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重點:經濟的本質,並不是財富存量,而是財富流量。
現代的“錢”絕大多數基本都是信貸,而非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
相對應的,經濟的運轉也主要靠大多數普通人還債(zhai) 還債(zhai) 來進行。
銀行活下去的基石不是存款,而是用戶的借貸。也就是借貸創造存款。而不是存款創造借貸。
準確的說,我們(men) 現在的經濟出現了一個(ge) 反常識的狀況:
隻有越來越多的人想借錢了,其他的人才會(hui) 獲得存款。
而借錢就必然要還錢,但是誰來還是最核心的問題。
那麽(me) 誰來還錢呢?
答案是房貸的打工人和借錢炒房的老板們(men) 。
比如新印了10000億(yi) ,需要投入市場,這個(ge) 錢會(hui) 通過商業(ye) 銀行以信貸的方式流入市場。
這裏包括但不限於(yu) 各種經營貸,房貸和信用貸等等。
也就是說,這10000億(yi) 眾(zhong) 多企業(ye) 或個(ge) 人的負債(zhai) 存在於(yu) 市場,對於(yu) 個(ge) 體(ti) 來說,這是10000億(yi) 的負債(zhai) 。但對於(yu) 銀行來說,這就變成了10000億(yi) 加利息的資產(chan) 。
不夠直觀嗎,那我們(men) 舉(ju) 一個(ge) 例子。
兩(liang) 個(ge) 人同時一個(ge) 月掙12000,第一個(ge) 人一個(ge) 月存2000備用,然後剩下的1萬(wan) 點外賣,打卡網紅餐廳,逛夜總會(hui) ,全國旅遊。
第二個(ge) 人,掏空家裏六個(ge) 錢包付了房子的首付,月供八千,然後每個(ge) 月過得緊緊巴巴,不敢娛樂(le) ,不敢消費,來還房貸。
按照大多數人的經濟常識,第一個(ge) 人為(wei) 這麽(me) 多崗位帶來了1萬(wan) 元的消費。他應該對整個(ge) 社會(hui) 的經濟運轉的積極作用更大。
但實際上,第二個(ge) 人為(wei) 全社會(hui) 拉動了更高的GDP,為(wei) 銀行帶來了穩定充裕的資金流。
房貸對於(yu) 銀行來說啊,是最優(you) 質的業(ye) 務之一,銀行通過吸納大眾(zhong) 存款和賣理財產(chan) 品,能募集到成本極其低廉的資金,然後和開發商合作,以房貸的形式再把這些資金發放給貸款買(mai) 房的人,從(cong) 而來賺取息差,這是銀行一個(ge) 最主要的收入。
而銀行又是當下社會(hui) 經濟的樞紐。
這就導致,一部分人的資產(chan) 是大部分人的負債(zhai) ,而手握這些資產(chan) 的人往往才有話語權和投資能力。
所以普通人越借錢,經濟就會(hui) 越好,各種統計報表會(hui) 更美觀。資金鏈頂端的人也會(hui) 更加富裕。
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講,這個(ge) 房貸鏈條上每一個(ge) 人都在給鏈條上端輸出財富,包括那些設計和建造商品房的人。
至於(yu) 存量債(zhai) 務的體(ti) 量其實沒人去管。無論居民端背負著債(zhai) 務百萬(wan) 也好,千萬(wan) 也罷,對於(yu) elite來說,隻是一串數字,隻要給社會(hui) 注入流動性就行。
一旦中下層停止還貸,就會(hui) 一步步變為(wei) 全社會(hui) 信用危機。
他們(men) 一旦停止繼續借貸,就是經濟增長乏力,也就是整個(ge) 鏈條的流動性枯竭。
流動性枯竭又會(hui) 造成需求萎縮,需求萎縮影響企業(ye) 預期和擴張,然後再傳(chuan) 導到就業(ye) 。如此惡性循環,最後引發經濟蕭條。
解決(jue) 流動性問題的一個(ge) 方法是印錢。但很顯然,目前當局並不能通過對內(nei) 超發貨幣來解決(jue) 流動性危機和還債(zhai) 了。
不然:
那怎麽(me) 辦——讓經濟慢下來,讓市場慢慢消化啊。
過去,流動性的提高是靠駱駝祥子來支撐的。
但現在沒幾個(ge) 人敢繼續再用自己30年的幸福生活來換一套質量堪憂的鋼筋混凝土了。
如果繼續有更多的人淪為(wei) 駱駝祥子,為(wei) 了還“租車錢”勒緊褲腰帶,甚至把消費壓縮到維持生存,京城裏其他的小販們(men) ,就沒法在這些沒有消費能力的窮車夫身上賺到什麽(me) 錢了。小販們(men) 的生計也會(hui) 更加困難。
但是,租車老板會(hui) 掙得盆滿缽滿,整個(ge) 社會(hui) 的流動性會(hui) 增加,然後經濟數據會(hui) 越來越好看。
但這和駱駝祥子有什麽(me) 關(guan) 係呢?
所以說經濟數據變差了,對普通人來說,也未必是啥壞事。至少不會(hui) 讓某些人拿老百姓當成永動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