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ong) 中考結束後,就陸續有一些新高一甚至新初三學生來我們(men) 這裏谘詢美本留學。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發現少數南京本地家長的留學意識,終於(yu) 開始抬頭了。目前聽到的是,已經不少家長從(cong) 初一,甚至從(cong) 小學開始,就給孩子做了留學的前期規劃。包括從(cong) 小培養(yang) 孩子的英語原版閱讀能力,英語口語能力,英語詞匯量等。
南京已經有初一的孩子托福考了滿分120分,也有不少孩子因為(wei) 從(cong) 小的刻意培養(yang) ,英語口語也已接近母語水平。這種底子的孩子,往年大概率隻有在一線城市才能有機會(hui) 接觸得到。雖然這水平的孩子在南京還是少數,但是這是一個(ge) 很好的苗頭,因為(wei) 這也代表了國內(nei) 二線城市學生的競爭(zheng) 力,未來也會(hui) 逐漸向一線城市看齊。
這個(ge) 現象,我覺得主要歸功於(yu) 整體(ti) 出國家庭的精英化,還有就是家長的80後化(也就是所謂的Y世代)。目前來說,80後已經成為(wei) 目前小學和初中孩子家長的主力人群。這一代人從(cong) 小的生活條件就已經比較優(you) 渥、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度高、周邊出國留學的親(qin) 戚朋友同學同事比例遠比70後為(wei) 多、也因為(wei) 受互聯網的影響大,接受新事物的意願也比較濃厚。
所以這代人的夢想,已經不是能不能吃飽,而是讓下一代,甚至下下代,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能達到這個(ge) 目的,不隻是能夠留下足夠的財產(chan) 這麽(me) 容易,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社會(hui) 地位和長久的謀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活得更好,對自己人生中有更多的選擇。
硬實力就不談了。能給到兒(er) 女的軟實力之首,不外乎就是教育。但是經曆過高考這座獨木橋的家長,都能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國內(nei) 的競爭(zheng) 和學曆至上的氛圍。與(yu) 其讓孩子這麽(me) 卷,還不如走一條相對保險的路。畢竟高考沒有什麽(me) 捷徑,但是出國隻要有前瞻性,比別人提早做好準備,優(you) 勢就非常明顯。
這種情況,也造就了出國黨(dang) 的精英化。家庭以高知為(wei) 主,而出國的孩子不再是為(wei) 了逃避高考,而是一群進可攻退可守的優(you) 秀人才。這些孩子到了國外,各自大放光芒,嶄露頭角。據我所知,我們(men) 的學生在美國大學裏麵,在學術上,尤其在理工科的學習(xi) 上,都大幅度碾壓本地學生。以美國的研究生為(wei) 例,過去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所有就讀研究生的總數中,有37%都是中國人。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純粹留學本身的意義(yi) 已經沒有往年含金量高了。因為(wei) 大家都知道,有些學校,甚至有些國家的留學,其實相對是比較水的。現在要出國,首先就是要奔著名校去,不然投資回報率可能都不劃算。在人人目標美國前50,英國G5,連多倫(lun) 多大學都在精英鄙視鏈底端的競爭(zheng) 下,血流成河是無可避免的。這時候,家長和孩子有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就至關(guan) 重要。
以南京貝賽思學校為(wei) 例,這屆新11年級(新高二)學生,有多位手上已經有8-9門AP考試高分了。而且他們(men) 還有著母語水平的英語。這種學術水平已經媲美全世界最有競爭(zheng) 力的學生。
我問了部分貝賽思學校的學生,他們(men) 是如何達到這麽(me) 高的成就?發現他們(men) 不少都有國外學習(xi) 經曆,或是從(cong) 小有接受課外外教的培養(yang) ,又或是從(cong) 小有老師帶著做英語原版閱讀,已經讀過數百本或甚至更多的原版小說。
在同齡人還在準備托福和SAT的時候,他們(men) 的時間都已經在背景提升上了。比如因為(wei)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語言上,南京貝賽思的模擬法庭隊,在主力都是高一(10年級)學生的情況下,今年參加了世界級比賽,一舉(ju) 拿下了第22名的成績,甚至超越了UWC常熟的隊伍。
我可以清楚的預見到,未來的天下,不是給走尋常路的人;未來的天下,是給提早準備好的人。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各位的持續關(guan) 注,我們(men) 下次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