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知道哈佛大學最重要的必修課是什麽(me) 嗎?
A:不是數學、不是經濟,也不是政治,而是一門“平平無奇”的寫(xie) 作課。
哈佛大學寫(xie) 作係主任James Herron
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所有哈佛學生唯一的必修課就是寫(xie) 作。”
在哈佛大學隸屬的博雅教育體(ti) 係中,寫(xie) 作能力一直是一項非常被看重的培養(yang) 指標。
因為(wei) 它不僅(jin) 是大學裏寫(xie) 學術論文的必備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體(ti) 現出一個(ge) 學生,是否擁有足以表達自己思想深度的清晰邏輯思維與(yu) 能力。而博雅教育的目的,正是“培養(yang) 出授人以漁的思維能力,而非某一項特定的職業(ye) 技能。”
在國內(nei) ,培養(yang) 寫(xie) 作能力,同樣高校培養(yang) 方向的一大趨勢。2020年,清華就正式將自己的寫(xie) 作與(yu) 溝通課程,全麵覆蓋為(wei) 清華本科生的必修課。
01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高校如此重視學生的寫(xie) 作能力?
寫(xie) 作能為(wei) 我們(men) 帶來什麽(me) 呢?
①
批判性思維的養(yang) 成
培養(yang) 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是一個(ge) 老生常談的話題。
哈佛前校長Jeremy Knowles
曾經在本科生的入學典禮上說過,他認為(wei) 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確保畢業(ye) 生在任何時刻,都能夠辨別是否“有人在胡說八道”。
想要做到這一點,不僅(jin) 需要大量的知識儲(chu) 備,更需要擁有成熟的批判性思維。或者我們(men) 可以更直接的說,批判性思維是每一個(ge) 常春藤名校畢業(ye) 生,都要熟練掌握的內(nei) 功心法。
因為(wei) 哈佛等高校,想要培養(yang) 的人才從(cong) 來都不是隨波逐流的“跟風者”,而是那些在自己事業(ye) 領域,勇於(yu) 第一個(ge) 吃螃蟹的“開創者”,能夠為(wei) 世界提供嶄新視野的“引領者”。想要做到這一點,自然需要擁有過人的辯證思維能力。
而寫(xie) 作的過程,恰好滿足了學生鍛煉批判性思維的需求。
James Herron說:
“哈佛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掌握機械化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用明辨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寫(xie) 作成為(wei) 文科教育的精髓,在於(yu) 它將學術,道德,社會(hui) 問題融合在了一起。”
在James Herron教授的非虛構寫(xie) 作課(Expository Writing course)中,學生學習(xi) 的是如何“在議論時采用合適的證據,且能反駁他人提出的有說服力的論點。”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jin) 要同各類學術觀點交鋒,更要不斷地去分析材料,深刻地去思考他人觀念的是與(yu) 否,並在大腦中架構起屬於(yu) 自己的全新論點。批判性思維,自然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了。
②
影響力的養(yang) 成
羅振宇
曾經在《奇葩說》上講過這樣一段話:
“當下社會(hui) 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wei) 傳(chuan) 統社會(hui) 最重要的資產(chan) ,是財富和能力。而未來社會(hui) 最重要的資產(chan) 是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怎樣構成的?一是寫(xie) 作,二是演講。”
這段話不禁讓我想起安迪·沃霍爾
曾做過的一個(ge) 預言:
“在未來社會(hui) ,每個(ge) 人都可能出名15分鍾。”
隨著新媒體(ti) 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特質讓每個(ge) 人都有了成為(wei) “意見領袖”的機會(hui) 。在weibo,在臉書(shu) ,我們(men) 隨處可見因在某一領域發表觀點,而獲得支持與(yu) 影響力的人。寫(xie) 作能力從(cong) 未比現在這一時代更重要過。
我們(men) 知道,美國高校在麵試時更青睞那些有辯論賽等課外活動背景;具備領袖能力與(yu) 高超表達技術的學生。
這背後的邏輯,正是因為(wei) 這些細節能夠告訴我們(men) 一個(ge) 人是否擁有潛在的影響力特質。是否能夠在未來成為(wei) 政界領袖、學界大佬。
影響力,是一個(ge) 人的隱性價(jia) 值與(yu) 資產(chan) 。
圍繞著一個(ge) 人向外輸出與(yu) 表達的能力而建立。
// 你是否能夠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
// 是否能夠用語言感染別人?
// 是否能將豐(feng) 盈的內(nei) 心分享給外界?
// 是否能用縝密的思考與(yu) 邏輯打動對方?
