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一條很尋常的路,小初高然後大學和大廠。在學校打怪十來年然後進入職場打怪,路途看似一波三折但其實平穩絲(si) 滑,經曆著普通人的生命軌跡。
我像是堅定參考著所謂美國夢的中產(chan) 階級指南,通過中學博取大學入場券,然後在大學積累人脈和技術,最後流入大廠過上平穩滋潤的生活,早早開始存退休金。
這或許不是我心中的目的地,但是我當下路途的一道風景線。既然我在這個(ge) 資本社會(hui) 裏扮演著腦力工作者,那不妨趁熱分享一番白領的生存狀況,聊聊我和我身邊的白領。假期安排先聊聊愉快的假期,美國的節假日相比國內(nei) 更少,聖誕節感恩節這種舉(ju) 家團聚的假日也都隻有一天,但幾乎每個(ge) 月都有一天,一年有約十天國定假期,美股閉市我們(men) 就放假。
此外每個(ge) 人根據等級有不同長度的年假,我身邊畢業(ye) 生一般每年20天,工作幾年後升級到30天。我一年是標準的4個(ge) 禮拜,模仿同事在暑期休掉兩(liang) 整周,其餘(yu) 拆開用。有些公司會(hui) 把今年沒用完的年假打半折疊加給明年,而我公司現在不允許疊加年假,也就是鼓勵每年把假休完,不要攢著。我前陣看過一篇內(nei) 部報告,大概是研究了上萬(wan) 位白領後,發現每月多休息一天的人比少休息一天的人升職更快,換言之就是綜合效率更高,休假能提高小組的效率和產(chan) 出。
我的同事基本都有孩子,喜歡湊著學校的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所以寒暑假都是休兩(liang) 周長假的高峰期。有時候同事放假回來後,笑著感歎相比對付小孩、工作太令人愉快了。我今年去丹佛和畢業(ye) 典禮加起來5天,七月去瑞士和法國一周,八月和家人旅行一周,年末還計劃去韓國或歐洲玩一趟,所以雖然不如學生時跑得歡,但旅行的盼頭不少。
當然,假給足了也可能沒空休。我有朋友負責的項目趕進度不能休,也有投行IB的賣命人不敢休,還有給無限假期的公司,那就要自己掂量著休假,休多休少的人都有。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交易員和程序員的混合體(ti) ,所以工作時間圍著市場轉,而內(nei) 容的執行需要靠編程,算是十足的腦力工作,每天琢磨市場、分析算法、設計策略。
你問交易員的一天是什麽(me) 樣,那你最可能聽到的就是“每天都不一樣”,因為(wei) 每天的交易類型和市場狀態都不相同,每段時間重點攻克不同的業(ye) 務,玩明白了天天都有不同樂(le) 趣。這也是腦力工作者的特點,就是用腦力設計係統和策略後,帶來的收益細水長流後勁十足,於(yu) 是設計開發時也要格外用心,思考透徹、做對的選擇。
於(yu) 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格外重要。行業(ye) 喜歡孜孜不倦地培養(yang) 新人,因為(wei) 在深度和廣度上有認知的新人比能搬磚執行的有用很多,效率和準確率的微漲能帶來巨大收益。
所以,也不難理解公司對腦力工作者的身心嗬護較多,因為(wei) 好的狀態能把一周的工作壓縮成一天、把一個(ge) 月的摸索變成一周的高效探索。當然,一天的效率好壞在全職工作中不明顯,有時一周的工作都會(hui) 很慢,不過隻要平均效率在線、有時能出好點子和絕佳狀態,那就能在腦力工作群體(ti) 裏站住腳。
工作之餘(yu) 交易組的特點是閉市下班後,不會(hui) 有工作的事來敲門。於(yu) 是五六點下班後,我可以經營自己的花花世界,搞藝術讀論文參加活動打卡餐廳,怎麽(me) 高興(xing) 怎麽(me) 來,給自己充充電。用通俗的話講,我過著畢業(ye) 生標配的月光生活,上班時想怎麽(me) 賺錢,下班後想怎麽(me) 花錢,用紐約的資源和繁華充實自己的眼界和體(ti) 驗,這是做新人的快樂(le) 。
