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北京已有些許寒意,不過對於(yu) 第4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來說,微涼的天氣也難掩決(jue) 賽的火熱氛圍。
周密完善 公正嚴(yan) 謹
受到環境的影響,物理競賽的決(jue) 賽已經兩(liang) 年沒有在線下統一組織進行了,而且相較於(yu) 往年,今年的決(jue) 賽規模空前,共有來自全國31個(ge) 省(市、區)的600餘(yu) 位選手和領隊齊聚一堂,進行為(wei) 期6天的巔峰競逐,這無疑給決(jue) 賽的統籌與(yu) 組織帶來極大的壓力。
今年的決(jue) 賽由北京物理學會(hui)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共同承辦。在組織協調上,各單位攜手合作,將報到、考試、參觀考察、講座講評、會(hui) 議和開閉幕式等等日程安排的井井有條。
雖然往年決(jue) 賽由於(yu) 各種原因引發一些質疑之聲,但今年的決(jue) 賽就如同會(hui) 徽釋義(yi) 中所表達的一樣:“深藍色彰顯了物理學的深度與(yu) 精密,強調了競賽的莊嚴(yan) 和學科的重要性;明黃色則灌注光明與(yu) 活力,結合波峰的設計,正如學生們(men) 在競賽中各顯其能、到達頂峰。”
一位教練對本次決(jue) 賽的評價(jia) 是:比賽組織環節周密完善,評卷細致、嚴(yan) 謹,查分環節透明、公正,充分展現出物理決(jue) 賽的嚴(yan) 肅性與(yu) 權威性,可以稱之為(wei) “決(jue) 賽樣板”、“東(dong) 道主標杆”。 相信這次寶貴的經曆,也將不斷激勵各地物競選手砥礪前行,同時也會(hui) 吸引更多向往探究物理學奧秘的青少年,踏上競賽之路。
物理競賽“後浪”湧現
我們(men) 都知道,在競賽項目中,大量的訓練和更廣博的知識儲(chu) 備是決(jue) 定選手實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三同學往往相較低年級同學更具競爭(zheng) 力。
也正因如此,以往的決(jue) 賽中,高三年級同學可以算是絕對的主力。 組委會(hui) 在今年的《競賽指南》中將非高三年級同學做了特別標注,經過統計發現,590名參賽選手中,有132名高二同學,占比22%,高一學生20人,占比約4%。
不僅(jin) 如此,非高三年級選手在決(jue) 賽中的表現同樣亮眼:非高三選手在集訓隊中占比26%,金牌(不含國集)占比超28%,銀牌占比近27%,銅牌占比近22%。
尤其是高一年級的潘昊揚、吳易軒同學在總成績榜上分列第7和第14位;高二年級的孫浩晰、姚奕丞、餘(yu) 勢同學分列第8、第12、第13位,後浪可謂“洶湧”。
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高一、高二年級的同學出現在物競決(jue) 賽當中,尤其是物理競賽氛圍濃厚的湖北、廣東(dong) 、浙江、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湧現出很多頂尖的低年級選手,除了這些同學天賦出眾(zhong) 、勤奮刻苦地努力外,也與(yu) 愈發科學的競賽人才培養(yang) 理念、貫通式人才培養(yang) 模式及各校教練無私付出密不可分。
在未來,我們(men) 也許將看到更多省份和學校,增強低年級競賽人才的發現與(yu) 培養(yang) 力度,推動競賽事業(ye) 能夠更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