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校園報紙《布朗每日先驅報》(Brown Daily Herald)進行的春季調查發現,布朗大學內(nei) 有38%的學生自己認為(wei) 是LGBTQ+,幾乎是2010年秋季首次調查中自稱非異性戀的受訪者比例 (14%) 的三倍。
無論是首次調查的數據結果,還是今年的全新數據,布朗大學LGBTQ+人群占比的兩(liang) 個(ge) 數字仍然遠高於(yu) 今年2月份蓋洛普調查公司的調查數據(2023年全美民眾(zhong) 中有7.2%的人是LGBTQ+)。
布朗大學近4成學生認為(wei) 自己是LGBTQ+
從(cong) 2022年春季開始,《布朗每日先驅報》提供了更多的性取向選擇,並允許受訪者選擇多個(ge) 選項,以更好地代表布朗大學LGBTQ+社區的多樣性。
在今年校園調查中,參與(yu) 調查的學生中有38%的學生不認為(wei) 自己是異性戀。除了異性戀之外,問卷中還包括同性戀(基本上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泛性戀、酷兒(er) 和“暫不確定”的選項。該調查主要針對性取向而不是性別認同。
然而,在今年春季的調查中,3.1%的受訪者認為(wei) 自己是非二元性別,1.8%的受訪者認為(wei) 自己是酷兒(er) 。
25屆布朗大學畢業(ye) 生約瑟芬·科維切斯(Josephine Kovecses)表示,這些數據變化與(yu) 近年社會(hui) 對LGBTQ+群體(ti) 觀念改觀有關(guan) 。
科維切斯說:“LGBTQ+群體(ti) 長期以來一直無法或不敢在申請中公開。最近社會(hui) 環境越來越歡迎和尊重LGBTQ+群體(ti) ,這樣的現狀讓人們(men) 更樂(le) 意敞開心扉地去表達,尤其是在布朗大學中。”
《布朗每日先驅報》多年來的民意調查問題選項也反映了這一變化。
2010年,學生隻有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和其他性取向可供選擇。直到2022年春季,調查中才添加了酷兒(er) 、泛性戀、無性戀和暫不確定的選項。
未來性少數群體(ti) 還有優(you) 勢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春季《布朗每日先驅報》民意調查中,在那些自我認定為(wei) LGBTQ+的學生中,隻有22.9%的學生將自己描述為(wei) 同性戀,低於(yu) 2010年秋季的46%。雙性戀是LGBTQ+受訪者中最常見的答案,其中53.7%的學生認為(wei) 自己是同性戀。
倫(lun) 敦大學政治學教授埃裏克·考夫曼 (Eric Kauffman)在 6 月份對 Fix 表示:“有兩(liang) 種理論,一種是社會(hui) 更大的寬容度,允許更多人出櫃,另一種是比爾·馬赫 (Bill Maher) 的說法,即LGBTQ+在一些年輕人中很流行。”
看著這裏,可能會(hui) 有同學/家長會(hui) 提出疑問,現在LGBTQ+群體(ti) 越來越壯大,未來LGBTQ+群體(ti) 身份在申請中還會(hui) 有優(you) 勢嗎?
誠然,不少美國大學為(wei) 了促進校園自由、多元化、包容性的環境建設,對學生多樣性設置了硬性的條件,使得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學生得以一塊互動和學習(xi) 。但是“多樣性”從(cong) 來都不是標簽越多越好,注重申請時材料的整體(ti) 統一性,把學生作為(wei) 一個(ge) 完整的人展現出來更為(wei) 重要。
隨著人們(men) 對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多樣性的認識不斷提高,以及社會(hui) 越來越開放、包容,我們(men) 可能會(hui) 看到更多的人自我認同為(wei) LGBTQ+。
但是,我們(men) 都不應該本末倒置,為(wei) 了所謂的申請優(you) 勢去謊稱或誇大自己“屬於(yu) ”某個(ge) 身份。隻有當身份這一個(ge) 屬性,能夠融合進你的申請文書(shu) 裏,補足你在申請材料中的profile,才有可能是一項加分項。
最後,無論何時何地,活出自我才是應該是我們(men) 生命的最優(you) 選。每一顆煙火,都有獨屬於(yu) 它自己的美。
Ref:
https://www.advocate.com/news/gallup-lgbtq-adults
https://www.browndailyherald.com/article/2023/06/lgbtq-student-self-identification-has-doubled-since-2010-according-to-herald-polling-data
https://news.yahoo.com/brown-university-38-percent-students-173553292.html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