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法案被推翻 美國大學或迎來招生洗牌

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招生案中推翻了長達近60年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宣布申請者的族裔將不能作為(wei) 大學招生中的考慮因素。

圍繞平權法案近十年的爭(zheng) 論

2014年,非營利組織公平錄取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將哈佛和北卡教堂山告上法庭,認為(wei) 其在招生中考慮族裔情況而對亞(ya) 裔申請者造成了歧視:成績一般的少數族裔獲得了頂尖大學的錄取,而一些成績優(you) 異的亞(ya) 裔申請者卻被拒之門外。

2019年,波士頓聯邦地方法院駁回了針對哈佛大學招生程序的訴訟。而後,美國第一巡回上訴法院再次維持了下級法院的裁決(jue) 結果,這也促使公平錄取學生組織在2021年2月將該案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這場近十年爭(zheng) 論的本質也正是大學招生中所實施的平權法案。

平權法案自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執行,旨在消除對少數或弱勢群體(ti) 的歧視,美國大學在招生中會(hui) 給予非裔、拉丁裔及低收入家庭申請者等少數群體(ti) 一定的優(you) 先權。

此次判決(jue) 認為(wei) ,“在招生過程中,個(ge) 人的族裔永遠不能被用來對他產(chan) 生負麵影響。”首席大法官約翰·G·羅伯茨認為(wei) ,盡管大學聲稱申請者的族裔在錄取中並不會(hui) 造成負麵結果,但在招生這場零和遊戲中,給一部分人優(you) 待就勢必意味著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

最高法院此次裁決(jue) 無疑將給美國高等教育界帶來顛覆性影響,但人們(men) 對這一結果早有預期。早在特朗普任職時期,他就支持大學在錄取中采用族裔中立政策。而此次支持廢除平權法案的6位大法官,其中3位均任命於(yu) 特朗普任職期。基於(yu) 此,美國輿論此前普遍認為(wei) 平權法案將被終結。

在此之前,包含加州、亞(ya) 利桑那、密歇根等在內(nei) 的9個(ge) 州已禁止公立大學在招生中使用平權法案。

大學將繼續尋求方法確保多樣性

美國大學申請係統Common App今年5月底即宣布該平台於(yu) 今年8月起允許大學選擇隱藏申請者的族裔信息。這一決(jue) 策正是為(wei) 了應對今天的裁決(jue) 結果,避免大學在錄取時受到基於(yu) 族裔問題的起訴。而平台同時表示將繼續收集學生族裔信息,以了解不同群體(ti) 的申請趨勢。由於(yu) Common App本身並不參與(yu) 招生,因此不太可能成為(wei) 訴訟的目標。

許多大學都第一時間發表了聲明,對裁決(jue) 結果感到失望的同時,大學們(men) 表示將研究這份237頁的裁決(jue) 書(shu) ,積極尋找新的方法,繼續確保多樣性這一大學教育發展的基石。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校長凱文·M·古斯基埃維奇表示:“學校仍會(hui) 堅定地致力於(yu) 匯集那些擁有不同觀點和生活經曆的有才華的學生,並繼續為(wei) 北卡羅來納州及其他地區的人們(men) 提供可負擔的高質量教育。雖然結果不如我們(men) 所希望,但我們(men) 將仔細審查最高法院的決(jue) 定,並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驟以遵守法律。”

包括校長勞倫(lun) 斯·S·巴科和即將接替他的克勞丁·蓋伊在內(nei) 的一群哈佛管理者也寫(xie) 道:“推動進步和變革所需的教學、研究和創造力需要辯論和分歧,多樣性和差異對於(yu) 學術卓越至關(guan) 重要。為(wei) 了培養(yang) 適應複雜世界的領導者,哈佛必須錄取並教育能夠反映並經曆人類經驗不同方麵的學生群體(ti) 。”

包括美國教育部、美國教育委員會(hui) 、美國大學招生協會(hui) 等多個(ge) 機構和組織均表示,將為(wei) 大學提供相應的法律幫助和支持,共同探討應對的措施和方法。

