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平權法案後對中國學生的申請可能帶來哪三種影響?

從(cong) 昨晚開始,大家應該都被美國最高法院取消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新聞刷屏了,我圍繞這個(ge) 問題總結說明一下相關(guan) 信息點和我的思考。

一、什麽(me) 是平權法案

平權法案,主要是指在大學錄取、求職過程中,在諸多考慮因素裏(分數、體(ti) 育、推薦信、課外活動等),明確將「種族」也作為(wei) 一個(ge) 衡量標準,對於(yu) 某些少數族裔(主要是非裔、拉美裔還有印第安裔),可以適當優(you) 先。

二、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訴平權法案

在AA法案之下,因為(wei) 在大學錄取中對少數族裔的優(you) 先,使得非少數族裔學生感受到了錄取不公平,讓自己的利益受損。比如前段時間就有個(ge) 新聞說某美國華裔SAT高分申請6所頂級名校未被錄取,學生哭訴原因是亞(ya) 裔錄取分數高,如果是黑人早就錄取了。

然後出現了這麽(me) 一個(ge) 人,叫做Edward Blum,專(zhuan) 門為(wei) 保守派搞訴訟的。2013年與(yu) 2016年,Edward Blum找到了德州一個(ge) 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拒了的白人學生,一路打官司到最高法院,聲稱是因為(wei) 學校錄取考慮了族裔,這個(ge) 學生受到了反向歧視,因此沒被錄取。

後來,2016年Fisher vs. University of Texas高院判決(jue) 該學生沒有受到歧視,同時確立了高校錄取中仍然可以使用AA,即可以考慮族裔,但必須是諸多考慮因素之一,且不能是決(jue) 定性因素——即不能因為(wei) 是某族裔而錄取,但可以在學習(xi) 成績、經濟條件、社會(hui) 階層、課外活動等諸多美國高校錄取考慮的因素中間也加入族裔。

Fisher案失敗後,Edward Blum沒有放棄,他想到用少數族裔來起訴AA,即用亞(ya) 裔學生的名頭來起訴。於(yu) 是,Edward Blum搞了一係列麵向亞(ya) 裔的“XX大學不公平”網站,比如針對哈佛的:https://harvardnotfair.org/內(nei) 容大同小異,都是你有沒有因為(wei) 哈佛的歧視而沒進哈佛,你有沒有因為(wei) 耶魯的歧視而沒進耶魯。

通過這些網站招募,建立了一個(ge)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組織,為(wei) 匿名的亞(ya) 裔學生(之前Fisher是實名控告,SFFA變成了匿名)控告美國高校AA是逆向歧視,最後到高院的是控告哈佛和北卡。

昨天,最高法院判決(jue) 結果公布,九個(ge) 大法官以6比2和6比3的投票,裁定了哈佛和北卡(一個(ge) 公立一個(ge) 私立,是故意選定的訴訟對象)在招生過程中以「種族」作為(wei) 錄取考量因素違憲,從(cong) 此推翻了AA法案在美國社會(hui) 的效用。

三、關(guan) 於(yu) 種族因素和多樣性的討論

AA法案在1960年代頒布後,曾經多次遭到過挑戰。1978年,最高法院就在Bakke案中就麵臨(lin) 過AA是否違憲的挑戰。當時支持的大法官覺得,因為(wei) 黑人等種族曆史上受苦太多了,後代起點低,咱們(men) 現在為(wei) 了追求結果平等,需要過程傾(qing) 斜一下,算是白人對其它種族的補償(chang) 。

但反對派找到了反駁的理由:1978年以後出生的白人孩子沒有迫害過少數族裔,憑什麽(me) 要讓他們(men) 成為(wei) 補償(chang) 的犧牲品?這個(ge) 時候,當時溫和保守的大法官鮑威爾,推出了另外一個(ge) 概念,即「多元化」。美國是個(ge) 多種族移民國家,曾經軍(jun) 隊裏的種族歧視,很大影響了士氣,讓黑人也有晉升空間,實現了多元化以後,士氣和戰鬥力都增強了,可見多元化是個(ge) 好事兒(er) 。

所以,在學校搞AA,不是為(wei) 了偏向誰,而是為(wei) 了促成多元化這個(ge) 好結果。隨後鮑威爾大法官投下了關(guan) 鍵支持一票,AA政策5-4險勝。從(cong) 此以後,AA的合理性解釋轉移為(wei) 「多元化」,也就是我們(men) 在大學招生過程中聽到的高頻詞:Diversity。

現在的大法官羅伯茨直接推翻了「多元化」這個(ge) 基石。判決(jue) 書(shu) 寫(xie) 道:之前我們(men) 總是說,招生錄取時引入種族因素,有助於(yu) 構建多元社會(hui) ,促進不同思想的碰撞。但問題是,這些價(jia) 值都比較模糊,我們(men) 法院不能清楚判斷某某政策是否能實現這樣的目的。

判決(jue) 書(shu) 甚至還認為(wei) ,哈佛和北卡等學校采取的AA政策,實際上產(chan) 生了負麵的種族效果,因為(wei) 實際上它在強化不同種族學生的刻板印象。很多支持AA的人,說不要覺得優(you) 先錄取某些種族的人,是對其它種族學生的歧視,而應該認為(wei) 這是社會(hui) 的共贏,因為(wei) 實現了多元化。但是,總體(ti) 上錄取過程接近於(yu) 零和博弈,錄了一個(ge) 學生,就是無形中擠掉了另外一個(ge) 學生。

五、推翻AA法案對於(yu) 中國學生的錄取影響

我考慮了幾種預測邏輯,各有各的道理。第一種最大可能性的預測:沒有影響。

這個(ge) 預測的邏輯基礎來自於(yu) :國際生在招生比例中是單獨拿出來考慮的,種族通通定義(yi) 為(wei) 國際生,這也是大部分學校目前的統計處理方式,不因取消AA政策作調整。AA法案最初的設定是平衡美國國內(nei) 各族裔的入學比例,1960年代開始,那個(ge) 時候的美國大學還基本沒有什麽(me) 國際生,21世紀以後,國際生尤其是本科國際生才逐漸多起來,而國際生的出現更多是基於(yu) 多樣化這個(ge) 概念的,統計的時候國際生可以合並視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出現,比如斯坦福2022級新生的種族統計如圖:

深度解析|廢除平權法案後,對中國學生的申請可能帶來哪三種影響?

