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大得驚人,既可以改變命運,也可以跨越階層。正因為(wei) 對教育功利化產(chan) 出的認可,懼怕下墜又期待上升的中產(chan) 階級往往滿心焦慮無所適從(cong) 。
幾年前刷屏的《中產(chan) 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幼兒(er) 園》講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與(yu) 階級緊密相關(guan) 的教育“鄙視鏈”在美國一樣存在。
美國公立學校有評分,教學質量從(cong) 1到10由低到高排列,而能進多少分的學校完全取決(jue) 於(yu) 自家住址,搞起學區房來跟中國並無太大區別。中西部地廣人稀的州還好,而像競爭(zheng) 激烈人口密集的西部矽穀和東(dong) 部紐約,像樣點兒(er) 學區的一套小房子沒有100萬(wan) 美金根本想都不要想。
而最重視教育的華裔和印度裔群體(ti) ,則是已經不滿足於(yu) 隻是10分的學校了,他們(men) 還要竭盡所能找到10分中更勝一籌的學校,與(yu) 之對應的則是更高的房價(jia) 。
富人階級更青睞私立學校。不過,就跟國內(nei) 中產(chan) 階級內(nei) 部也有鄙視鏈一樣,私立學校也有高下之分。看學費呢,有兩(liang) 三萬(wan) 一年的,也有四五萬(wan) 一年的,這還隻是落在明處的。美國好的私立小學入學時一樣有各種篩選,連家長也要接受學校的麵試,一百名申請者能考中的都不到十名。
再有,即便普通家庭的孩子進入這樣的私立學校,周圍同學開個(ge) 生日派對動不動就是請全班同學去迪士尼,送的生日禮物也得是ipads這個(ge) 檔次的,真是壓力山大。
能進10分學校的鄙視8分學校,能進頂尖10分學校的鄙視普通10分學校,能進好的私立學校的鄙視一般私立學校,對於(yu) 美國留學比較感興(xing) 趣的家長,肯定或多或少都了解美國社會(hui) 中關(guan) 於(yu) 教育的這些階級故事,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這次我想聊的也許大家不那麽(me) 熟悉:如果我們(men) 暫時無法逃離自身所處的階級,或者說當階級和金錢盡可能被抽離出來時,什麽(me) 樣的家長會(hui) 被認可,什麽(me) 樣的家長會(hui) 被看不起。
先介紹一下大背景。
我曾經在美國中西部小鎮的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當過幾年老師。那個(ge) 小學所對應的學區中,人們(men) 的家庭收入水平相差不大,高的不過五六萬(wan) ,低的也有三四萬(wan) 。
其實,如果按學區來說,大家階級差不多才是正常,畢竟學區是跟房價(jia) 掛鉤,而美國人往往是按照自身經濟條件來購房的。種族分布與(yu) 大多數中西部城鎮類似,一大半是白人,一小半是拉丁裔,剩下的是亞(ya) 裔和非裔等少數族裔。這所小學規模算比較大了,每個(ge) 年級有6、7個(ge) 班,每個(ge) 班有24到26名學生。
通過與(yu) 本土老師們(men) 的私下交流,再加上我自己的觀察,的確有些家長是更受到老師的讚許和認可,同時也有一些家長不僅(jin) 讓老師頭疼,連其他家長都不大待見他們(men) 。
先來點兒(er) 正能量,都有哪些家長的行為(wei) 是深受老師讚賞,又能得到其他家長欽佩的呢?
