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笑),很多人在拿到錄取後會(hui) 感到難以置信。老實說,我覺得我不屬於(yu) 這種情況。我覺得非常開心,因為(wei) 錄取哈佛對我來說更像是對我努力的一種驗證。我當時做申請文書(shu) 的時候,自己覺得已經把所有能寫(xie) 的和過去四年所有做過的事情都精煉在這一份申請中了。當時有一種了無遺憾的感覺。所以當我打開我的錄取結果的時候,雖然我不是百分百確定我會(hui) 錄取,但是我心裏很清楚如果我被錄取了,那這就是對我所有努力的最好認證。所以當時非常開心。
想好怎麽(me) 慶祝了嗎?過去的聖誕節有和家人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嗎?
嗯,已經和家人一起慶祝過了。我的表兄弟是賓大的學生,他們(men) 也過來和我一起慶祝,我們(men) 見了很多親(qin) 友,我記得過去的五天我家舉(ju) 辦了四場party。同親(qin) 友和朋友吃了好多頓飯。雖然現在還是有很多學業(ye) 等著我,但現在這個(ge) 時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覺得接下去這段時間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很享受這種自由的感覺。
哈佛大學是你的第一選擇嗎?
其實一直到9月之前,MIT一直是我的夢校,我之前對哈佛並不是很喜歡。然而經過21年這個(ge) 夏天,當我做了RSI和更多科研,更了解學術界之後,我覺得哈佛也許可以比MIT給我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基礎科學和跨學科方麵。比起MIT,我更喜歡哈佛的校園氛圍和社交環境。這也是我考慮哈佛的一個(ge) 因素。所以在做選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更傾(qing) 向哈佛一些。所以在ED的時候,選擇了哈佛。
在提交哈佛申請的時候,覺得有信心被錄取嗎?
其實我當時是非常緊張的。當時提交申請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但是提交後的幾周裏麵,我就開始緊張,這就像樂(le) 透抽獎一樣,我知道贏的機會(hui) 很大,但是我也聽說了很多可怕的沒有被錄取的經曆:他們(men) 收到了那麽(me) 多申請,如果我的申請搞砸了怎麽(me) 辦?如果錄取委員會(hui) 發生未知情況怎麽(me) 辦?不確定性非常多,如果他們(men) 不喜歡我怎麽(me) 辦?我其實不是很擔心自己的申請本身,因為(wei) 我覺得這是一份非常不錯的申請材料。隻是很擔心很多外部因素,這些是我無法控製的。所以我會(hui) 感覺到緊張。
進入哈佛,有想好選擇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嗎?
還不確定。目前我很喜歡生物和生物研究。但是我也知道單走學術這條路有點不太現實,對我來說也不是很有趣。也許我會(hui) 考慮pre-med這條路,不過我也不是很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成為(wei) 醫生或者從(cong) 事相關(guan) 生物工作,我不知道相比搞研究,我會(hui) 更喜歡哪一個(ge) 。所以目前一切都還不太確定。我覺得我會(hui) 先從(cong) 一個(ge) 基礎科學學科開始。我有一個(ge) 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布朗,我也是受到了她的影響:她也擅長生物,不過她也有接觸公共政策、市場營銷、藝術和很多其他領域。目前她還打算一邊做研究,一邊從(cong) 事一些生物谘詢類的自由職業(ye) 或者自己創業(ye) 。聽起來很吸引人。所以就我個(ge) 人而言,我想在進入哈佛後保持一個(ge) 開放的思維,生物仍然會(hui) 是我的主要方向,除此之外,我也會(hui) 做更多的嚐試,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能聊一聊你的申請過程嗎?當時是怎麽(me) 想到寫(xie) 這篇文書(shu) 的?媽媽的平底鍋和你的故事,角度非常獨特,讓人覺得有趣又溫馨。
(小編注:F同學從(cong) 6歲開始到現在,因為(wei) 父母工作的原因搬了11次家,基本每年一次,從(cong) 中國到美國,再回中國,再去美國,美國也是東(dong) 海岸西海岸的搬,可以說是人生基本是在搬家中度過的。
這個(ge) 獨特經曆F同學是通過一個(ge) “大鍋飯”的故事來表達的,具體(ti) 是這樣的:F同學的媽媽做飯從(cong) 來就是用同一個(ge) 大鐵鍋:拌涼麵,是它;炸牛排,是它;煲湯,還是它。作為(wei) 一個(ge) 吃貨和自詡的美食家,F同學覺得難以容忍:高鍋沿煲湯還可以,但炒蔬菜的時候就有總有燉的味道;不沾層做蔬菜不錯,但是做肉的時候總是弄不爛。但不管他怎麽(me) 抗議,家裏還是隻有這一個(ge) 大鐵鍋,而不是他夢寐以求的20件的烹飪套具。
後來因為(wei) 疫情,他長時間呆在家裏,才第一次親(qin) 眼目睹了媽媽在短短20分鍾裏麵如何使用這個(ge) 大鐵鍋:先在裏麵對花菜淖水,然後用剩下的水做意大利麵,接著用來加熱醬料,最後再翻炒牛肉末。