斯坦福的本科國際生比例為(wei) 11%,亞(ya) 裔(美籍)占比26%。還有一個(ge) 需要提醒的事實是,加州其實是從(cong) 1996年開始就停用了AA政策,也就是說斯坦福這個(ge) 入學比例分配很有可能作為(wei) 頂尖私立大學的一個(ge) 分配模板。

第二種可能是:國際生稍微獲利

因為(wei) 推翻了AA政策,非裔和拉丁裔的入學比例降低,這部分降低的份額被白人+亞(ya) 裔+國際生瓜分了。按照這個(ge) 邏輯,即使出現了這個(ge) 可能性,我認為(wei) 國際生的獲利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wei) 就像獅子分食一樣,得喂飽了前麵的白人+亞(ya) 裔,國際生才能上去喝點湯。

第三種可能是:國際生甚至要吃虧(kui)

雖然推翻了AA政策,但是這個(ge) 一錘定音來自於(yu) 那9個(ge) 大法官,民間的聲音還是黑命貴,甚至包括大學本身的態度。把少數族裔的名額砍了,他們(men) 會(hui) 可勁的鬧事,而且他們(men) 非常擅長這個(ge) ,所以學校要再做一次平衡,原來分配給少數族裔名額不能顯著降低,官司打贏了本來成績好的白人+亞(ya) 裔總要適當多給一些,那麽(me) 多給的名額隻能從(cong) 國際生本來的這個(ge) 蛋糕裏往外切了。下麵截圖是第一時間哈佛官網的彈窗截圖,是不是那個(ge) 味。

深度解析|廢除平權法案後,對中國學生的申請可能帶來哪三種影響?

六、其它

中國高考有一種降分錄取方式叫做:定向委培。設置的本意是降低分數錄取一些學生,畢業(ye) 以後返回推送的企業(ye) 工作,很多偏遠農(nong) 林地礦類的企業(ye) 都有這種名額。

每年都會(hui) 有學生通過這種定向委培的方式考入省會(hui) 城市的大學,甚至一線城市的大學,畢業(ye) 後,你猜有多少人回到了原來的企業(ye) 效力工作?幾乎沒有。稍微懂國情的應該都知道,名額從(cong) 一開始就不是在尋找真正回來效力的人,一開始就被當地有權勢的人分掉了,盡管他們(men) 搶名額的時候也是信誓旦旦要學成歸來貢獻力量的。

我說這個(ge) 事的目的在於(yu) ,我們(men) 基於(yu) 美好願望的路徑設置,最後總是被其它人利用而落空。

在如今的大環境下,AA政策也是一樣。

仔細觀察,那些聲音最大的AA擁護者,通常不是缺乏教育資源的人,相反他們(men) 的教育資源都還不錯,隻不過他們(men) 要利用這個(ge) 政策,為(wei) 自己謀取額外的加分。

以種族為(wei) 載體(ti) ,挑動族裔的矛盾從(cong) 而使得自己獲利,這是少數族裔上層人的選擇,也是上層人的特權。但是真正的AA政策想要惠及的是什麽(me) 人,是整體(ti) 的少數族裔,而不隻是會(hui) 利用規則的少部分上層少數族裔。

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廢掉AA完全合理。

那麽(me) 還有一個(ge) 問題,AA也好,反AA也好,大家的訴求都是「公平」的問題。

AA是以種族為(wei) 載體(ti) ,以種族的維度來討論怎麽(me) 切蛋糕。大家都聽過大學錄取形式裏麵有一種叫做Legacy Admission,即校友錄取,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是哈佛校友,小孩優(you) 先被錄取。這種錄取比例在哈佛占到了33%(2010-2015的統計),再算上學生運動員、捐贈等,哈佛白人學生中有4成多是以這樣的方式進了哈佛。

所以,為(wei) 什麽(me) 不從(cong) 這裏麵去切點蛋糕?為(wei) 什麽(me) 之前這麽(me) 長的時間,大家吵了幾十年,都沒想到過不要再糾結在這個(ge) 種族分配的問題上了,而是換個(ge) 思路切蛋糕呢?

再直白點,非校友群體(ti) 大家一起團結起來,無論白的黑的或是亞(ya) 裔,一起要求哈佛從(cong) 校友錄取的那個(ge) 大塊蛋糕裏往外切啊。

可是幾十年來從(cong) 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當然是有其必然原因:種族隻是表麵的劃分,社會(hui) 階層才是實質的劃分。上層人掌握話語權,引導所有人按照種族的維度來豎切社會(hui) ,目的是讓社會(hui) 下層人無法真正團結起來,而讓上層可以維持現有秩序持續得利。

從(cong) 貧民窟出來的黑人,發達以後第一時間就搬去了高檔社區居住,就像拿到了定向委培的那些人,再也沒有回去過。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考名校一定要知曉的事情

下一篇

芬蘭移民首選專業-護理專業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