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機經有用嗎?

SAT機考,因為(wei) 目前拿不到真題,出來個(ge) 新東(dong) 西:SAT機經。不少機構在轉。看了一下,按發布時間排序,第一家發的屬於(yu) 原創,後麵跟風的就大多是抄襲了。為(wei) 了節省時間,在此對SAT機考機經的態度和用處,一並說明如下:

1、SAT機經可能有用的部分

SAT機經可能有用的部分有兩(liang) 塊:詞匯+邏輯題脈絡;

詞匯部分:就是大家看看回憶的單詞,有沒有不認識的生詞;如果有,查字典,背一下;用處僅(jin) 此而已。

邏輯題脈絡:目前考生們(men) 的普遍反映,是閱讀Module2 Harder部分,題目的文本較長,時間有點緊,如果能提前知道一下邏輯類題目,如支持削弱題/補全論證題等的文本脈絡,會(hui) 對解題有幫助;前提是這些題目的考試回憶脈絡不能有錯誤或者疏漏的,否則對學生會(hui) 存在誤導。結合我們(men) 的《SAT機考閱讀邏輯題200練》,大家就會(hui) 發現,至少在GMAT的邏輯題裏,就多次出現同一背景主題的邏輯題,敘事思路略作調整後,就是一個(ge) 新題。

這也是我們(men) 對SAT機經不太推薦的重要原因,誤導性太強,會(hui) 直接幹擾考生的判斷,容易誤人子弟。

2、SAT機經可能有害的部分

老實說,我和幾位資深教師的討論結果,是SAT機經弊遠大於(yu) 利。有利的部分,就上述那一點,但有害的東(dong) 西,太多了。

(1)SAT是標化考試托福之後的進階型考試,考查的是能力而非記憶。眾(zhong) 所周知,對中國學生來說,SAT或ACT是托福之後的進階型標化考試,也就意味著托福沒有90+/100+的學生,沒必要輕易嚐試。作為(wei) 考試,SAT對閱讀和數學的能力考查是很顯著的,而機考則又是原有紙質考的升級版。這種考試,不是考學生能多記住幾個(ge) 機經答案的。

(2)機經屬於(yu) 考試回憶,殘缺不全,且極容易出現記憶混淆而帶來的誤導性。重現一下機經的創作過程:機構的幾個(ge) 大群,有老師有學生,大家考完後一起回憶都做了哪些題,然後再對對答案,再由機構老師整理發布。在這個(ge) 過程中,是沒有原題做參考的,都是純靠記憶。相當於(yu) 讓大家看2個(ge) 多小時《葵花寶典》,然後根據各人的記憶,整理出來個(ge) 殘缺版。這種秘笈版本,誰敢信,誰敢照著練,才是真狠人。君不見,“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若不自宮,也能成功”的例子?

PS:需要格外指出的是,這還是第一版原創機經的場景,而很多學生拿到手的,是不知道經曆過幾水抄襲改編後的版本。畢竟,各家都會(hui) 說自己的機經是首發原創。

(3)當目標高分的學生拿著機經當聖經的時候,已經與(yu) 高分Say Bye了。綜上所述,高分學生(1500+分)最需要相信的是自己考試時的現場判斷能力,而不是一份可能過了N遍水的殘次品上的參考答案和文本描述。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由於(yu) SAT機考是段落出題,和之前的紙質考文章出題差別很大。文章出題的時候,如果學生確實在考前讀過文章原文(紙考機經),知道文章觀點和實驗脈絡,確實會(hui) 加快解題速度,畢竟原文和真正考試中的改編文大差不差,最多是適量刪減。但SAT機考是段落出題,就寥寥50-150字,還可能一個(ge) 主題多個(ge) 敘事文本,如果學生在考試時發現,自己讀到的版本和看過的機經,敘事邏輯上出入很大,到底是信自己還是信機經?

行文至此,學生和家長就能明白,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推薦學生,除去看看SAT機經裏的詞匯外,其他內(nei) 容最好一概不看的原因了。

3、SAT機經的存活周期

最後,聊一下SAT的機經的存活周期。

我的理解,什麽(me) 時候通過技術手段可以攻克SAT真題了,SAT機經也就失去存在價(jia) 值了。現在之所以會(hui) 有機構搞機經,直接原因還是SAT機考可使用的題目太少。現有的官方8套加上機構的改編題,一輪備考還是夠用的,但第二輪備考,就基本沒題可做了。在此,直接@可汗學院、還有巴朗/普林斯頓/Kaplan等機構,題目出的有點慢,尤其是中國學生最關(guan) 注的閱讀題目。

至於(yu) SAT機考真題,一個(ge) 好消息,一個(ge) 壞消息。

壞消息是,目前我知道的技術手段還未攻克,需要再等等。好消息是,已經有老師可以去考試了。萬(wan) 裏長征第一步。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大學熱門商科碩士專業錄取要求

下一篇

IGCSE|A Level 化學入門必備詞匯(二)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