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QS排名最高的學校體驗度都低?

國際留學生和本土學生其實專(zhuan) 注的東(dong) 西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中國學生。以英國和澳洲為(wei) 例,他們(men) 最關(guan) 注的可能是學校的排名,然後回國就業(ye) 認可度。會(hui) 主要抓學校在國內(nei) 的影響力為(wei) 主。其他的說放下都能放下。

而本土學生了,不管是英國的還是土澳的,他們(men) 更關(guan) 心以下三樣東(dong) 西,一是學生滿意度,二是技能的提升,三是就業(ye) 表現。脫離開這三樣東(dong) 西的都是刷流氓,這也是本土榜單為(wei) 什麽(me) 都會(hui) 加入這三個(ge) 標準的原因。

當然,這種根本的不同,也導致世界大學榜單和本土的榜單會(hui) 天差地別,因為(wei) 引用和在乎的數據就不一樣,視角不一樣,出發點就不一樣。

對於(yu) 國內(nei) 學生來說,如果你回國,自然需要更側(ce) 重QS排名,但如果你一心是想留英的,其實可以適當考慮下本土排名,朝著當地就業(ye) 而去,而不是隨大流,這樣反而什麽(me) 都撈不著。

今天我們(men) 聊下,為(wei) 什麽(me) QS排名好的學校,其實學生滿意度都挺低的。

你像UCL,Edinburgh,Manchester這種學校,滿意度其實都低,即使IC也沒討好到哪裏去。這些好學校雖然各方麵數據都很好,很受國際留學生追捧。但其實本土學生感觀其實就那樣,並不熱血的追求這些學校。澳洲這邊也一樣,Melbourne、Sydney、UNSW這種也是清一色的墊底的學生滿意度,從(cong) 來沒好過。

而且每次滿意度打分,都是集結英國本土學生去打分的,這個(ge) 滿意度其實也更代表學生對各個(ge) 大學的真實評價(jia) 。他們(men) 並沒有QS排名那種限製,甚至本身不追求什麽(me) 世界排名。

當地就業(ye) 也沒那麽(me) 多職業(ye) 屏障限製。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分開賽道在奔跑而已。很多本科QS排名好的學校,其實很大一部分經曆放在創收上,以及擴招國際學生身上。而這部分創收的費用,為(wei) 他們(men) 的持續性的科研,師資力量,打榜等做持續輸出。迎來正循環的一麵。這方麵持續經營好了,數據也好看了,排名自然強。

但很多學生入讀後,是有落差的,就這些學校,並沒本身那麽(me) 好,這導致很多學生打分極低。設施和師資也跟不上,可能大班也多。因為(wei) 好的學校需要一邊創收,一邊搞研究才行。

但一些QS排名弱的學校不一樣,他們(men) 對國際學生的號召力低很多,本身也是小規模教學,師資和學生比例就比一些綜合學校縮水一半甚至隻是曼大這種學校的三分之一左右。他們(men) 有些硬核專(zhuan) 業(ye) 本身就是師資力度好,國家補貼多。當地就業(ye) 就給力,而且本土學生選校喜好,其實就是本土選就近的。生源方麵會(hui) 更集中本土或eu的一些生源為(wei) 主。這也導致為(wei) 什麽(me) 英國像Exeter、Loughbourgh、Bath、Lancaster這類學校學生滿意度會(hui) 特別好的原因。

這些學校不但在讀學生滿意度好,中小班教學項目多。而且硬件好,本身小規模,尤其是拉夫堡這種,當地就業(ye) 率你去看看。那是個(ge) 頂個(ge) 的優(you) 秀。能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的學校都是好學校。

而國內(nei) 學生相對來說,用不到本土學生的數據,他們(men) 的數據對回國的學生來說不能說一點用都沒有。但參考價(jia) 值的確不大。畢竟我們(men) 很多學生,最起碼90%以上都是要回國的。即使有些學生想留,也是留不下的,競爭(zheng) 太過激烈。本身倉(cang) 位有限,搶也搶不過人家抱團的印度人。

再有就是,去英國留學的,目前大部隊還是以碩士為(wei) 主,本科和博士的都少點。碩士的學生就更精致的利己點,追求絕對的利益最大化和性價(jia) 比。本身就是來占便宜來的,圖快,圖時間短,圖學曆保值。不像本科的學生,更側(ce) 重於(yu) 打基礎,以及培養(yang) 擴散性的思維。他們(men) 相對更有本錢去追求過程,而不是求結果。本身家庭也有足夠的底氣讓他們(men) 回國去繼承更多的資源或家裏本身有場有礦。

底氣是不一樣的,很多碩士的學生其實會(hui) 帶壞一波這樣的風氣。導致本科的學生也會(hui) 在這方麵尤其的焦慮。其實大可不必,你們(men) 的出發點,優(you) 勢和追求的結果其實不一樣的。有些家庭壓根就沒必要追求所謂的就業(ye) 啊,也不必要追求所謂的好就業(ye) 的專(zhuan) 業(ye) 。而是核心培養(yang) 出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即可。專(zhuan) 業(ye) 反而可以往一些社科人文,藝術類的稀缺方向去選。

而這種選擇其實反而會(hui) 符合本土學生出的一些榜單,會(hui) 更看學生滿意度,設備設施,師資和學生比例這些數據。畢竟好的教育其實是精英教育,而不是一般學校的普通教育。

總了個(ge) 結:這種教育區別其實可以在KCL和UCL這兩(liang) 所學校找到答案,KCL就是精英教育,ucl就是普通教育,理念也是讓所有學生都有書(shu) 讀。你看KCL,現在回過味來了,卡人很嚴(yan) 格的。把創收的項目補給到他們(men) 核心的醫學類,法學類這種。持續產(chan) 出更多優(you) 秀的科研和項目。

他們(men) 不差錢後,學校門檻就越疊越高。之前的KCL甚至都懶得招募更多國際學生的。這幾年創收的足夠了,越來越收緊而已。不像UCL,不會(hui) 停的,創收了,就繼續新開很多縫合課程持續搞創收。甚至去不斷吞並其他學院,開設新的校區。像IOE和目前的東(dong) 校區其實都是這個(ge) 產(chan) 物的結果。

今天聊的東(dong) 西,不是說看QS排名不好,如果你誌在回國,隻是追求回國認可度,那麽(me) QS就是你唯一榜單。如果你想留英的話,其實需要參考的東(dong) 西會(hui) 更多。你要代入的視角也是不同的,你更應該參考本土的一些東(dong) 西,然後順應本土的政策。你才有機會(hui) 脫穎而出。而不是說你學校這麽(me) 好,成績也不錯,但找不到工作,因為(wei) 有的時候,你從(cong) 根源上可能就出錯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小托福發布改革消息:新增觀點寫作

下一篇

美國和英國寄宿學校該如何選擇?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