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號晚上最breaking的news應該是美國最高法院以6:3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考慮種族因素的招生政策違憲,至此耗時三年半的訴訟案塵埃落定,從(cong) 法律層麵對大學招生的平權運動進行了否定。
隨後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標題使用了諸如“翻天覆地”、“變天”、“贏麻了”、“改寫(xie) 曆史”等字眼,上次看到這樣密集的標題還是,前兩(liang) 天QS排名剛公布的時候。所以也難怪我們(men) 這行總是會(hui) 出現“史上最難申請季”、“史上最冷申請季”,在這裏,時間流逝的速度和方式極其獨特。
還有一波人因為(wei) 沒看清標題或者概念混淆,胡亂(luan) 狂歡了一把。亞(ya) 裔跟中國學生是兩(liang) 個(ge) 概念,中國國籍的申請人不受這個(ge) 判決(jue) 結果的影響,繼續待在international students這個(ge) pool裏麵被審核。
另外,這場訴訟的獲利者不止是亞(ya) 裔,還有白人,是目前美國大學學生群體(ti) 中占比最高的兩(liang) 個(ge) 群體(ti) ,隨便打開一所Top50學校的官網,在Ethnicity這個(ge) 欄目下,Asian American和White基本會(hui) 占據60%的比例。這裏隻是羅列事實,並沒有進行judge,也並不是要表達:“都已經占比最高了,為(wei) 什麽(me) 還要去訴訟”的觀點,在文章的結尾,我會(hui) 對此表達自己的看法。
01大學表態
Decision剛出半天,諸多大學就發郵件進行了表態,目前來看,不支持裁決(jue) 的占多數,對於(yu) 大學來講,這種變化是,麻煩的。其實教育、公平、種族,這三個(ge) 話題,一個(ge) 比一個(ge) 麻煩,一個(ge) 比一個(ge) 複雜,尤其是這三個(ge) 話題都跟政治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無論是scholarly governance(學者治校)還是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管理治校),無論是百年前學校在宗教和王權之爭(zheng) 中的站隊,還是百年以後州政府、聯邦政府對於(yu) 公立大學、私立大學軟硬兼施的影響,大學自己優(you) 先考慮的,是大學的利益,沒有一所大學希望主動交出決(jue) 策權,區別在於(yu) 不同大學麵對掣肘時選擇的策略。
精英大學最初的招生要簡單很多,幾個(ge) 特定的高中就可以解決(jue) 送生問題,而從(cong) 歐洲大陸來的學子主要靠推薦信和麵試來解決(jue) 審核的問題,數學、文法、修辭是最主要和基本的prerequisite,當然,如果你的family name足夠響亮,也可以跨過很多審核標準。隨著美洲大陸的現代化進程加速,掙脫宗教束縛的意願逐漸強烈,不同的培養(yang) 方針和計劃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當然,這其中也有教權與(yu) 王權之爭(zheng) 給予大學的額外便利。
學生隊伍壯大之後,錄取工作量和標準變得越來越多,以及學者治校下對於(yu) 學術水平弱的紳士們(men) 的不滿,催生了標化考試。一段蜜月期之後,猶太人問題開始出現並逐漸變成美國高等教育界的公開議題,跟這次爭(zheng) 議類似,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依然是哈佛大學,而如果從(cong) 實際數據來講,當時的哈佛在猶太學生的招收上反而比普林斯頓與(yu) 耶魯generous得多,怪隻怪哈佛太愛講,把比例說了出來。
一旦涉及到種族、配額,矛盾就容易清晰化,這是上一波猶太裔學生問題帶來的經驗與(yu) 教訓,所以我們(men) 常說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holistic review,其實包含了陽的一麵——全人培養(yang) ,以及陰的一麵——模糊化,這兩(liang) 者動態組成了holistic review本身,學校需要在自己設計的錄取標準中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02第一個(ge) 受影響的可能是標化考試
雖然這次裁決(jue) 並不會(hui) 從(cong) 根本上改變美國大學的招生政策,至少接下來幾屆都不會(hui) 有什麽(me) 實質改變,可能訴訟會(hui) 增加,畢竟有了法律依據,但是這樣的訴訟最終能夠讓原告如願進入某些大學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一旦進入法律流程,就有得等了,以往的多起申請人訴大學案,最終宣判的時候學生也已經畢業(ye) 很多年了。
但不可否認這次最高法院的判決(jue) 還是會(hui) 對大學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我能想到的第一點便是:原本打算恢複標化強製要求的學校可能要繼續實行標化可選(test optional)甚至不看標化(test blind)的policy。
