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美國留學圈內(nei) 又發生了一件大事!被稱為(wei) “計算機神校”的CMU,居然不聲不響地取消了“傳(chuan) 承錄取”政策!
在其公布的最新通用數據集中,把校友關(guan) 係(Alumni/ae relation)對錄取的重要性“降級”了。顯示為(wei) “不考慮”(Not considered)!
意味著在2022-2023年申請季,CMU就不再把校友子女或親(qin) 屬這一因素納入錄取的考慮範圍內(nei) 。
換言之,Legacy Admission(傳(chuan) 承錄取)在CMU已經行不通了。就算你父母、你的親(qin) 戚是CMU校友,也並不會(hui) 成為(wei) 錄取過程中的加分項。
不久前哈佛大學被判違憲,不得在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錄取的公平性問題被光明正大地擺上台麵,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很多人也借此呼籲,傳(chuan) 承錄取這一錄取“潛規則”是不是也可以一並取消。
此次CMU的舉(ju) 動,是再次把Legacy Admission(傳(chuan) 承錄取)和教育公平的話題推到風口浪尖上。
01、CMU是“有預謀”地取消傳(chuan) 承錄取?
老師特意翻了CMU從(cong) 1999年開始發布的通用數據集,發現了一個(ge) 很有意思的事情。 數據顯示,在20多年前,校友關(guan) 係(Alumni/ae relation)在錄取中一直是“重要”(important)。
但在2021-2022申請季,這個(ge) 因素的重要程度開始發生改變,從(cong) “重要”變為(wei) “考慮”(considered)。直到在上一申請季,徹底變為(wei) “不考慮”。
這麽(me) 看來,CMU不再考慮校友因素並不是一拍腦袋決(jue) 定的事
而是事前經過試探,“有預謀”地進行。
無獨有偶,近期同樣取消Legacy Admission的還有匹茲(zi) 堡大學。
匹茲(zi) 堡大學的發言人 Jared Stonesifer表示:
招生人員其實早在2020年起,就停止在錄取中考慮申請人的校友身份。
可能看到這裏,還有很多家長和同學們(men) 一頭霧水。
Legacy Admission是什麽(me) ?
為(wei) 什麽(me) 傳(chuan) 承錄取的取消會(hui) 引起那麽(me) 多人關(guan) 注?
它和錄取公平性之間是什麽(me) 關(guan) 係?
取不取消對我們(men) 又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影響呢?
下麵,我們(men) 就來深入探討一下以上的問題。
02、傳(chuan) 承錄取美國名校“公開的秘密”
我們(men) 先來弄清楚一個(ge) 概念,什麽(me) 叫Legacy Admission(傳(chuan) 承錄取)。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看家庭出身”。如果申請人的父母或者親(qin) 戚是學校的校友,那麽(me) 學校就會(hui) 給予這位申請人更多的“關(guan) 照”。這是對校友子女的一種政策傾(qing) 斜,進行優(you) 先錄取。
所以就會(hui) 出現一種情況,某一個(ge) 家族大部分人都是彼此的校友,是某所學校的“死忠粉”。比如:特朗普一家都是畢業(ye) 於(yu) 賓夕法尼亞(ya) 大學 肯尼迪家族大部分都畢業(ye) 於(yu) 哈佛大學布什家族三代都畢業(ye) 於(yu) 耶魯大學
實際在美國名校的錄取中,傳(chuan) 承錄取早已成為(wei) 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通用數據集中的“校友關(guan) 係”恰恰就是傳(chuan) 承錄取的體(ti) 現。我們(men) 不妨看一組數據:普林斯頓大學2025屆畢業(ye) 生,傳(chuan) 承錄取學生占10%。 耶魯大學2025屆,傳(chuan) 承錄取學生占比14%。 賓夕法尼亞(ya) 大學2025屆,傳(chuan) 承錄取學生占比13%。
美聯社2022年對美國幾所頂尖大學的調查顯示,新生中有“傳(chuan) 承”關(guan) 係的學生比例從(cong) 4%到23%不等。
各位家長可能看到這樣的占比,對數字還沒太直觀的感受。
我們(men) 再來看看明顯對比錄取數據。
哈佛曾向最高法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學校有“傳(chuan) 承”關(guan) 係的申請人被錄取的可能性,約是普通學生的8倍
而且更多是偏愛白人,占據了傳(chuan) 承錄取學生中70%的比例。
因為(wei) 這種情況,少數族裔團體(ti) 前段時間把哈佛告上法院。
抨擊的點就是控訴哈佛在招生過程中,對校友和富有捐助者的子女給予優(you) 待。
