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就業(ye) 市場競爭(zheng) 持續加劇,“35歲現象”儼(yan) 然成為(wei) 全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不僅(jin) 公務員招考年齡要求在35歲以下,很多企業(ye) 也將招聘的門檻限定在35歲,高校教師在35歲後申請基金受到限製……35歲儼(yan) 然成為(wei) 職場“生死線”,事業(ye) 危機引發了職場打工人的焦慮甚至是恐慌。
特別是對於(yu) 博士而言,大多數博士在畢業(ye) 時已經接近30歲,35歲的門檻此時距離他們(men) 已經就隻剩下五年了,因此他們(men) 對於(yu) 時間的緊迫感則更為(wei) 明顯。《人民日報》曾對此進行了專(zhuan) 題報道,認為(wei) 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35歲現象”。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網站
資料來源:知乎
01危機來源
1 就業(ye) 環境惡化
受到經濟危機和新冠疫情的影響,近年來的就業(ye) 形勢並不樂(le) 觀,各行各業(ye) 都在加速內(nei) 卷,每一年都是“最難畢業(ye) 季”。高校各學段均呈現出逐年擴招的趨勢,每年的碩士、博士畢業(ye) 人數持續增加,因此學曆貶值在所難免。
與(yu) 此同時,我國已進入延遲退休時代,就業(ye) 市場上每年新增的崗位沒有顯著增加。在激烈的就業(ye) 競爭(zheng) 中,35歲的求職者們(men) 往往處於(yu) 劣勢,往往麵臨(lin)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的尷尬局麵。
2 高校招聘及科研項目申請的限製
博士在讀期間接受了係統的學術培養(yang) ,從(cong) 事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因此相當一部分博士在畢業(ye) 後傾(qing) 向於(yu) 選擇學術性質的工作,高校成為(wei) 博士們(men) 求職的主要目標。
隨著人才競爭(zheng) 的加劇,近年來高校一般會(hui) 在招聘中規定求職者的年齡不超過35歲。對於(yu) 年齡的限製也體(ti) 現在課題申請上,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要求申請者男性不超過35歲,女性不超過40歲。
在“非升即走”的政策影響下,課題申請是青年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課題申請受阻將直接導致青年教師無法通過考核,被辭退後再次求職將更加困難。
3 公務員報考的年齡限製
對於(yu) 有誌於(yu) 畢業(ye) 後在政府部門從(cong) 事公務員工作的博士而言,在報考公務員時同樣麵臨(lin) 著年齡的限製。例如《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中明確規定報考者“年齡一般為(wei) 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對於(yu) 2022年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放寬到40周歲以下”。
對於(yu) 選調、引進等招錄渠道而言情況亦是如此,如《武漢市2022年選聘生專(zhuan) 項選聘公告》中規定“應屆畢業(ye) 碩士研究生年齡一般在28周歲以下,應屆畢業(ye)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32周歲以下”,年齡始終是報考公務員的硬性條件。
4 企業(ye) 的裁員辭退危機
對於(yu) 私營、民營企業(ye) 而言,35歲似乎是一道跨不過的魔咒。企業(ye) 不招聘35歲以上的員工,似乎已經是秘而不宣的事實。
對於(yu) 企業(ye) 內(nei) 的員工,如果在35歲之後還沒有升任到公司中層以上領導崗位,還在基層做普通職員,將隨時麵臨(lin) 被解聘的風險。對於(yu) 企業(ye) 而言,雇傭(yong) 35歲員工的成本較高,相比於(yu) 本科碩士畢業(ye) 的年輕員工,他們(men) 的學習(xi) 能力、創造能力也不占優(you) 勢。
因此在公司業(ye) 務收縮或經營方向調整時,最有可能被優(you) 化的也是35歲以上的員工。在巨大的裁員和辭退危機下,企業(ye) 員工人人自危。
5 同輩壓力
職場中的“中年危機”包括突如其來的失業(ye) 、即將斷供的房貸、不約而至的大病、日益年邁的父母……當這些壓力同時襲來時,危機感便產(chan) 生了。特別是與(yu) 同齡人相比,此時很多未選擇讀博的同學已經結婚生子,事業(ye) 有成,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較為(wei) 豐(feng) 富。
