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當年在香港選讀大學的時候,當時很多所謂俗稱大學的神科,其實都是大家認為(wei) 比較容易賺錢的科目。
香港一個(ge) 就是講錢至上的社會(hui) ,這個(ge) 大家都沒有辦法,是社會(hui) 大環境的問題,所以學生早已被潛移默化,從(cong) 而影響到他們(men) 選擇大學學科的傾(qing) 向。
當我很多年前開始在英國教書(shu) 的時候,我發覺英國學生是沒有香港學生這麽(me) 功利的。
一定會(hui) 有學生仍然是向錢看,但比例會(hui) 少很多。我發覺很多英國學生仍然是能夠保持初心,選擇自己感興(xing) 趣或者有熱情的科目。
這當然需要大環境配合,因為(wei) 畢竟英國經濟是比較多元化,不論你修讀那一個(ge) 科目,其實出來工作都還是有機會(hui) 的,不像香港這樣比較偏向某幾個(ge) 行業(ye) 。
很可惜,好景不常。
有留意英國新聞的,就知道最近這兩(liang) 年其中一個(ge) 英國社會(hui) 談論最多的問題就是生活成本危機 (cost of living crisis)。
最初是由能源,例如電費大幅加價(jia) 所引起,到最後形成了通脹在英國遍地開花,導致英國普遍民眾(zhong) 生活都比以前更難。
在大環境轉變之下開始有越來越多學生會(hui) 把賺錢作為(wei) 一個(ge) 更為(wei) 重要的因素去決(jue) 定他們(men) 的大學選科。
有很多人隻是單向地認為(wei) 學生隻會(hui) 選擇更容易賺錢的科目而已。
這樣的想法是很片麵,因為(wei) 學生在金錢方麵還會(hui) 有其他的考量。
例如他們(men) 為(wei) 了節省寄宿和交通成本,可能會(hui) 選擇在家中附近慨大學,雖然這間大學並不是他首選的,這就是金錢問題。
除此之外,就是更多學生需要做兼職工作。
這一方麵相信曾經來英國留學的家長們(men) 也不會(hui) 感到陌生,Leo sir 當年也在餐廳做過waiter。
平心而論,我的英文是在這段時間進步得很快,所以這一段經曆對我來說是非常有用,又賺到錢又學到嘢,何樂(le) 而不為(wei) ?
還有一些比較誇張的例子,我聽過有學生是因為(wei) 為(wei) 了節省學費,而選擇上網上課程的大學,例如 Open University 。
這樣的話就更極端,不單止節省寄宿成本,而且還節省了學費。
如果這樣長此下去的話,對英國社會(hui) 是會(hui) 有頗大的影響。
學生就是社會(hui) 未來的縮影。
學生是不應該被太多金錢因素影響到他們(men) 大學的選秔,他們(men) 不一定要讀一些賺錢的科目,但如果是因為(wei) 金錢問題而令到他們(men)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都去不到他們(men) 想要的大學或者科目,那麽(me) 我認為(wei) 這是頗為(wei) 悲哀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