我的同事普遍成家立業(ye) ,工作之餘(yu) 還要投身家庭義(yi) 務。上司緊張地準備孩子考高中的家長麵試,同事要帶他的兩(liang) 個(ge) 小孩出去劃船,朋友要琢磨晚托班和上下班接送。但大家也會(hui) 保留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有人會(hui) 一早有網球比賽要晚到,周末去和別的城市比賽贏來了香檳酒,常有人下班時帶著頭盔或球拍去訓練,也有人堅持跑馬拉鬆。通勤和住房每天來去公司的通勤也是工作之外的一大塊時間。
交易組要每天要按時到公司,而在曼哈頓上班的通勤並不簡單,要考慮租房或買(mai) 房時、通勤時間就拉開了緯度。曼島上班最方便,但基本租房為(wei) 主,買(mai) 房的回報率全美倒數,想要夠大夠舒服更是高價(jia) 還難求,於(yu) 是大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通勤時間長的周邊城市。我有位同事疫情時搬去了紐約北邊的康州,他住的小城市綠樹成蔭、漂亮而舒適,但從(cong) 紐約的中央車站坐火車要1個(ge) 小時,再地鐵到公司。
他每天6點出門,7:30之前到公司。他提到紐約三百萬(wan) 都隻能買(mai) 小小的三室一廳,但在這兒(er) 兩(liang) 百萬(wan) 內(nei) 就能買(mai) 到寬敞豪華的六室大宅子。眼見為(wei) 實,他一家在近郊過得祥和而舒適,算算帳,這是種生活方式。
這是許多紐約客的現狀,大家搬去一兩(liang) 小時外的小城市,為(wei) 房子、學區和預算犧牲通勤時間。我聽聞白領們(men) 普遍工作幾年後開始籌劃貸款和買(mai) 房,直麵紐約的現實問題。當然,我還不用考慮這些,租了離公司步行5分鍾的公寓,過簡單的一人生活。曼島上的同事普遍住在上城區、離公司半小時,還有很多人選擇在新澤西近郊買(mai) 房,一般開車到輪渡口然後坐船到公司。
福利腦力工作者的福利巔峰是科技大廠,吃喝住都幫你準備妥善。金融公司運作百年,對討好員工興(xing) 趣不大,所以沒什麽(me) 免費的好事,公司隻有無限供應的不好喝的咖啡。不過,該到位的福利不缺席,比如男女雙方都有近半年的產(chan) 假,包括領養(yang) 這類接納家庭新成員的大事,每年有充足的病假時間,也有凍卵等等個(ge) 人家庭安排的經費。此外就是大大小小博物館的會(hui) 員,免費看展以及商品打折,這些屬於(yu) 公司曆年捐款的贈品,不過很能鼓勵初到紐約的我多探索文化資源。職業(ye) 發展最後聊聊我這屆畢業(ye) 生們(men) 。
大學時我們(men) 天天腦補自己的職業(ye) 生涯,而真的工作後才明白職業(ye) 是場長達一生的馬拉鬆,轉過下個(ge) 山崖前我們(men) 都不知道前麵的路。我身邊的朋友都滿懷熱枕地投入第一份工作,而大半年後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決(jue) 策。在IB賣命的朋友決(jue) 定轉入交易組,做算法的同學決(jue) 定辭職去做非盈利組織,做係統的朋友決(jue) 定從(cong) 賣方跳入買(mai) 方,也有很多朋友工作後愈發喜歡目前的職業(ye) 。
畢業(ye) 生們(men) 用親(qin) 身體(ti) 驗推敲職業(ye) 安排,憑借那顆躁動不安的心用腳投票。腦力工作的本質就是相信選擇比努力重要,所以大家也迫切地用腦力選擇雕刻自己想要的未來。
而對於(yu) 我的同事們(men) 而言,職業(ye) 發展已經變得很簡單,就是在這個(ge) 組好好幹、多拿些獎金、晉升到主管。他們(men) 經曆過職業(ye) 初期的欲望和躁動、明白每個(ge) 職業(ye) 都有陰晴圓缺、然後安心地等待春耕秋收。
我上次在巴黎的見聞讓我重新思考了我的職業(ye) 觀,讓我意識到我想要的能力、工作狀態和圈子同事和現在的工作可能並不匹配,我應該適當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分析自己的路。所以,腦力工作者總在探索全盤的可能性,分析自己的稀缺點和當下需求,然後堅定地做選擇,主動掌握職業(ye) 發展的軌跡。
這就是我全職工作後目睹的腦力工作者的生活狀況,大家活得有滋有味,各有各的煩惱,但也各有各的選擇空間和喜樂(le) 。繼續觀察,繼續生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