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一段時間,大家應該都被那首“水碩之歌”洗腦了。
“遠渡重洋上水碩士,不如三本和專(zhuan) 科”?
這段神曲一出,立馬在留學圈躥紅。
海外“水碩”,人均“廢物”?
留學生被按頭“水碩”,這種聲音我們(men) 聽得還少嗎?
英國讀研,隻有一年,水碩。
哥大全是中國人,人均SPS,水碩。
來源:小紅書(shu)
網上不少鍵盤俠(xia) ,自己大專(zhuan) 在讀,電子廠打工,但一定要嘲笑出國讀“水碩”的同學,覺得他們(men) 沒有真本事,就是仗著家裏有錢。
如果跟杠精理論,他們(men) 要說了:國內(nei) 碩士三年,英國碩士一年,一年碩能學到啥啊,你不水誰水。
還記得疫情剛開始那會(hui) 兒(er) ,專(zhuan) 家那句“因疫情歸國留學學生,可入學高職高專(zhuan) ”,立馬成了自媒體(ti) 的狂歡。
來源:知乎
解釋不如自嘲,打不過就加入。
這首“水碩之歌”,是留學生們(men) 的自嘲,也是“廢物”黨(dang) 的溫柔反擊。
正在海外或者曾經出國讀碩的留學生們(men) ,紛紛發視頻自嘲自己讀了“水碩”。其中不乏牛劍、UCL、墨爾本大學等世界頂尖院校的留學生。
甚至藤校本科、MIT博士在讀的大牛也加入了自嘲大軍(jun) :
來源:抖音
MIT都管自己叫水碩,這下鍵盤俠(xia) 沉默了。
被誤解多年的留學生,最後隻是輕描淡寫(xie) 說了句:“可我覺得挺不錯,一年生活快樂(le) 多”。
很多事情沒必要解釋,懂的都懂。以前可能還會(hui) 跟人爭(zheng) 兩(liang) 句:我上的課不水,學期短考試多。
現在隻會(hui) 說,“對,我就是水碩”。擺爛得明明白白,鍵盤俠(xia) 都無處下手。
留學鄙視鏈:碩士最底層
不知道什麽(me) 時候,留學鄙視鏈成了流量新密碼。
出國留學?先問問自己在鄙視鏈第幾層。
來源:小紅書(shu)
鄙視鏈第一條,先是留學地區: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新>歐洲>日韓>東(dong) 南亞(ya) 。
留美=家裏有錢,國內(nei) 混不下去,跑到美國鍍金混文憑。
留英=花錢讀水碩的大怨種,不是在購物就是在下午茶。
澳新=申不上英美,但想出國。
歐洲=各種不知名野雞大學。
日韓東(dong) 南亞(ya) =家裏揭不開鍋,但渴望飛上枝頭變鳳凰。
……
咱就是說,不管哪個(ge) 國家地區的留學生,看完都感覺有被創到。
比完國家比學校,哈耶普斯麻,那必須是鄙視鏈頂端的學校。每逢開學,小紅書(shu) 上全在曬HYPSM學生卡,跟清一色的G勞牛馬賓莎捷一樣,都是那麽(me) 樸實無華。
來源:小紅書(shu)
英國G5緊跟其後,王愛曼華也還算拿得出手。
土澳八大名校之外,基本可以說是查無此人了。
不過就算大家考上了同一所學校,鄙視鏈依然在。
所謂留學專(zhuan) 業(ye) 鄙視鏈:商科>工科>理科>社科>文科>藝術。
除了商科和CS這種“多金”專(zhuan) 業(ye) ,選了其他專(zhuan) 業(ye) ,親(qin) 戚問起來的時候你都不好開口。
藝術?不務正業(ye) ,畢業(ye) 就失業(ye) 。
建築?狗都不學。上著最難的課,畢業(ye) 後拿最少的錢。
學醫?天打雷劈。365天有300天都在考試真的會(hui) 謝。
哲學?......連鍵盤俠(xia) 都沉默了。
專(zhuan) 業(ye) 鄙視鏈的底層邏輯,就是一切朝“錢”看齊。跟你熱愛什麽(me) 無關(guan) ,隻跟世俗的成功有關(guan) 。
就連留學時間早晚也有鄙視鏈。就拿美國來說,優(you) 越感方麵,美初>美高>美本>美研。
反正“碩士不配當校友”就是了,“ ?都不上”。
來源:小紅書(shu)
這種鄙視鏈風氣真的不理解,嘴完專(zhuan) 業(ye) 嘴學位,連Taylor Swift拿個(ge) 榮譽博士都要問人家配不配,鍵盤俠(xia) 到底累不累。
少拿留學鄙視鏈PUA,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熱愛和選擇,並不是隻有上哈佛、讀CS才是留學範本。
至於(yu) 那些陰陽怪氣問為(wei) 什麽(me) 讀研不直博的人,真的管的也太寬了吧。除了學術大神,有幾個(ge) 人能本科一畢業(ye) 就直接申博的。讀碩士也是更好幫助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搞學術,有更大的緩衝(chong) 空間來決(jue) 定是否讀博。
正常的學位晉升過程,也能被說成“不正常”,這屆網友的邏輯能力真的有待考察。
出國讀研 = 鍍金混日子?
