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讀一年製度授課型碩士?對科研興(xing) 趣濃厚,想繼續讀博搞科研?還有哪種碩士可以申請,應該如何申請呢?一年製碩士太水啦,國內(nei) 選調都不要一年製碩士的學生的。
這樣的話,留學生們(men) 聽的都免疫了吧,哈哈!
咱們(men) 今天不討論一年製項目到底水不水的問題,咱們(men) 今天就討論一下,如果我就是不想讀一年製的碩士,我也不想去美國讀兩(liang) 年製的,我就是喜歡英國,有沒有2-3年的項目可以滿足我?
答案是肯定的:有!
研究型碩士了解一下, 2-3年製, 讀博跳板!
一、什麽(me) 是研究型碩士?
先來給第一次聽到這個(ge) 名詞的uu們(men) 科普一下, 什麽(me) 是研究型碩士。
研究碩士, 是一種研究型碩士學位, 一般來說, 課程要求學生完成課堂、研究、考試、論文和答辯才可以頒授相關(guan) 學位, 是一個(ge) 僅(jin) 次於(yu) 博士的學位。
和授課型碩士相比,除了學製長短不同,學習(xi) 過程中的授課模式以及最終畢業(ye) 的通過要求也是千差萬(wan) 別的。
授課型碩士還是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為(wei) 主,無非就是班級規模的大小,除了將來寫(xie) 畢業(ye) 論文的時候,其餘(yu) 時間學生並沒有自己所跟的教授,主打的還是一個(ge) 上課聽講,下課複習(xi) ,好好考試。授課型碩士畢業(ye) 的標準也主要參考的是所學科目的考試成績+畢業(ye) 論文的成績。
研究型碩士為(wei) 什麽(me) 說是僅(jin) 次於(yu) 博士呢?因為(wei) 他的學習(xi) 模式和通過標準,和博士是基本一致的。學生在學習(xi) 期間,以跟著自己的教授做科研,做項目為(wei) 主,並不是以上課為(wei) 主。最終畢業(ye) 的標準也是要看自己手上的科研項目是否完成。很少涉及考試成績。
1. 研究型碩士有什麽(me) 優(you) 勢呢?
① 學製更長
研究型碩士通常為(wei) 2-3年,滿足了很多學生對於(yu) 學製長短的要求。而授課型碩士大多僅(jin) 為(wei) 一年。
② 自主做科研的機會(hui) 更多
研究型碩士的培養(yang) 目標和授課型碩士差別很大。一般授課型碩士的朋友目標都是就業(ye) 導向的,更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課程設置上也會(hui) 更多的安排一些將來工作中用得到的科目。
而研究型碩士作為(wei) 博士跳板,培養(yang) 目標更注重科研,並不是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所以課程設置會(hui) 更深奧,也更注重培養(yang) 學生自主進行科研探究的能力,課程設置上會(hui) 有較多在做科研過程中能夠用得到的科目。
(愛丁堡CS研究型碩士)
③ 獎學金機會(hui) 更多
如果你搞明白了研究型碩士的招生邏輯,那麽(me) 你也就明白為(wei) 什麽(me) 研究型碩士的獎學金機會(hui) 更多了。
研究型碩士的申請目標為(wei) 具體(ti) 的教授,教授會(hui) 公開自己接下來的研究計劃和招生規劃,申請者們(men) 在看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項目後,向教授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從(cong) 而被錄取。一句話總結就是:給教授打工。
?哪有打工還收錢的道理呢?對不對
所以研究型碩士一般情況下都會(hui) 有不同程度的獎學金,全獎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因為(wei) 教授在做科研項目的時候,都會(hui) 有一筆funding,專(zhuan) 門用來招賢納士滴!
(愛丁堡CS研究型碩士獎學金)
那麽(me) 最核心的問題來了:
2. 研究型碩士到底怎麽(me) 申請?