許多人雖然心有丘壑,但卻囿於(yu) 缺乏優(you) 秀的表達能力與(yu) 寫(xie) 作能力,而泯於(yu) 平凡。相比內(nei) 秀而不為(wei) 人所知,高校更偏好那些會(hui) 發光的金子。因此,培養(yang) 自己寫(xie) 作與(yu) 表達能力,讓別人看得到你的優(you) 勢,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③
知識結構的養(yang) 成
讀書(shu) ,是一件對學習(xi) 大有裨益的事。
但現代人的閱讀量卻差強人意。
全國國民人均閱讀調查報告顯示:
● 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為(wei) 4.70本
●人均電子書(shu) 閱讀量為(wei) 3.29本
● 隻有有11.6%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shu) 。
在短視頻大行其道的年代,讀書(shu) 已經成了一件稀有的事。碎片化的知識吸收與(yu) 閱讀習(xi) 慣,也讓我們(men) 難以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
其實,想要更好的建立知識體(ti) 係,寫(xie) 作同樣是一個(ge) 好辦法。
# 培養(yang) 讀書(shu) 習(xi) 慣
其一,我們(men) 都知道多看書(shu) 能夠培養(yang) 寫(xie) 作能力,其實反過來,寫(xie) 作同樣也可以培養(yang) 我們(men) 的讀書(shu) 習(xi) 慣。
因為(wei) 寫(xie) 作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素材予以支撐。想要寫(xie) 好文章的人,自然會(hui) 潛移默化的養(yang) 成穩定的閱讀習(xi) 慣。
# 費曼學習(xi) 法
其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曾經發明過一種費曼學習(xi) 法。能夠幫助我們(men) 在短時間內(nei) 深入的理解知識點。
費曼學習(xi) 法的本質,是將自己學習(xi) 過的知識,完整的講解給他人。並在這一過程中檢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書(shu) 中的內(nei) 容。
而寫(xie) 作的過程,恰恰與(yu) 費曼學習(xi) 法的方法不謀而合。將被動的吸收知識化為(wei) 主動輸出。在靈活寫(xie) 作的過程中,我們(men) 不僅(jin) 能夠重溫自己曾經讀過的那些書(shu) ,更能在寫(xie) 的過程裏完成對知識的二次消化,以及體(ti) 悟與(yu) 表達。
02
寫(xie) 作有如此多的好處,我們(men) 又應該如何培養(yang) 寫(xie) 作能力呢?
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hui) ,曾經采訪過50位傑出的寫(xie) 作者,並把他們(men) 的寫(xie) 作技巧匯聚成《哈佛非虛構寫(xie) 作課》一書(shu) 。書(shu) 中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許多非常有效的寫(xie) 作建議。
① 找到好的主題,是成功的第一步
寫(xie) 作其實是一個(ge) 與(yu) 人互動的過程。他不像寫(xie) 日記一樣,可以隨心記錄。而是需要去考慮讀者想要看什麽(me) 樣的故事?什麽(me) 是時下最持久的議題?怎樣寫(xie) 才能讓主題更深刻,更吸引人?找到一個(ge) 好的主題,也就走出了成功寫(xie) 作的第一步。
② 作為(wei) 日常習(xi) 慣的敘事
一個(ge) 寫(xie) 作者談到自己為(wei) 了寫(xie) 作培養(yang) 出的一些日常習(xi) 慣。可以作為(wei) 小小的寫(xie) 作參考。
- 跟陌生人交談,當一個愛打聽的鄰居。
- 為了找到好故事,多多關注生活中的細節。
- 讀牆上的文字,發現有趣的小廣告。
- 單獨吃午飯,聽周圍人的對話。
- 充實生活,找到自己生活裏的有趣故事。
- 以“誰去”開頭思考問題,比如“誰去清理比賽結束後的垃圾?”
③ 修改複修改
書(shu) 中提到,隻有編輯知道,哪怕是最好的敘事作品,初稿也是很可怕的。修改是寫(xie) 出好作品的獨家秘訣。因此不要害怕修改。帶著思考反複的去打磨作品,才是最好的寫(xie) 作辦法。
③ 不停手,是寫(xie) 作的重要秘訣
一位高產(chan) 作家說寫(xie) 作隻有兩(liang) 件難事:開始寫(xie) ,不停手。很多人在寫(xie) 作的過程中,都會(hui) 遇到怎樣也寫(xie) 不出的瓶頸。這時候要堅持不停手,寫(xie) 下去,才能擁有茅塞頓開,下筆如神的體(ti) 驗。
寫(xie) 作技巧的培養(yang)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久的堅持與(yu) 熱情,也需要合適的培養(yang) 方法。
對於(yu) 現在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尤其是有出國申本留學打算的同學,參加高含金量的國際寫(xie) 作競賽是一個(ge) 不錯的提升途徑。既能在參賽的過程中培養(yang) 基礎功底和寫(xie) 作思維,還能將獎項寫(xie) 進文書(shu) 提高申請的成功率。
03
而在最近,NYT 紐約時報寫(xie) 作競賽
就非常適合小夥(huo) 伴們(men) 參加,先看看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
推薦理由
①
高含金量和認可度
Gold content and recognition
獲獎文章更將會(hui) 在《紐約時報》網站刊登 ,並且有機會(hui) 出現在印刷版的《紐約時報》上,可以增加自己的申藤籌碼。一旦獲獎,紐約時報的知名度、曝光率和全球認可度都會(hui) 給這份榮譽增添不少分量。
②
申請助力和加成
stand out
眾(zhong) 所周知,大學的招生錄取過程大多采取綜合性評估的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學生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此時,一篇思想深刻、用詞老道,或是能充分彰顯自己的個(ge) 性的好文章就可能成為(wei) 一份具有價(jia) 值的寫(xie) 作樣本,讓你從(cong) 眾(zhong) 多競爭(zheng) 者中脫穎而出。
③
寫(xie) 作經驗和能力的提升
promote
無論任何專(zhuan) 業(ye) 方向,寫(xie) 作能力都會(hui) 是你未來漫長的學術乃至職業(ye)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為(wei) 了能在大學階段走得更遠更順,一定要從(cong) 早期就打下紮實的寫(xie) 作基礎,積累豐(feng) 富的寫(xie) 作經驗,在每一次的嚐試和練習(xi) 中不斷成長。
④
興(xing) 趣話題的探索
explore
即使是寫(xie) 作能力不那麽(me) 突出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係列賽事所提供的機會(hui) ,拓寬自己的知識麵、閱讀麵,或是對自己感興(xing) 趣的話題領域展開更深度的探索和思考,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
賽事時間點
紐約時報中學生社論競賽
競賽時間:2022年03月02日—2022年04月13日
紐約時報夏季讀寫(xie) 比賽
競賽時間:2022年6月10日—8月19日
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競賽
競賽時間:2022年10月—2022年11月
紐約時報學生評論競賽
競賽時間: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