到學校做誌願者
經常有些人帶著訪客的牌子在教師工作室裏忙忙碌碌,他們(men) 都是學生家長,每周會(hui) 誌願來學校一次或幾次幫助老師準備打印和裝訂教學材料。
美國公立學校資金緊張,無力聘用足夠的助教來協助老師工作,而老師即便每天早出晚歸都未必能完成備課、與(yu) 家長溝通、批改作業(ye) 和撰寫(xie) 學校文件等工作。此時,有些家長就會(hui) 自發地到學校幫助老師分擔一部分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此之外,老師還非常歡迎家長到學校給孩子們(men) 讀書(shu) 。一般在放學前的15分鍾左右,老師會(hui) 開始整理學生需要帶回家的作業(ye) 和行為(wei) 記錄(behavior chart),學生這個(ge) 時候往往是看一小段動畫片。為(wei) 了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老師和學校就非常鼓勵家長能來到學校,用這15分鍾的時間給孩子們(men) 讀書(shu) 。
再比如,家長也被鼓勵到學校做演講,談談他們(men) 的職業(ye) 和經曆。像我就聽過警察爸爸和消防員爸爸講他們(men) 的工作都是做什麽(me) 的,印第安爸爸和中國爸爸則是講各自族裔的特殊文化。
這些誌願行為(wei) 不僅(jin) 幫助了老師,還會(hui) 對孩子產(chan) 生正麵影響。父母來學校做誌願者的孩子會(hui) 顯得尤其有自信,他們(men) 為(wei) 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他們(men) 也會(hui) 格外有安全感。
積極響應和配合老師
美國大多數小學都會(hui) 有行為(wei) 記錄表(behavior chart),如果孩子這一天在學校表現得很好,老師會(hui) 在行為(wei) 記錄上印上一顆小星星(或者小紅花之類);如果孩子有什麽(me) 行為(wei) 舉(ju) 止上的問題,老師則會(hui) 在表裏寫(xie) 上孩子具體(ti) 做了哪些“錯事”(比如打人罵人上課搗亂(luan) )。為(wei) 了確保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進行有效的矯正和教育,老師會(hui) 要求家長每天簽字,表明他們(men) 看過孩子的行為(wei) 記錄,家長也可以寫(xie) 上需要老師了解的信息,這樣實際上相當於(yu) 建立起最方便快捷的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美國小學常用的行為(wei) 記錄表)
再有一項需要家長全力配合的就是美國公立學校經常舉(ju) 辦的閱讀挑戰(reading challenge)活動。為(wei) 了完成任務,家長第一步要到圖書(shu) 館為(wei) 孩子借水平適中的圖書(shu) ,然後堅持每天為(wei) 孩子讀書(shu) 或陪孩子讀書(shu) ,記錄下孩子的閱讀時間和內(nei) 容,最後再把所有記錄提交給老師。
說實話,這些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響應和配合老師,而更多的是真正投入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去。
參與(yu) 組織班級活動
美國學校經常會(hui) 在特殊的節日或者季節交替時舉(ju) 行主題派對,有點兒(er) 類似咱們(men) 國內(nei) 的班會(hui) 。不過,這些派對沒班會(hui) 那麽(me) 正式,不用表演節目,也不是由老師準備,而是由家長牽頭組織的一些有趣的小遊戲。一般來說,會(hui) 有一兩(liang) 名家長作為(wei) 籌備組組長,再有五六名家長負責具體(ti) 執行,然後下一次活動再換另外一批家長安排。由於(yu) 並非強製,勢必會(hui) 有家長積極參與(yu) ,也一定有家長置若罔聞。
還有像我之前提到的每學期一次的郊遊,老師也會(hui) 邀請家長同行,幫助照看孩子們(men) 的出行安全。比如,有時郊遊是去兒(er) 童博物館,裏麵人頭攢動,小孩子跑來跑去,經常一眨眼就看不到人影,要是指望老師一個(ge) 人管住全班二十多個(ge) 孩子,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時,願意陪孩子去郊遊的家長就會(hui) 被分配三四個(ge) 沒家長陪同的孩子。
以上都是相對隨意的參與(yu) 形式,還有一個(ge) 有計劃有目標的正規組織叫PTA,全稱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中文翻譯過來是家長教師聯合會(hui) ,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主要職責是讓學生家長參與(yu) 到學校的決(jue) 策製定中來,幫助籌款,也可以發表對學生日常教育的建議,從(cong) 而為(wei) 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xi) 環境。當然,這需要家長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hui) 更多。
