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大人文課怎麽(me) 做準備?
普遍來說,這種綜合的大人文課的難度會(hui) 比較大,學生一般會(hui) 覺得難。主要的原因在於(yu) 這類的課程一般會(hui) 綜合英語、曆史、宗教等兩(liang) 個(ge) 或多個(ge) 領域的知識,需要學生能融會(hui) 貫通地學習(xi) ,甚至要進行互相之間的比較。與(yu) 此同時,老師普遍的要求比較高,打分也相對嚴(yan) 格,所以得分不容易。
但是大人文課也有非常多的好處,一方麵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學科及其互相之間的關(guan) 係,另一方麵也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綜合文科思維。
對於(yu) 這樣有難度的大人文課,要怎麽(me) 做準備呢?
第一,明確自己要去的那所學校是不是要上這種綜合的大人文課(Humanities)。
第二,找學姐或學長詢問。例如:大人文課需要讀哪些作品?曆史部分的占比是多少?明確曆史是從(cong) 頭到尾的都學?還是曆史隻是圍繞所閱讀的幾本書(shu) 來講相關(guan) 的時代背景,並不是所有內(nei) 容都要學?因為(wei) 這兩(liang) 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曆史都要學,那要去學古代通史,或是近現代通史,要完整學下來。但如果學校隻是作為(wei) 時代背景了解,那學生可能隻去了解這一段時期的曆史背景就可以。所以這一塊可以去找學姐學長了解清楚。
第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準備——開始閱讀。這些大人文課的閱讀內(nei) 容相對來講都還是蠻有難度的,比方我們(men) 開篇提到的Peddie,要求閱讀6本古代的作品,雖然有翻譯版本、有注解、有老師來講解,但是,對於(yu) 一個(ge) 英語並不是母語的學生來說,仍然是有比較大的難度的。所以提前開始做這方麵的閱讀,尤其是古代這些作品,對學生到美高再去學大人文課會(hui) 比較有幫助。
給大家的閱讀建議:
莎士比亞(ya) 的作品每個(ge) 學校9年級基本都會(hui) 涉及到一本,有學校是《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有學校是《麥克白》,還有少量的學校可能會(hui) 涉及到《仲夏夜之夢》,或者是《威尼斯商人》,或者是《尤利西斯凱撒》,像Peddie學姐講她們(men) 學校就是學《尤利西斯凱撒》這本,但這個(ge) 相對來講小眾(zhong) 一些。《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和《麥克白》是比較常見的。
除此之外,大人文課普遍還會(hui) 要求學生讀《奧德賽》、《我在伊朗長大》等,這些也可以找來先看看。
第四,曆史背景的補充。在補充的時候,完全可以帶著學習(xi) 人文課的思維和思路來進行學習(xi)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可以去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是什麽(me) ,對書(shu) 裏的情節和人物產(chan) 生了什麽(me) 影響。
第五,非常重要的寫(xie) 作。無論是St. Paul's School、Cate School、還是Peddie School 等等,落腳點還是在寫(xie) 作上,所以寫(xie) 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wei) 它在最後GPA的占比會(hui) 比較高。
最後補充一點,有的學校雖然並沒有真的把英語和曆史非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來上Humanities的課程,但是有的課程裏邊也會(hui) 做一些小的綜合。
例如加州Webb這所學校,在9年級上的Civilization課程中,既有英語的文學作品,也會(hui) 涉及到曆史。
例如Governor's 9年級的曆史課,也有老師會(hui) 讓學生去讀相關(guan) 的文學作品,來理解那段曆史,寫(xie) 作的作業(ye) 也有一定的交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