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上海、北京的國際化學校數量超過了150所,深圳的國際化學校也逼近百所大關(guan) 。
學校數量如此龐大,讓不少計劃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家庭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俗話說“人以群居,物以類分”,當我們(men) 抓住國際化學校類型的脈搏時,擇校思路將瞬間清晰。
根據辦學主體(ti) 及招生的要求,當下的國際化學校主要分為(wei) 三大類:民辦國際化學校、公辦學校國際部、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本篇文章,將針對三者彼此之間的差異、關(guan) 聯展開介紹,幫助大家在擇校時掃清第一個(ge) 障礙或誤區——關(guan) 於(yu) 學校的類型與(yu) 劃分。
公辦學校並非你想的那般
傳(chuan) 統教育領域的公辦學校,大家都很熟悉:義(yi) 務教育階段不收學費,未來走中考或高考路線。
它是由國家政府部門舉(ju) 辦的學校,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yu) 政府財政撥款。
但是,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公辦學校並非如此,它是收費的,而且價(jia) 格高昂。
比如北京的清華附中國際部,性質屬於(yu) 公辦學校,但學費在17萬(wan) -20萬(wan) /年。
還有上海中學國際部也是公辦學校,一年學費在14萬(wan) -15.6萬(wan) 這個(ge) 區間,也不便宜。
以及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其小學段的學費就達到了166980元/年。
看到這裏,很多家長搞不懂了:為(wei) 啥公辦學校收費那麽(me) 高?
答案其實很簡單!
上麵所講的這類公辦學校國際部主要招收外籍人員子女、港澳台子女,也就是非大陸籍學生。
辦學的初衷就是為(wei) 了解決(jue) 來華工作的外籍人員子女、港澳台同胞子女的上學問題,並不是解決(jue) 大陸籍孩子讀國際學校的需求。
如果我家孩子是大陸籍,而且想讀公辦學校的國際課程班,那該怎麽(me) 辦?
一個(ge) 是辦法則是去讀公辦學校集團係旗下的民辦學校,比如稻香湖學校(北京)、清瀾山學校(東(dong) 莞),這兩(liang) 所是清華附中係的民辦國際化學校。
畢竟民辦性質的國際化學校,不限製戶籍。
另一個(ge) 辦法,則是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到了高中段讀公辦國際化學校的國際課程班(即公辦高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目前,北京家長熟知的北師大實驗國際部、人大附ICC、北師大二附中國際部等;
還有上海家長特別想要了解的的上交附中IB、建平AP課程班、盧灣高級中學國際班等;
以及深圳家長熟知的深圳中學國際部、深圳高級中學國際部等;廣州的華附國際部、省實AP、廣外等等。
這些都是以招生本城市初中畢業(ye) 生為(wei) 主的公辦國際課程班,隻開在高中段,義(yi) 務教育階段不開設。
民辦學校
與(yu) 公辦學校一樣,民辦學校也是主要從(cong) 舉(ju) 辦者屬性、資金來源來定義(yi) 的。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hui) 組織或者個(ge) 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麵向社會(hui) 依法舉(ju) 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
從(cong) 範圍領域來講,民辦學校包含的範圍麵還是挺廣的。
民辦學校包括實施學曆教育、學前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及民辦教育機構,以及實施以職業(ye) 技能為(wei) 主的職業(ye) 資格培訓、職業(ye) 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及民辦教育機構。
提及民辦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收費的學校。
確實如此,民辦學校都是收費的。當然,也有免費情況(學校為(wei) 留住和吸引學習(xi) 優(you) 秀的尖子生以設置的獎學金、免學費等等)。
民辦學校雖然收費,但並不等於(yu) 它就是營利性的學校。現實中,很多民辦學校是非營利性的。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ju) 辦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餘(yu) 全部用於(yu) 辦學。也就是說,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入隻能用於(yu) 自身的發展,不能用於(yu) 分配、向外投資或用於(yu) 投資人的經濟回報。
在數量方麵,往些年民辦學校快速發展,但隨著政策的調整,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民辦學校,而且對辦學不合規的民辦校叫停,公參民且不能實現六獨立的民辦校轉公辦校。這兩(liang) 年,全國民辦校數量、在校生數量有所下降。
在升學方麵,民辦學校與(yu) 公辦學校相似,既有體(ti) 製內(nei) 升學的班級又有出國留學的國際班。因此,民辦校的升學方向也不是唯一的。
國際化學校
關(guan) 於(yu) 國際化學校的定義(yi) ,目前並沒有嚴(yan) 格的規定。
國際化學校是指圍繞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目標而采用國外/國際課程大綱教學,以引導式、啟發式、體(ti) 驗式作為(wei) 主要教學方式的學校。
在學費方麵,國際化學校的學費往往價(jia) 格更高。
義(yi) 務教育階段,一線城市的國際化學校學費基本都超過了10萬(wan) 元。在高中階段,學費大多在20萬(wan) /年。
提及升學,很多人認為(wei) 國際化學校的唯一出口是留學。從(cong) 近些年國際化學校的調整來看,也有一些學校開始設立國內(nei) 中考班、高考班,辦學更加多元化。
所以,隻是從(cong) 學校類型、名稱來判斷一所學校的升學方向、學費情況,還是有些草率。大家一定要在綜合了解學校之後,擇校思路才會(hui) 更加清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