控訴團體(ti) 直接表示:
“之所以有些人能夠進入名校,不是因為(wei) 他們(men) 有什麽(me) 成就,而是僅(jin) 僅(jin) 因為(wei) 他們(men) 的親(qin) 屬是誰。”
可見,美國精英名校在傳(chuan) 承錄取的“遊戲規則”下,“受益贏家”的比重比我們(men) 想象中的要多。
名校們(men) 更是樂(le) 此不疲地把傳(chuan) 承錄取作為(wei) 重要的招生手段。
申請人除了要拚實力、拚運氣,還得“拚爹拚媽”。
03、傳(chuan) 承錄取的本質是精英階層維係權利的手段
在以往很多人認為(wei) ,“傳(chuan) 承錄取”的最大用處就是為(wei) 了增加校友捐贈。
但普林斯頓大學社會(hui) 學和美國研究Shamus Khan教授,近期在《紐約時報》中表示:有證據表示傳(chuan) 承錄取,並不會(hui) 增加校友捐贈。
在錄取率日益下降情況下,傳(chuan) 承錄取率卻仍然保持高比例的趨勢。
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率約為(wei) 5%,但傳(chuan) 承錄取率卻高達30%。
這讓人非常不解,捐贈已經不能成為(wei) 傳(chuan) 承錄取的強有力證明;
為(wei) 什麽(me) 還要為(wei) 已處在資源優(you) 勢的白人精英家庭孩子,留出一條特殊錄取通道呢?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美國的精英教育是屬於(yu) 白人上層階級的“特權”。
在20世紀,隨著教育的放開,很多猶太人和天竺教徒也擁有了受教育的權利。
但無疑這會(hui) 把精英教育的蛋糕給分小了。
再加上猶太人向來聰明,如果單憑學習(xi) 實力去爭(zheng) 取教育資源,是非常占據優(you) 勢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wei) 了保證上層階級的受教育資源不被削弱,名校開啟了傳(chuan) 承錄取的製度。
這麽(me) 一來,精英家庭的後代也能繼續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占有優(you) 勢。
從(cong) 本質上講,美國的教育體(ti) 係是為(wei) 精英階層所服務的。
發展到現在,“傳(chuan) 承錄取”政策仍然是許多名校錄取中采用的手段,以此維護精英教育的“原汁原味”。
前任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Summers曾明確表示:
“傳(chuan) 承錄取是一所私立大學能夠長期保持其傳(chuan) 統原汁原味不改變的最重要的手段。”
耶魯本科招生主任Jeremiah Quinlan也在采訪時表示:
“考慮校友關(guan) 係是名校比較常規的操作,對我們(men) 目前為(wei) 耶魯校友子女提供優(you) 待的政策感到滿意。”
說句實話,優(you) 秀的人其實去哪都是去。
去哈佛也好、耶魯也好,他們(men) 考慮的隻不過是哈耶普斯麻選哪所。
但為(wei) 什麽(me) 他們(men) 仍然一脈相承地,選擇同一所學校呢?
隻因為(wei) 名校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麽(me) 容易進,優(you) 秀的人沒有想象中那麽(me) 少!
教育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任何人都不能百分百保證自己絕對能獲得名校大滿貫,offer名額被別人搶了是分分鍾的事。
而有些人確實是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
至少在一些如精英教育這類資源,在傳(chuan) 承錄取製度下,校友的子女會(hui) 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概率進入名校。
因此這種傳(chuan) 承其實並不完全出於(yu) 家族對某一名校的喜愛,更多是成了一種穩固自己階層地位的象征。
04、為(wei) 什麽(me) 有些學校對“傳(chuan) 承錄取”說不
看完上述的信息,我們(men) 其實能很清晰地感知到,傳(chuan) 承錄取其實就是“學二代”的特權。
而且在名校圈內(nei) ,這壓根不是什麽(me) 新鮮事,相反不考慮“傳(chuan) 承錄取”的學校可能還被認為(wei) 是“異類”。
在美國名校中,也有一些學校是堅決(jue) 表示自己不考慮傳(chuan) 承錄取的,比如有:
MIT、加州理工學院、JHU、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佐治亞(ya) 大學、UIUC、東(dong) 北大學、阿默斯特學院等學校
那麽(me) 這些學校,包括CMU為(wei) 什麽(me) 它們(men) 並不願意考慮傳(chuan) 承錄取呢?
