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賽,Penny分別打了兩(liang) 場線上/線下賽。曾經內(nei) 向不愛說話的她,在被問到參加線下賽,麵對裁判和觀眾(zhong) 是否緊張時,卻說:“不緊張啊,不如說,比參加線上賽更讓我覺得自在吧”,她莞爾一笑道:“你不覺得站在寬敞的教室裏,那種陽光灑在身上的感覺特別好嗎?”
時間倒回2022年春天,Penny開始了她的辯論之旅。彼時的她在爸媽眼裏是一個(ge) 說話少聲音小的內(nei) 向小孩,抱著“練膽的小目標”,他們(men) 毅然決(jue) 然把女兒(er) 送去了辯論班學習(xi) 。本來還擔心Penny不能適應這樣需要大量表達的環境,不曾想辯論竟然一下就吸引了她:“我從(cong) 一開始就覺得蠻喜歡辯論的,它不是僅(jin) 僅(jin) 要求你要會(hui) 說,更多的是叫你去想去寫(xie) ,是一個(ge) 比較全麵的活動。
我很享受那種抽絲(si) 剝繭去剖析一道辯題的感覺,學習(xi) 正反方的觀點、上網搜evidence做research這些事都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恰逢六升七年級的暑假,Penny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投入到美辯中去。對於(yu) 她來說,分出精力來學習(xi) 和備賽並不是額外的負擔,反而成為(wei) 了治愈拖延症的良藥:“像今年的春季賽這段時間,其實我還挺忙的。打美辯之前我就有點拖延症,但現在為(wei) 了更多一些時間去備賽,我會(hui) 用很短的時間極速把作業(ye) 做完,然後剩下的時間就用來做research等等。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治好了我的拖延症吧。”
相比於(yu) 追求一個(ge) 完美的結果,Penny是一位更樂(le) 於(yu) 享受過程的“沉浸式”選手。用思維穿針引線將所有evidence串聯成一套無懈可擊的邏輯,以匠人般的心態反複打磨出一篇滿意的稿子,這個(ge) 過程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無法代替的:“當你全身心地投入一個(ge) 辯題,靜下心來去思考,做research、寫(xie) block,和你的教練、搭檔熬夜改完一個(ge) 能讓自己滿意的case的時候,雖然身體(ti) 很累,但精神上會(hui) 非常充實。我覺得這個(ge) 過程很有趣,可以說是充滿魅力吧。”
22年的春季賽,剛剛開始打美辯的Penny從(cong) 32強一步步向前買(mai) 進,走到了16強、8強、4強。春秋又一季,轉眼來到了23年的春季賽。雖然還在讀初中,但她卻選擇了挑戰難度更大的Open組別,並且4戰4勝,斬獲了4連冠的驚豔成績!而這一切,正是因為(wei) 她不安於(yu) 舒適區的心態。
相比許多辯手喜歡穩定的搭檔,通過長期配合培養(yang) 出絕佳的默契,Penny更喜歡結交新朋友,嚐試與(yu) 不同的辯手組隊比賽。因為(wei) 在她看來,每一位辯手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you) 勢和思考,而自己所需要的正是不同思維的碰撞:“不同的辯手他們(men) 的想法也會(hui) 大相徑庭,如果我長期和一個(ge) 固定的隊友搭檔,就我自己來說會(hui) 特別容易陷入到一個(ge) 固化思維裏,很難有新的視角或者產(chan) 出新穎的觀點。所以我會(hui) 更願意去接觸新的人、組新的搭檔,他們(men) 會(hui) 教給我很多新的東(dong) 西,比如觀點、技巧等等。”
然而,萬(wan) 事皆有利有弊,不同的隊友在帶來新視角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ge) 巨大的挑戰——如何在短時間內(nei) 快速磨合、培養(yang) 默契?22年春季賽時,Penny還不懂得配合默契在實戰中起到了怎樣的決(jue) 定性因素,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和隊友的磨合溝通上,更多是各自為(wei) 戰。不出意料,最後的比賽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意識到這一問題後,Penny用了一年的時間,解出了這道難題:“如果要快速磨合,我認為(wei) 最好的方法就是打Mock,並且一定要做複盤。打Mock的意義(yi) 就是發現我們(men) 還能夠再優(you) 化的部分,不如說我們(men) 應該突出哪些重點、這條邏輯鏈路上還有哪裏不夠縝密有紕漏。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ge) 過程我們(men) 就會(hui) 知道彼此要說些什麽(me) 、是怎麽(me) 思考的,清楚每個(ge) 人的策略是什麽(me) 。”依賴隊友、信賴隊友,對於(yu) Penny來說,美辯從(cong) 來不是一個(ge) 人的戰鬥。
在今年的春季賽的4戰中,Penny分別搭檔了4位不同的辯手,而每一位搭檔都給她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她們(men) 真的每一位都非常優(you) 秀,不管是策略還是思維邏輯,在很多方麵都帶給我很大的成長。
比如我自己通常是打二辯的位置,偶爾打一辯的時候就會(hui) 不知道該怎麽(me) 做一個(ge) 很好的Summary。這次春季賽和我在Online IV搭檔的高茉茉(點擊查看專(zhuan) 訪),她就是一位特別優(you) 秀的一辯。她教會(hui) 我怎麽(me) 攻守,怎麽(me) 做好一個(ge) 一辯的發言。不誇張的說,當時我真的被她震撼到了,她的Summary特別簡明扼要直擊要害,在我看來可以說是‘教科書(shu) ’一般的模範。”
同樣令她印象深刻的,還有另一位搭檔Amy。在和她搭檔之前,Penny的策略一直是“全攻全守”,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發現對方的紕漏就一定要駁回去,而對方提出的質詢也一定要全部防守住。而上海賽隊友獨特的辯論風格,卻給她帶來了全新的策略思路:“可能是因為(wei) 她有一些海外賽的經曆吧,我覺得她的風格很新穎,是一位很勇敢的辯手。
她會(hui) 適當舍棄一些論點,比如我們(men) 的某個(ge) Argument被對方打得很慘,她會(hui) 很果斷地選擇暫時舍棄,直到最後的final focus的時候一下子再反撲回去。比起計較每一個(ge) 點有沒有立住,她更注重要去告訴裁判,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觀點更重要。這一點其實會(hui) 給我新的思考,在以後的比賽裏麵我是不是也可以適當運用這樣的策略。”
作為(wei) 辯手前輩,她也為(wei) 新手們(men) 提供了自己的建議:“對於(yu) 大部分辯手來說,努力依然是決(jue) 定最後結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吧,在我身上這一點尤其明顯。
如果我好好備賽,那成績就會(hui) 比較好,一旦我得意忘形了或是懈怠了,那大概率馬上就會(hui) 被‘打爆’,所以不管輸贏,大家還是要全力以赴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