研究型碩士的申請步驟和博士基本一致,和授課型碩士相比,多了一步:套辭。
第一次聽到這個(ge) 名詞的uu們(men) 別急,我這就解釋一下什麽(me) 是套辭。
套辭,就是以郵件的形式,在正式投遞申請前,和院校教授進行溝通。溝通的主要內(nei) 容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①套取教授實驗室的具體(ti) 信息
比如研究方向,研究大致時長,招生人數,教授偏好等。
②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般通過向教授展示一些自己過往的科研成果,比如獲得的專(zhuan) 利,發表的論文,熟練掌握的技能等。
③拉近與(yu) 教授的距離,增加好感度
郵件溝通過程中看看自己是否與(yu) 教授是所謂的“一類人”,比如溝通方式,作息,性格等方麵。
④獲得教授的認可
很多學校的研究型碩士的最終錄取是教授本人說了算的,教授認可你,欣賞你,你就基本上可以肯定被錄取。 上述四個(ge) 方麵可見套辭的重要性,甚至是必要性,不少項目有規定:未套辭不可直接申請。
?套辭的結果一般也分為(wei) 差,中,好三種
▶差:教授完全沒看上你,在郵件中就拒絕了你。這種情況下,這次申請可以說就涼涼了。
▶中:(教授想養(yang) 魚) 覺得你不錯,但又不是特別好,還想再看看別的申請者,多多對比之後再看選誰。這個(ge) 時候,你就稱為(wei) 教授魚塘中的一條魚啦。一般當教授說:嗯,你挺不錯的,到時候你可以申請試試,我會(hui) 酌情考慮的。 這話一說,就是漫漫煎熬長路的開始,沒有被拒絕,也沒有被接受,想要知道最終結果如果,隻能最終正式申請完之後才能揭曉啦。
▶好:教授非常欣賞你,直接在郵件裏回複你:我今年就要你了,你到時候就走流程投遞吧,我會(hui) 讓你過的。 這種情況是最理想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就怕半路殺出個(ge) 程咬金,教授後麵反悔了,你也沒處說理去。不過教授也很愛惜自己羽毛的,輕易也不會(hui) 反悔,大家不要太悲觀啦! 和授課型碩士相比,申請流程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套辭啦。
3. 研究型碩士和授課型碩士的申請難度到底區別在哪裏?
那麽(me) 有人又要問了,研究型碩士和授課型碩士的申請難度到底區別在哪裏? 別急,我這就盤點了!
①對於(yu) 科研能力要求不同
研究型碩士非常看重學生的科研能力,所以一般情況下需要申請者有比較過硬的科研產(chan) 出。例如專(zhuan) 利和論文,反而沒有那麽(me) 在乎申請者的GPA。
說人話就是:想申研究型,學習(xi) 好不起主導作用,要搞科研。
②教授錄取考量不同
研究型碩士作為(wei) 博士跳板,是給那些將來有非常明確的讀博計劃,但是現在的能力又不足以本科直博的學生準備的。
研究型碩士的學製在2-3年,這些學生在這2-3年內(nei) ,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從(cong) 而繼續讀博。所以!教授在錄取的時候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比如:萬(wan) 一這個(ge) 學生搞了兩(liang) 三年,不想搞了,怎麽(me) 辦!
所以!在錄取的時候,教授會(hui) 更偏好錄取自己已經知根知底的本校,自己帶過的本科生,不太敢輕易錄取自己並不了解的外校申請者。
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外校學生的申請難度!
?總結來說:
◾如果你真的很愛科研,能力也足夠去科研,將來非常確定想要繼續讀博,那麽(me) 研究型碩士作為(wei) 一個(ge) 跳板是非常合適的。
◾但如果你隻是想擁有一個(ge) 非一年製碩士的頭銜,並沒有特別濃厚的科研興(xing) 趣,也沒有強勁的科研實力,那麽(me) 研究型碩士其實並不是很適合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