逢年過節記得“送禮”
給老師送禮這件事,在美國小學中比較常見,因為(wei) 跟初高中的分科製不同,美國小學老師既要教數學、英語和社會(hui) 學,也要充當班主任的角色,工作非常辛苦。美國家長為(wei) 了表達對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往往會(hui) 在教師節(五月第一個(ge) 整周)和聖誕節,也就是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送給老師一份小禮物。
這份小禮物可以是孩子精心製作的感謝卡,各類文具和教具,也可以是一小盆花,或者自家烘焙的杯子蛋糕,比較常見的還有Target和Amazon的禮品卡。如我之前所說,美國公立學校經費有限,因此老師經常要自掏腰包來買(mai) 教具,而家長贈送的禮品卡一般都是能用來購買(mai) 教具的。不過,無論是禮物還是禮品卡,盡量把價(jia) 值控製在20美金之內(nei) ,否則老師是不會(hui) 收的。很多校區,甚至州教育局層麵,都有明文規定教師每年收受禮品的價(jia) 值上限,超過會(hui) 受到懲罰。
其實,在美國社會(hui) 中,不僅(jin) 會(hui) 給老師送禮物,在感恩節給郵遞員和垃圾員送禮物也很常見。所以,這種禮物跟賄賂沒半點關(guan) 係,隻是為(wei) 了表達對他們(men) 稱職完成工作的感謝和認可。
當然,老師裏也有不稱職的害群之馬,對於(yu) 這類老師不僅(jin) 不要送禮,家長是完全有權利向校長投訴的。
講了這麽(me) 多家長被讚許和認可的行為(wei) ,那麽(me) 對立麵就是讓老師頭疼的了:從(cong) 來沒在學校露過麵,連家長會(hui) 都不參加,孩子帶回去簽字的文件永遠石沉大海,對學校的規章製度一無所知。這樣的家長,不僅(jin) 僅(jin) 是讓老師頭疼,對孩子的成長也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
那些父母很少露麵的孩子會(hui) 感到自卑和難過。看著家長來學校做誌願工作的孩子驕傲地大聲宣布,“這是我爸爸/媽媽”,看著郊遊時家長陪同的孩子開心地拉著爸媽的手,有些比較細膩敏感的小孩臉上就會(hui) 流露出落寞的神情。曾經有孩子哭著問我,他爸爸媽媽不能陪他一起去兒(er) 童博物館,是不是不愛他。
那些父母不按時完成任務的孩子在感到難堪時,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沒有責任心。經常忘記給孩子簽字,永遠不記得體(ti) 育課要帶運動鞋,老師給孩子帶回家的文件從(cong) 來不看,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這些生活缺乏安排和條理的行為(wei) ,不守時,也不遵守規則,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將來會(hui) 養(yang) 成多少壞習(xi) 慣。
那些父母很少與(yu) 老師溝通的孩子,更容易喪(sang) 失成長和發展的機會(hui) 。每個(ge) 孩子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缺的,他們(men) 身上會(hui) 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他們(men) 又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來認知和解決(jue) 這些問題。於(yu) 是,成年人的介入就非常重要。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讀書(shu) ,作業(ye) 寫(xie) 得很潦草,不願意與(yu) 人分享,任性霸道脾氣暴躁,這些小問題任其發展就會(hui) 逐漸形成積重難返的壞習(xi) 慣,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作為(wei) 每天近距離觀察孩子的老師,對這些問題有著天然的敏感,如果家長能夠及時地與(yu) 老師溝通,就會(hui) 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階級固然重要,但決(jue) 定孩子未來的不僅(jin) 是階級,還有對待教育的態度。
家長是否對孩子教育有足夠的投入,這種投入有時並不需要與(yu) 階級綁定。仔細了解學校發下來的材料,利用偶爾接送孩子的時間與(yu) 老師進行短暫的交流,每周都帶孩子去圖書(shu) 館借書(shu) ,每晚陪著孩子一起讀書(shu) ,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hui) 時間管理,這些都不需要錢,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重視教育的態度在華裔中很普遍,無論處於(yu) 什麽(me) 階級,認為(wei) 讀書(shu) 有用基本是個(ge) 共識,所以經常會(hui) 有家境貧寒的華裔打破了自己所處的階級壁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