在CMU負責招生工作近40年的已退休招生辦主任Mike Steidel表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申請人數和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發現不必太依靠於(yu) 給校友加分去篩選學生。
他說,從(cong) 公平和多元化的角度來看,由於(yu) 最高法院禁止在錄取決(jue) 定中使用平權法案等原因,傳(chuan) 承錄取會(hui) 更難獲得公眾(zhong) 的支持
從(cong) 這句話我們(men) 能剖析出,傳(chuan) 承錄取的作用之一就是為(wei) 了篩優(you) 秀學生。
有傳(chuan) 承背景的申請人,其父母或者親(qin) 戚受過高等學校教育,因此會(hui) 比一般普通學生父母更重視孩子教育,這些校友子女本身的素質和實力就很優(you) 秀。
但目前名校篩選基本都是優(you) 中選優(you) ,通過傳(chuan) 承錄取去實現選優(you) 這一目的就被削弱了。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ge) 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問題。
CMU發言人Peter Kerwin表示:
“每個(ge) 申請人都按照相同的標準進行評估,無論其校友關(guan) 係如何。CMU這樣做是為(wei) 了確保所有學生在錄取過程中的公平。”
而在CMU關(guan) 於(yu) 校友社區的網頁中,也是特別強調了Peter Kerwin所表示的這一點。
很明顯,“保證錄取公平性”成為(wei) 這些不考慮采取傳(chuan) 承錄取學校的最大原因。
05、傳(chuan) 承錄取真的隻有利於(yu) “特權學生”嗎?
討論到這裏,各位家長和同學對“傳(chuan) 承錄取”應該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
似乎看起來,傳(chuan) 承錄取如果對一部分人有利,那麽(me) 就會(hui) 削弱另一部人受教育的權利,擠壓了錄取空間。
但是傳(chuan) 承錄取真的是一個(ge) “偏心政策”,對於(yu) 普通學生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嗎?
其實不然。
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進入普林斯頓這樣的精英學校,而不是進入不那麽(me) 受歡迎的大學,對精英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men) 日後的收入並沒有多大影響。
但卻有一個(ge) 群體(ti) 因為(wei) 進入名校而獲得了階級的躍升、經濟的巨大增長。
這類學生是貧困學生、有色人種、父母沒有大學學位的學生等。
很多人的觀點都認為(wei) ,在傳(chuan) 承錄取政策下,是以犧牲這類群體(ti) 的學生為(wei) 代價(jia) ,去提高精英家庭學生的錄取。
但在傳(chuan) 承錄取下,一所精英大學中既有出身優(you) 越的學生,也有一些想借名校作為(wei) 階級跨越跳板的學生。
那麽(me) 這些普通學生的跨越從(cong) 何而來?
除了自身能力的提升之外,我們(men) 還可以囊括為(wei) 三種資本:
象征資本(與(yu) 著名機構聯係的價(jia) 值)、社會(hui) 資本(你的網絡價(jia) 值)、文化資本(接觸高地位行為(wei) 和習(xi) 俗的價(jia) 值)。
大家別忘了,大學本身就是一個(ge) 小型社會(hui) ,並不是單純講學習(xi) ,很多人的人際交往網絡、社會(hui) 關(guan) 係就是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
他們(men) 和擁有豐(feng) 富社會(hui) 、經濟資源的學生有聯係本身,就是一種階級跨越的儲(chu) 備資源。
普通學生也得益於(yu) 此。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所學校裏全部都是貧困學生:
這些名校還會(hui) 讓人如此瘋狂追求嗎?
大家希望尋找的精英階級的資源應該去哪尋找呢?
這還能實現階級的躍升嗎?
這是值得我們(men) 深思的部分。
06、傳(chuan) 承錄取將會(hui) 走向何方?
在上麵老師給大家從(cong) 不同角度,去分析了傳(chuan) 承錄取的影響。
那麽(me) 最後一個(ge) 問題就是“傳(chuan) 承錄取”要不要被取消呢?它將會(hui) 走向何方?
坦白說,老師認為(wei) 這不是一個(ge) 單純的教育問題,也包括了很多階級、體(ti) 製問題。
比起討論傳(chuan) 承錄取要不要取消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或許應該從(cong) 這個(ge) 現象引發的問題去考慮。
之所以引起爭(zheng) 議,是因為(wei) 有人有特權,有人沒特權,有人獲益,有人被損害了利益。
但是,是不是取傳(chuan) 承錄取之後就不會(hui) 再有“特權學生”?
並不會(hui) ,隻不過會(hui) 是換了另外一種形式,出現新的“特權學生”。
這是由美國大學的本質所決(jue) 定的,比起去考慮如何讓美國大學不成為(wei) “為(wei) 精英階層服務”的命題。
或許我們(men) 也可以考慮如何在特權的存在下,把利益被損害的那一方的權益提高,實現天平兩(liang) 端的相對平衡。
這是不是也是一個(ge) 新思維呢?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