該案件中最紮眼的一個(ge) 數據是哈佛錄取的不同種族學生的SAT均分相差很大,亞(ya) 裔比非洲裔高了100多分,這就是solid evidence,而如果這個(ge) 部分缺失或者至少不齊全,那可以argue的空間也就更大了。有些人說標化不能體(ti) 現學生的學術能力或者智商,此時都不需要大學跳出來反駁,college board也會(hui) 坐不住的,畢竟是當家產(chan) 品。加州大學提前宣布不再要求標化,主動權收回的足夠迅速,眾(zhong) 所周知,加州大學在接下來的幾屆需要解決(jue) 前兩(liang) 年擴招帶來的問題,而在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時候,占最高比例的群體(ti) 必然會(hui) 受到影響,而加州本身的亞(ya) 裔也多,不受波及才怪。
Common app在裁決(jue) 之前就宣布大學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在材料中隱藏填寫(xie) 申請人的種族信息,當時被稱為(wei) 是進步之舉(ju) ,在我看來是提前幫大學想好了表態方案,畢竟作為(wei) 平台來講,大學們(men) 是common app的大客戶,後麵U.S.News會(hui) 不會(hui) 隨機而動,把它作為(wei) 排名的新因素,就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吧。
申請人可以根據特定大學對這次最高法院裁決(jue) 的表態來決(jue) 定是否要在材料中凸顯自己的種族,如果是強烈反對該決(jue) 定的大學,申請人完全可以在小文書(shu) 、主文書(shu) 、活動列表等部分暴露自己minority的身份,本來大學就喜歡看underdog逆襲的故事。而對於(yu) 獲勝的亞(ya) 裔一方,倒是也無需刻意隱瞞甚至造假,比如改姓氏。
雖然我不支持:“亞(ya) 裔高分是因為(wei) 隻會(hui) 考試,片麵發展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極端論調,但我真的覺得,亞(ya) 裔尤其是東(dong) 亞(ya) 三國的學習(xi) 高壓下的孩子們(men) ,可以稍微放鬆一些,從(cong) 高分陷阱裏爬出來,除了拿分之外,可以探索自己的其他興(xing) 趣。以及逐漸擺脫“快樂(le) 羞恥”,時不時地關(guan) 照內(nei) 心:“我真的快樂(le) 嗎?”並沒有錯,最近兩(liang) 年遇到的心理問題增多的學生高於(yu) 過去幾年,是一個(ge) 讓人擔心的現象。
03亞(ya) 裔的焦慮
這次裁決(jue) 的獲益者是白人和亞(ya) 裔,而對於(yu) 亞(ya) 裔群體(ti) 來講,我覺得有個(ge) 好的現象是:讓我們(men) 看到了亞(ya) 裔的團結,和對於(yu) 自我權利的爭(zheng) 取姿態。記得很多年前,跟一個(ge) 美高學生聊天,聊到他想做的個(ge) 人項目時,學生很明確要做一個(ge) “提高亞(ya) 裔男性在美國社會(hui) 地位”的項目,在美高兩(liang) 年讓他感受到亞(ya) 裔男是鄙視鏈的底端,在其上的是亞(ya) 裔女,而這也是他自己總結:“為(wei) 什麽(me) 中國學生到了美高就會(hui) 變成體(ti) 育生(癡迷健身)的一個(ge) 深層原因——身份焦慮和尋求認同”。
針對表達反對的大學,有一條很難辯駁的觀點是,社會(hui) 結構不平等所帶來的不公平現象。從(cong) 大學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來看,我們(men) 也很難反駁其對於(yu) 社會(hui) 進步、階層流動所帶來的正向作用。
具體(ti) 來講,出生的社區和家庭,可能已經決(jue) 定了某位同學所能享受到的基礎教育的水平,一刀切之後我們(men) 所要打造的社會(hui) 是一個(ge) 強者社會(hui) ,而人類是否需要一個(ge) 忽略弱者的強者社會(hui) ?
大學所強調的在申請人自己所處的context裏突破自我,是有別於(yu) 一刀切的標準而進行的篩選,而這種篩選其本質也是選拔“強者”,也就是從(cong) minority裏麵選他們(men) 的強者,所以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講,其實大學也不是真的博愛到什麽(me) 弱者都收,收歸和要培養(yang) 的也是弱者裏的強者,這也是一些minority直接對主流高等教育翻白眼甚至避之不及的一個(ge) 原因,在他們(men) 看來這等同於(yu) 馴化和文化侵略。
對於(yu) 亞(ya) 裔申請人來講,不可否認這是一個(ge) change,而change comes with consequences,但並未達到有些人所標注的引發revolution的地步,這個(ge) 更大的變化或許需要好萊塢來驗證。
04這些矛盾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其實不止是大學招生名額分配,一旦涉及到名額、分配這種社會(hui) 現實,任何群體(ti) 都會(hui) 產(chan) 生對抗,這是一個(ge) 零和遊戲,你多拿一些份額,證明我就會(hui) 少拿。福利社會(hui) 中勤勞致富的那批,跟主要以領取福利生活的那批的矛盾;老齡化社會(hui) 中領退休金的群體(ti) 和繳納養(yang) 老金群體(ti) 之間的矛盾;地球上過度開發和攝取資源的群體(ti) 和以自然界為(wei) 主要生存資料來源的群體(ti) 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men) 就是在這樣一個(ge) 爭(zheng) 奪的世界裏翻滾,喧囂甚至尖叫著。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