較均衡,其他幾所不管是排名靠前的港科大、港理工,還是靠後的浸會(hui) 、嶺南以及教大,重點發展、表現突出的學科都比較單一。

關(guan) 於(yu) 在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方向上的特點,港校和新加坡高校非常相似,都是學校平台非常強、學術科研偏應用型、然後學校生源質量普遍較高,這就導致港新高校的畢業(ye) 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都非常強,相應的內(nei) 卷現象也比歐美圈留學生更嚴(yan) 重。

以上就是我對於(yu) 在香港讀書(shu) 的一些主觀上的感受,下麵也給大家客觀地對比分析了香港讀書(shu) 的優(you) 劣勢,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同學起到參考作用。

香港讀書(shu) 的優(you) 勢

開放程度更高

香港目前仍然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整個(ge) 城市對外開放程度會(hui) 比內(nei) 地任何城市都高,而對於(yu) 大部分同學來說,在香港學習(xi) 的一兩(liang) 年所接觸到的國際化環境,其實已經完全夠用。

像我溝通過的一些內(nei) 陸一流大學本科學生,他們(men) 最終決(jue) 定去申請香港,其實也是基於(yu) 換個(ge) 環境、見見世麵的考量。

倒不是說港前三和內(nei) 陸一流大學之間真的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是兩(liang) 邊的名校氛圍還是很不一樣的,如果經濟上比較OK還是很值得去體(ti) 驗一下。

國際師資優(you) 越

港前三國際師資相比內(nei) 陸一流大學前麵已經提過了,不管是教授還是普通的老師,海外名校的學習(xi) 經曆更加普遍,而且這些國際師資通常也附帶了一些價(jia) 值很高的資源。

如果你後麵有繼續升學的打算,那這些國際頂尖名校的老師就是你的中間人了,你有機會(hui) 近距離跟他們(men) 接觸,甚至可以請老師給你寫(xie) 海外名校的推薦信。

教學體(ti) 製自由

港校對於(yu) 學生的管理寬鬆,老師的教學也不會(hui) 受到過度幹涉,整體(ti) 的氛圍是比較自由的。不過這種自由的氛圍下,就需要大家有極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香港讀書(shu) 的劣勢

教育成本過高

單拿學費來說,夠我在大陸讀好幾個(ge) 碩士了,然後租個(ge) 房啥的,一年25萬(wan) 朝上的費用(現在還在漲),畢竟不是普通家境的學生可以一次性負擔得起的。

生源質量不均

熱門專(zhuan) 業(ye) 競爭(zheng) 確實很激烈,難度不一定低於(yu) 我們(men) 上內(nei) 陸一流大學,但因為(wei) 篩選學生的標準很多,學位也普遍偏向應用實踐而非科研學術,所以最後錄取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也有下限很低的,從(cong) 入學難度而言比較影響畢業(ye) 生口碑。

總體(ti) 資源匱乏

受限於(yu) 本土核心產(chan) 業(ye) 的輕量化,以及製造業(ye) 相關(guan) 資源的缺乏,港校的專(zhuan) 業(ye) 開設沒那麽(me) 全麵。

很多學生去香港留學主要還是瞄準商科和熱門理工科,然後就是不考慮就業(ye) 前景隻想獲得留學生身份和碩士學位的群體(ti) 了。

總而言之香港的總體(ti) 資源還是匱乏的,內(nei) 陸學生真的想留在當地確實沒那麽(me) 簡單,大部分還是要回流到內(nei) 陸就業(ye) 。

雖說現在港府新任特首也頒布了更開放的人才吸引政策,香港貌似缺人的背後,隱藏的是行業(ye) 分配不均、發展不平衡的劣勢。

如果你的專(zhuan) 業(ye) 不在特需人才領域範圍內(nei) ,所從(cong) 事的行業(ye) 也不是金融、商業(ye) 等高薪領域(或者教師、律所等,同樣高薪但很難入行),真的是很難在香港生存下來。

所以對於(yu) 大陸普通家庭的學生而言,香港會(hui) 是一個(ge) 適合留學的地方,但不太會(hui) 是一個(ge) 適合留下來工作的地方,沒有家人幫襯的情況下生活壓力會(hui) 比你想象的更大。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 SMO Senior奧數第二輪考試參考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

英國含金量最高的物理競賽BPhO怎麽樣?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