在噴子眼中,出國讀研=鍍金混日子,一年碩更是拿父母?當大怨種。
其實,申請名校碩士,難度跟國內(nei) 考研不相上下。國內(nei) 有考研大軍(jun) ,留學同樣也是。近幾年來,碩士階段的中國留學生占比一直處於(yu) 上升趨勢。
《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21-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讀研人數超過29萬(wan) 人,在留美的中國學生中占比31%,是第一生源大國。
來源:opendoors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數據顯示,2021-22學年中國學生赴英讀研學生人數為(wei) 88,755人,在留英的中國學生中占比接近60%。
每年海外讀研大軍(jun) 都在壯大,申請海外名校,競爭(zheng) 同樣激烈。
申請人需要在保持高GPA的同時,還要考出高分GRE/托福,打磨文書(shu) /簡曆,準備推薦信。有些項目還要求有工作經驗,可以說學業(ye) 、備考、實習(xi) 一樣不能落下。
即使卷進了名校讀研,日子同樣不輕鬆。
畢竟讀master可不是打嘴炮,商科天天幾十頁的case還要presentation,理工科沒日沒夜做project,而且留學生還要說著自己的第二語言,根本沒有Easy模式。
很多Top30大學的學生,都是哭完繼續學罷了。
刷刷知乎,你能看到清一色在問:“在XX大學有沒有什麽(me) 能哭的地方?”
來源:知乎
天天說哥大“水碩”,但沒上過藤校的人,不知道背後的競爭(zheng) 壓力是有多難以想象。
來源:知乎
看看哥大“沒人上”的建築master課表,好家夥(huo) ,基本可以告別睡眠了。
來源:columbia官網
從(cong) 此,每個(ge) Friday night,都在Studio守寡做模型。每個(ge) 睡在圖書(shu) 館裏的流浪漢,抓起來一看都有建築生。
各大專(zhuan) 業(ye) 都好不到哪去。畢竟國外大學最愛的就是各種quiz,mid-term多到讓你懷疑人生。動輒幾十頁的reading,幾門課連著presentation,鋪天蓋地的capstone、小組作業(ye) 、paper……到了final好家夥(huo) ,這些大招一起來,熬夜冠軍(jun) 已內(nei) 定。
說好的“混日子”呢。
讀Master = 買(mai) OPT?
還有把美國碩士妖魔化,說留學讀研就是為(wei) 了買(mai) OPT。
雖然碩士本身大多是就業(ye) 導向,很多人出國讀研也是為(wei) 了今後更好找工作;但讀研依然是以精進學業(ye) 、自我提升為(wei) 出發點的。
說這些風涼話的人,大概率是自己沒有找到好工作,看到碩士生拿到大廠offer在?吧。
畢竟不少研究生項目本身就包括實習(xi) 課程,學校的就業(ye) 中心又給力,STEM還有三年OPT,之後申H-1B等都更加方便。
而且不是所有人出國都是為(wei) 了留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各地都在“搶人”,對於(yu) 海歸的就業(ye) 、落戶和福利政策都非常優(you) 厚,吸引了不少留學生。
以深圳為(wei) 例,符合條件的留學生不僅(jin) 可以落戶,還可以享受租房/生活補貼,以及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社保福利等。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海歸就業(ye) 調查報告》,2022年海歸求職者進一步年輕化、高知化,主要求職崗位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占比有7成。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信息中心
無論海外就業(ye) ,還是回國發展,對於(yu) 海歸碩士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
可能正因為(wei) 留學生“享福”太多,才被有心人妒忌了吧。
無論是留學地區、學校、專(zhuan) 業(ye) 還是學位,當這些選擇都被名次化,放在一條攀比的鏈條上,這就完全跟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
我們(men) 出來看更大的世界,才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me) 。
留學沒有一種標準答案,每個(ge) 人都有屬於(yu) 自己的光明未來。
大家不必被社交平台上的這些跳腳言論所影響,學好習(xi) 、過好日子、心態調整好。
就像“水碩之歌”說的,隨便他們(men) 怎麽(me) 說,“可我覺得挺不錯,一年生活快樂(le) 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