那時他才幡然醒悟,這個(ge) 他埋怨了這麽(me) 久的大鐵鍋,原來有這樣的魔力:它足夠大,大到能做讓一家四口吃飽的炒米飯,還有足夠的剩飯給他打包在練習(xi) 完遊泳後吃;但這個(ge) 鍋又足夠小,小到能剛好塞進行李箱,說走就走。“大鍋飯人生哲學”由此而產(chan) 生,把他看待世界,積極進取的人物形象生動獨特的表達了出來,做到小中見大,畫龍點睛)
其實這不是我最初和文書(shu) 老師討論的題目。有一天晚上我吃飯的時候突然腦子裏蹦出了這個(ge) 想法,覺得寫(xie) 這個(ge) 題目一定會(hui) 非常有趣。然後我就把這個(ge) 想法和顧問老師聊了,也寫(xie) 了初稿,顧問老師也覺得這個(ge) 思路很不錯,把初稿也給文書(shu) 老師們(men) 看了,文書(shu) 老師們(men) 也很喜歡這個(ge) 想法。通過幾輪修改,這篇文章也慢慢成型。這篇文章其實我寫(xie) 的挺久的,因為(wei) 我寫(xie) 東(dong) 西比較慢,總喜歡拖延到最後一兩(liang) 天。所以,整個(ge) 寫(xie) 作過程比較緊張,但最終的成品我還是很滿意,文書(shu) 老師們(men) 也都很認可。我在主文書(shu) 中沒有太多的聊到我的學術熱情和加入俱樂(le) 部活動之類的,我也沒有提到我的理科成就,我想在文書(shu) 裏麵聊更多關(guan) 於(yu) 我自己本身的特質。在申請過程中,雖然我的材料大部分體(ti) 現的都是理科方麵的成就,但我仍然希望把我人文的一麵展現出來。後來也發現這一點挺重要的。
這篇關(guan) 於(yu) 媽媽的文書(shu) ,有給媽媽看過嗎?她知道自己在你的申請文書(shu) 中嗎?
我媽媽是在看到機構的錄取微信推文後才知道的,我有把文章發給她,不知道她看了沒有。(笑)
回憶這幾年的高中生活,你覺得哪些活動對你的影響比較大?
在我高一新生的時候,我加入了學校的Science Team,這應該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當時我是一個(ge) 新生,初來乍到對這個(ge) 新學校體(ti) 係完全不了解。Science Team在這時完全接納了我。我開始了解裏麵的成員,當時隊裏基本都是高年級學生,我很快和其中幾位成為(wei) 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men) 對我的幫助很大,通過他們(men) 我更好的了解了學校,也更快速的融入進來,我知道了許多老師,這其中不僅(jin) 僅(jin) 專(zhuan) 業(ye) 課老師,還有很多行政老師,這些老師我平時可能都不太有機會(hui) 去接觸的。Science Team的隊友給了我很多建議,包括如何安排高中四年的學業(ye) 生活。當然在Science Team中我也參與(yu) 了很多學科活動,但對我來說,比起隊伍的學術溝通氛圍,科研這部分反而變得次要了。隊友給了我很多支持,他們(men) 中的有些人和我的背景非常相似,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這個(ge) 布朗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men) 都是我的前輩,和他們(men) 頻繁進行交流的過程,給予了我很多引導,使我很多想法逐漸成型,內(nei) 心也更明確該如何去做了。現在我和他們(men) 仍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當他們(men) 回來我都會(hui) 約他們(men) 聚餐。和他們(men) 聊聊大學生活,這也幫助我了解了更多大學的信息。我有時候會(hui) 想,如果我在高一沒有加入他們(men) ,我現在可能會(hui) 是一個(ge) 完全不同的人。他們(men) 對我意義(yi) 不凡。
除此之外,我在校期間也嚐試了很多很有意義(yi) 的課外活動。例如:Robotics Team, 其實當時我對機器人的認知非常少,在隊伍中我主要負責的是平麵設計,為(wei) 隊伍製作宣傳(chuan) 頁和傳(chuan) 單之類的。沒想到,設計圖片和宣傳(chuan) 頁的這個(ge) 短暫的經曆在後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很多研究課題中,駕輕就熟的排版和圖文設計能更清晰的傳(chuan) 達我的想法。Speech Team也是,當初加入是因為(wei) 很多成績不錯的朋友都在這個(ge) 隊伍,所以我也加入了,現在想想當時加入就是為(wei) 了好玩,後來,speech team的經曆很好的提升了我的演講能力,使我變成一個(ge) 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人。另外,高中期間我很喜歡上英語課,可以說英語課是我高中期間最喜歡的科目。而我的其中一份推薦信就是來自11年級英語老師。我很喜歡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從(cong) 中我也獲得了學科知識以外的經曆和技能。當然,能從(cong) 這些活動中提煉出你自己需要的技能,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RSI的參與(yu) 者來自全球各地
聊一聊你參加RSI的經曆吧?
