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中國大學畢業(ye) 生與(yu) 日俱增,越來越多學生在大學畢業(ye) 後紛紛決(jue) 定繼續讀研來深造。
不同的是,很多同學想要留在國內(nei) 繼續讀研,但是也有不少同學希望出國深造。
那麽(me) 究竟中國研究生和國外研究生有什麽(me) 區別呢?今天老師就以美國研究生為(wei) 例,為(wei) 大家解讀一下中美研究生的差異。
01、教育類別
首先要知道的是,在研究生教育類別上,二者就有非常大的區別。在中國,讀研僅(jin) 僅(jin) 是指攻讀碩士研究生,如果要攻讀博士學位,那麽(me) 必須是拿到碩士學位再參加博士入學考試,或者在報考碩士時就是碩博連讀項目。
而在美國則不然,美國研究生教育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類別,一是碩士研究生,二是博士研究生。一般大學畢業(ye) 生申請時,可以選擇申請碩士(master program),也可以申請博士(PhD Program),而且大部分專(zhuan) 業(ye) 攻讀博士學位並不需要有碩士學位(具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和授予學位要求,但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申請時,必須要先查明)。
在美國無論是申請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可以統一稱為(wei) “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s)。
02、招生形式
從(cong) 招生形式上來看,中美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
國內(nei) 研究生招生形式主要以一年一度的全國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為(wei) 主,而且在國內(nei) 申請學校是有數量限製的,隻能報考一個(ge) ,還是在成績出來之前。
這就會(hui) 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即使能調劑,學校的質量和數量也會(hui) 不盡如人意。國內(nei) 幾乎所有的學校隻會(hui) 看你的成績,如果成績不達到要求,那麽(me) 你的申請就會(hui) 被擱置。
而美國的研究生招生形式就相對靈活一些。除了像GPA、托福成績、GRE成績等的硬性條件之外,還會(hui) 給學生提供軟性的表現途徑。比如學生的個(ge) 人陳述(學生展示個(ge) 人才華的機會(hui) )和提供推薦信(從(cong) 第三方角度客觀評價(jia) 學生)等等方式,給學生從(cong) 多個(ge) 方麵和角度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hui) 。
而且在美國,申請的機會(hui) 是無限的,隻要你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那你就可以有無數學校可以選擇,所以申請過程中同時拿到了幾個(ge) 學校甚至更多學校的 offer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裏還要注意一點,在中國,全國研究生考試一般都設在每年的年末,等到成績出來,在第二年的春季進行各個(ge) 學校自己的麵試。
但在美國,申請研究生每年有春季入學和秋季入學兩(liang) 種時間段供學生選擇,大部分學生會(hui) 選擇秋季入學,因為(wei) 秋季是美國正常的招生季,所以相比之下,開設春季招生的學校數量較少。但二者的性質是一樣的。
03、研究生學製
從(cong) 研究生的學製上來看,中國和美國研究生的學製也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中國碩士分為(wei) 學碩和專(zhuan) 碩。學碩偏向教學和科研,培養(yang) 學碩人才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專(zhuan) 碩是為(wei) 了補充學碩型人才不足而開設的,目的在於(yu) 培養(yang) 應用型人才,一般經過兩(liang) 年就可以畢業(ye) 。
這三年中,中國大學研究生除了學習(xi) 專(zhuan) 業(ye) 基礎課程,還需要獲得一定的研究經驗。研究經驗的積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就讀院校和所學專(zhuan) 業(ye) 。國內(nei) 知名院校老師的研究項目多,則底下的研究生機會(hui) 便多;另外,學生物、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生需要做實驗,因此在一定程度積累了研究經驗。
而美國的碩士培養(yang) 一般隻有兩(liang) 年,有些應用性強的專(zhuan) 業(ye) ,比如酒店管理碩士,生物統計碩士等,有的學校甚至提供一年的碩士項目,這樣可以迅速滿足市場的需求。
一般美國碩士生培養(yang) 主要是目的是讓大學畢業(ye) 生進一步學習(xi) 和強化和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因此並不側(ce) 重研究能力,對於(yu) 有誌於(yu) 做研究工作的學生,學校會(hui) 鼓勵學生繼續攻讀博士。
04、教學形式
中美研究生的教學形式也有極大的不同。中美研究生教育相同的一點是都采用導師製,但是盡管采用同樣的方式,但實際操作起來的結果卻大大不同。中國的研究生導師除了教學和研究,很多都帶有行政職務,因此學生自我管理的時間會(hui) 不足。
國內(nei) 的研究生導師往往指導十名以上的學生。因此分配給每個(ge) 學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大大有限,所以在國內(nei) 經常出現三年研究生讀完後,獨立研究能力低,學術水平低的情況。
在美國,導師會(hui) 更強調自我管理。如果是研究型的專(zhuan) 業(ye) ,一個(ge) 教授一般最多指導三到五名碩士研究生。隨著時間推移,教授最後也就是集中指導一兩(liang) 位學生。
如果是應用性強的專(zhuan) 業(ye) ,美國大學主要集中對實用技能的教育上,雖然對學生的研究能力不是那麽(me) 強調,但碩士學生畢業(ye) 後基本也都有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
05、專(zhuan) 業(ye) 選擇
在美國,大多學生在申請時會(hui) 選擇轉專(zhuan) 業(ye) 申請。甚至一些學校還會(hui) 要求隻有非本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報名。比如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招生隻接受本科非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學生的申請。
但是美國在錄取轉專(zhuan) 業(ye) 學生時會(hui) 要求在入學之前就進行一些相關(guan) 課程的先修課。例如紐約大學經濟學專(zhuan) 業(ye) 會(hui) 要求申請者入學前進行微宏觀經濟學的先修學習(xi) 。
而在中國,除去選擇報考“專(zhuan) 業(ye) 對口”的考生以外,進行轉專(zhuan) 業(ye) 考研的學生大都沒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課程的基礎,他們(men) 要做的隻是考過每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就可以。
06、就業(ye) 前景
就業(ye) 前景上來看,國內(nei) 隻有部分高校的含金量強,大部分高校學曆在國際上認可度不高,與(yu) 社會(hui) 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在進入職場的時候,會(hui) 有很長時間的磨合期,職場競爭(zheng) 力比較弱,缺乏職業(ye) 規劃指導。一流院校畢業(ye) 後的平均月薪為(wei) 一萬(wan) 人民幣左右。
而美國大部分高校的學曆含金量可以被國際認可,碩士階段注重實踐能力,這就會(hui) 使從(cong) 美研畢業(ye) 的學生競爭(zheng) 力強,職業(ye) 發展快,與(yu) 社會(hui) 契合度高。美國相對應高校碩士畢業(ye) 生月薪可以拿到七千美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幣幾乎是國內(nei) 畢業(ye) 生月薪的5倍。
最後老師想說——
對比了這麽(me) 多,其實並非意味著某一方一定強於(yu) 另外一方 ,美國知名高校的就業(ye) 數據自然令人欣喜,但國內(nei) 研究生的含金量,還有導師嚴(yan) 苛的管理,也同樣都會(hui) 給你的未來增添不少的籌碼。
國內(nei) 國外研究生各有特色,而是否留學讀研,完全取決(jue) 於(yu) 你自己。而你在讀研過程中,可以收獲更多東(dong) 西才是你最應該學到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