然而自己讀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於(yu) 長期在校園內(nei) 學習(xi) 生活與(yu) 社會(hui) 脫節,缺乏工作經驗,很難在畢業(ye) 時收入達到同齡人的平均水平,經濟基礎較為(wei) 薄弱,難以承擔成家立業(ye) 的重擔。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博士們(men) 的心態往往容易失衡。
02破局之道
1 充實自我,提高競爭(zheng) 力
無論選擇什麽(me) 樣的工作,博士在讀期間都應該珍惜時光,充實自我,不斷提高就業(ye) 的競爭(zheng) 力。
-
如果有誌於(yu) 繼續從(cong) 事科研工作,在校期間需夯實自身的知識基礎與(yu) 實驗能力,發表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
-
如果希望進入政府部門工作,需要認真準備相關(guan) 考試,同時確保自己能夠達到畢業(ye) 的要求;
-
如果希望進入企業(ye) 工作,在校期間可有意識地積累“產(chan) -學-研”合作資源,在不影響畢業(ye) 的前提下盡量多參加實習(xi) 實踐,考取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
2 “沒有最好,隻有最適合”
博士畢業(ye) 時一般年齡偏大,試錯成本較高,因此需要在讀期間積極探索職業(ye) 生涯,做好職業(ye) 規劃。盡量避免入職後才發現選擇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此時更換職業(ye) 賽道將非常困難。
可以通過實習(xi) 、與(yu) 目標行業(ye) 在職員工交流等方式,了解行業(ye) 的基本情況、發展途徑、薪資待遇,思考是否適合自己。應當樹立“沒有最好的工作,隻有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的觀念,努力實現自己與(yu) 工作崗位的匹配。盡量避免陷入低質量的焦慮,也不要輕易盲從(cong) ,找準職業(ye) 目標,堅定職業(ye) 選擇,探索出一條屬於(yu) 自己的職業(ye) 道路。
3 不要死磕一條路,靈活變通
博士們(men) 應該正視,相較於(yu) 本科和碩士和博士而言,博士就業(ye) 確實麵臨(lin) 著崗位少、難度大等問題,因此博士們(men) 也要學會(hui) 變通,在課程修讀、撰寫(xie) 發表論文、實習(xi) 、畢業(ye) 、就業(ye) 遇到困難時及時調整心態,避免長時間地陷入不良情緒。
不要在一條路上死磕,要認清現實,找準自己的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e) 道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一些硬性的年齡指標在短期內(nei) 無法改變,可以考慮其他沒有嚴(yan) 格年齡限製的工作,如部分外資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等,甚至可以考慮利用博士期間所學自主創業(ye) 。入職後在工作崗位上善於(yu) 學習(xi) ,勇於(yu) 擔當,勤於(yu) 奉獻,同樣可以做出成績,實現自己的職業(ye) 理想和人生價(jia) 值。
4 理性看待“差距”,坦然麵對壓力
最後,廣大博士們(men) 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同齡人已經在社會(hui) 耕耘多年,積累了豐(feng) 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他們(men) 的工資博士在短期內(nei) 難以超越。但從(cong) 長時間來看,博士的上限往往更高,能夠帶來更加長久的收益。
此外,博士們(men) 還需要放平心態,需要認識到讀博並不意味著高人一等,隻是多接受了一些學術的訓練,不可能全方麵超越同齡人,畢業(ye) 後的發展還需要自身努力,學會(hui) 取長補短。無需過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事業(ye) ,從(cong) 長期來看都會(hui) 有好的發展。
03總結
不可否認,某些行業(ye) 確實存在“35歲現象”。但廣大博士群體(ti) 也不必灰心,要相信盡管存在擴招等情況,博士依然是學曆天花板,博士在求職市場上還是十分有競爭(zheng) 力。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適合自己的職業(ye) 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參考資料:
[1] 人民網. 人民日報大家談:用發展眼光看“35歲現象”[EB/OL]. [2019-12-20].
https://opinion.people.com.cn/n1/2019/1220/c1003-31514542.html.
[2] 知乎. 很多博士畢業(ye) 就將近 30 歲甚至以上,怎麽(me) 麵對 35 歲失業(ye) 危機?[EB/OL]. [2022-02-2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820577.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