我參加的這一年RSI是線上的,和我之前了解的in person的形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從(cong) 學術研究角度來說這絕對是非常棒的體(ti) 驗,我有機會(hui) 和MIT的教授一起研究了:machine learning of protein(機器學習(xi) 輔助蛋白質研究?),我擅長生物,對蛋白質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但這個(ge) 課題更偏向材料科學,這對我來說還挺有趣的,因為(wei) 之前沒有接觸過。在不熟悉的領域做為(wei) 期6周的深度研究對我來說壓力還挺大的。但教授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非常支持我,機器學習(xi) 目前來說是一個(ge) 非常熱門且運用很廣的科學,說實話鑒於(yu) 我自身經曆(我在計算機科學方麵的經曆比較受挫),我開始對機器學習(xi) 是比較抗拒的,但整個(ge) 課題研究給了我很多啟發。MIT的M教授也非常專(zhuan) 業(ye) ,在整個(ge) 過程中幫了我很多。他對我的啟發和輔助,讓我覺得是自己從(cong) 頭到尾在研究一個(ge) 屬於(yu) 我自己的課題。不過天天做在電腦前做課題研究對我來說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我之前才會(hui) 提到說我不想隻做一個(ge) 搞研究的人。因為(wei) 這次是線上形式,隻能一直在電腦前,確實也比較annoying,聽說之前的RSI是在MIT校園內(nei) 開展的,所以也會(hui) 比較有趣一些。這一點還是有些遺憾,因為(wei) 沒有體(ti) 驗到。
用機器學習(xi) 的辦法了解蛋白質
RSI提供給我的另一個(ge) 收獲就是,有機會(hui) 和來自不同地區高校的同齡人,研究人員和教授一起交流。很多我的同齡人,非常有天賦,學術造詣高超,他們(men) 的成就令人仰望。能同他們(men) 交流是一種非常難得且有趣的體(ti) 驗。總的來說,從(cong) RSI的經曆裏麵,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ye) 方向和大學經曆大概是什麽(me) 樣子的。RSI幫助我更好的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在大學和未來獲得什麽(me) ,不單單是學術,生活,社交各個(ge) 方麵:也許這也促使我後期選擇了綜合性更強的哈佛。
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申請季在機構的經曆?申請方麵機構學院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麽(me) ?
申請方麵機構學院對我最大幫助就是文書(shu) 了。在文書(shu) 題目上,我覺得我還是有很多想法,比如牛仔褲,留長發,還有大鍋飯等等,但是它們(men) 的意義(yi) 卻不太好把握。我的顧問老師比較有經驗,能幫我很好的提煉它們(men) 的立意,對於(yu) 這些題目的潛力很有感覺,知道哪些題目可以去挖掘,而哪些嚐試一下就可以放棄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的思路也打開了很多,思路的尋找也更加高效。
另外我因為(wei) 時間緊張,其實並沒有寫(xie) 機構學院要求每個(ge) 學生都要填寫(xie) 的頭腦風暴問卷,但是我仔細看過問卷,覺得設計的很好,那些問題對我還是很有啟發的。
在後期的文書(shu) 寫(xie) 作過程中,以前我自己寫(xie) 一稿常常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後期修改往往也隻注重語法對錯。其實這樣做對提高文書(shu) 沒什麽(me) 幫助。機構的文書(shu) 老師寫(xie) 作水平很高,給我提供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修改意見,提升了整個(ge) 文章的質量。另外很重要的一個(ge) 幫助就是把控整個(ge) 流程的進度。因為(wei) 我的拖延症很嚴(yan) 重,常常要拖到截止日才會(hui) 開始。機構的老師幫我製定了不同階段的deadline:在不同時間段都設置了時間截點,使我得以按時完成我的申請。不然我想我自己可能可以拖到最後一秒。
當然,機構的老師在RSI申請的部分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對我來說,RSI是一個(ge) big stretch。與(yu) 機構的溝通,使我對RSI申請這件事嚴(yan) 肅起來,如果沒有機構,很有可能我寫(xie) 完第一稿文書(shu) 就放棄了,機構幫助我堅持了下來。最終,在機構老師的幫助下,我完成了好幾稿申請文書(shu) ,在文書(shu) 老師的反複敲打下,我的整個(ge) RSI申請得以成型。
回望高中四年,有什麽(me) 建議給到學弟學妹們(men) 嗎?
申請的時候,幹擾因素有很多,競爭(zheng) 對手的背景往往是五花八門的。你需要真正全力地focus在你的文書(shu) 上,我見過一些朋友他們(men) 比我更有天賦,但老實說,他們(men) 的文書(shu) 寫(xie) 的並不好,所以申請結果也並不理想。要讓你的文書(shu) 和你一樣有“性格”。另外,“don't be like a total STEM person”, 這會(hui) 給人無趣和呆板的印象,請一定要開發“第二興(xing) 趣”,如果你專(zhuan) 攻方向是理科,也可以讓自己試試看文科類的活動。多嚐試,多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wei) 一個(ge) 有趣內(nei) 省的人,這很重要。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