對大學申請的長遠影響

裁決(jue) 結果將對在校生和未來的申請者帶來哪些實質的影響,目前還很難預測。

但從(cong) 過往經驗來看,當加州於(yu) 上世紀90年代宣布廢止平權法案時,加州大學的非裔和拉丁美裔學生出現了大幅下降。此後,加州大學係統還投入了五億(yi) 美元用於(yu) 多元化努力和觸達更多的學生群體(ti) ,試圖減輕禁令帶來的負麵影響,目前非裔和拉丁美裔學生總數在UC係列的大學中的比例是恢複到比較穩定的20%以上。

機構合夥(huo) 人Mia老師認為(wei) ,短期來看,裁決(jue) 可能會(hui) 對亞(ya) 裔美國申請者帶來利好,特別是弗吉尼亞(ya) 大學、北卡教堂山等公立大學的錄取可能更為(wei) 明顯。但從(cong) 長遠來看,如果大學重回很多年前被白人麵孔占據的時代,社會(hui) 政治地位不占優(you) 勢的亞(ya) 裔群體(ti) 的體(ti) 驗會(hui) 是怎樣將很難說。

另一方麵,這一政策恐怕對於(yu) 國際申請者影響不大。機構合夥(huo) 人Ming老師表示,絕大多數美國頂尖私立大學本科新生的國際生錄取比例一般在12%左右,占比曆年都相對穩定,且國際生和上述政策所討論的學生群體(ti) 並不在一個(ge) 競爭(zheng) 池子中;該法案的決(jue) 定雖然是“普適”的,但並沒有針對美國境外的國際生的錄取標準提出具體(ti) 的建議,大學招生辦還是有足夠靈活的空間在錄取時在地區上的維度做合理的權衡與(yu) 分配,保證招收的每一屆學生總群體(ti) 背景的多樣性和全麵性;該法令雖然是在製度上廢除了將申請者的族裔作為(wei) 大學招生中的考慮因素之一,但在操作層麵上,招生辦在新法律語境下做到合規的同時,平衡美國國內(nei) 申請者種族、地域以及階級等多樣性指標的過程中是否會(hui) 導致對國際學生總數造成擠壓,我們(men) 還有待觀察。

Ming老師還指出,這一極具爭(zheng) 議的決(jue) 定影響的將不僅(jin) 僅(jin) 是大學招生。這個(ge) 長達半個(ge) 世紀的法律先例被推翻也向社會(hui) 傳(chuan) 遞了一種信號,影響社會(hui) 的更多層麵,比如就業(ye) 、公司內(nei) 部晉升、一部分政府補貼和社會(hui) 福利的申請、公司多樣化的招聘政策等。另外不可忽視的是法案被推翻後對公共輿論和公眾(zhong) 態度會(hui) 產(chan) 生一定的引導甚至是誤導。和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即多樣化、公平、包容)相關(guan) 的一係列多樣性的主張和相關(guan) 政策在長遠來看可能會(hui) 收到更多的負麵影響和衝(chong) 擊。

“可以類比國內(nei) 的高考,高考政策中也會(hui) 對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的考生有一些加分,因為(wei) 確實存在教育資源不對等的情況。而美國大學的申請者也是同樣,由於(yu) 社會(hui) 背景的原因,一些群體(ti) 確實擁有更少的資源,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當下排除這些因素去篩選,隻有平等,而非公平。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大學將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nei) 致力於(yu) 保護和提升學校的多樣性。很多人此前預想大學可以通過額外的討論身份背景以及多元性的文書(shu) 來獲取學生的族裔信息,但裁決(jue) 明確警告大學不要使用文書(shu) 作為(wei) 族裔招生的替代手段。因此大學有可能需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如家庭所在的街區、世襲關(guan) 係等。而這是否會(hui) 帶來新一波的“反向”惡性競爭(zheng) ,目前尚未可知。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北京高考平均分Top60高中放榜

下一篇

申請LSE這個4個本科專業需要附加考試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