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賽和國賽作為(wei) 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知名度較高的數學建模競賽,有相似之處,比如獲得不錯的獎項,在獎學金、保研、加分方麵都有幫助,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在同學們(men) 備考過程中,側(ce) 重也有不同,今天給大家盤點下美賽和國賽的區別!
美賽VS國賽
01美賽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由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hui) 主辦,是最高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也是世界範圍內(nei) 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建模競賽,一般也指數學建模競賽。賽題內(nei) 容涉及經濟、管理、環境、資源、生態、醫學、安全、等眾(zhong) 多領域。
競賽要求三人(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參加)為(wei) 一組,在四天時間內(nei) ,就指定的問題完成從(cong) 建立模型、求解、驗證到論文撰寫(xie) 的全部工作,體(ti) 現了參賽選手研究問題、解決(jue) 方案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為(wei) 現今各類數學建模競賽之鼻祖。
2023年大賽吸引了來自美國、中國、澳大利亞(ya) 、加拿大、英國、印度等 多個(ge) 國家與(yu) 地區的高校,包括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紐約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 工學院、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全球眾(zhong) 多高校在內(nei) 的20895支隊伍參賽,11296個(ge) 隊伍參加MCM,9563個(ge) 隊伍參加ICM,共評出37項特等獎,獲獎率約 0.17%。
MCM22支、ICM15支,獲得得 COMAP Scholarship Award (1萬(wan) 美元獎學 金) 僅(jin) 有4支,其中3支分別來自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dong) 北大學另外1支來自美國杜克大學。
02國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於(yu) 1992年,每年一屆,已成為(wei) 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2018年,來自全國34個(ge) 省/市/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及美國和新加坡的1449所院校/校區、42128個(ge) 隊(本科38573隊、專(zhuan) 科3555隊)、超過12萬(wan) 名大學生報名參加本項競賽。
參賽對象
美賽
本科或以下;
國賽
全國大學生(本科生和專(zhuan) 科生);
時間安排
美賽
美賽一般每年2月左右進行比賽;
01報名時間
截至2024年2月2日00:00(北京時間);
02競賽時間
2024年2月2日6:00~2024年2月6日9:00(北京時間),提交時間截至2024年2月6日10:00;
國賽
國賽一般每年9月左右進行比賽; 2023年的競賽已經結束,11月中上旬預計會(hui) 發布獲獎公告;
報名方式 美賽
參賽隊伍可以單獨在官網上報名參加數學建模美賽,不一定要通過高校;
國賽
參賽隊學生向所在學校報名,由學校負責按全國組委會(hui) 和賽區組委會(hui) 統一要求為(wei) 每一參賽隊指定校內(nei) 編號,並匯總報名信息;
賽題區別
美賽
01MCM
MCM始於(yu) 1985 年,偏自然、理工,對數學、計算機能力要求較高;
共計3道題:
Problem A是連續型的題;
Problem B是離散型的題;
Problem C是數據處理型的題;
02ICM
ICM始於(yu) 1999 年,偏人文、社科,對邏輯、寫(xie) 作能力要求較高;
共計3道題:
Prolem D是運籌學/網絡科學類型的題;
problem E是環境科學方麵的綜合題目;
Problem F是政策類型的題目;
國賽
競賽共5道(A題、B題、C題、D題、E題),其中本科組ABC題任選一道,專(zhuan) 科組D和E題;
比賽賽題主要包括優(you) 化類、機理分析類、數據分析類、評價(jia) 類、預測類為(wei) 主。A題專(zhuan) 業(ye) 性較強,建議團隊有該專(zhuan) 業(ye) 的隊員或者專(zhuan) 業(ye) 知識儲(chu) 備足;拿到賽題後可以先查找參考文獻或者資料庫,選擇文獻較多的題目;排除題目都看不懂的題,如果都不是非常擅長會(hui) 優(you) 先推薦選擇C題;
評審區別
美賽
美賽評審更加“感性”,美賽主要考察建模的思路,一個(ge) 創新性的解題思路將極大地受到青睞,且美賽對邏輯性要求比較強,模型前後之間的推導需要細致的展示;
國賽
國賽評審更加“理性”,國賽對建模方法的應用有嚴(yan) 格的要求,對於(yu) 特定的建模問題和情境假設,有特定的建模方法解題,解題時運用錯誤方法會(hui) 極大地影響最終成績,且國賽有答案的參考範圍,若參賽隊伍計算出來的答案偏離參考範圍,也會(hui) 極大地影響最終成績;
評審流程
美賽
篩出S獎(第一輪)➡篩出H獎(第二輪)➡篩出M獎(第三輪)……➡篩出O獎;
國賽
賽區評出省獎➡擬推國獎名單評選國獎,需要答辯;
獎項設置 美賽01MCM
O獎:特等獎(Outstanding Winner);
F獎:特等獎提名(Finalist)--進入特等獎角逐未得到特等獎;
M獎:一等獎(Meritorious Winner)--優(you) 異獎;
H獎:二等獎(Honorable Mention)--榮譽獎;
S獎:成功參與(yu) 獎(Successful Participant);
U獎:不成功參與(yu) 獎(UnsuccessfulParticipant);
02ICM
O獎:特等獎(Outstanding Winner);
F獎:特等獎提名(Finalist)--進入特等獎角逐未得到特等獎;
M獎:一等獎(Meritorious Winner)--優(you) 異獎;
H獎:二等獎(Honorable Mention)--榮譽獎;
S獎:成功參與(yu) 獎(Successful Participant);
國賽
省獎:一等獎、 二等獎、可增設三等獎;
國獎:一等獎、二等獎;
獲獎要求
美賽
O獎:傑出稱號旨在表彰其解決(jue) 方案報告在最後一輪評審中被確定為(wei) “最佳中的最佳”的團隊。這些團隊的報告在建模和解決(jue) 問題、分析和交流方麵的示範工作方麵相對於(yu) 比賽提交的其他報告具有最高水平。COMAP可能會(hui) 發布和使用這些提交的全部或部分優(you) 秀學生作品。O獎獲獎比例是最低的,是所有獎項中最高的級別,據2022年美賽官網獲獎顯示,全球僅(jin) 有44個(ge) 隊伍入圍,數學建模競賽中含金量非常高,一般可以直接保研的,獲獎比例小於(yu) 1%。
F獎:決(jue) 賽選手的稱號旨在表彰其解決(jue) 方案報告堪稱典範並因此進入最後一輪評審的團隊。這些論文以有條理和清晰的介紹形式提供了完整和合乎邏輯的分析,超越了簡單的解決(jue) 需求。這些論文易於(yu) 閱讀、易於(yu) 理解、邏輯性強、內(nei) 容全麵。入圍論文是所有團隊提交的最佳論文之一。F獎其實也是特等獎入圍獎,O獎就是F獎當中產(chan) 生的隊伍,所以是僅(jin) 次於(yu) O獎的級別,獲獎比例大概在1%左右,美賽是按照賽題類型來評獎的,所以兩(liang) 個(ge) 類型的題目獲獎比例略微差別。
M獎:團隊的解決(jue) 方案報告在建模和問題解決(jue) 、分析、結論和溝通的許多方麵都很出色。該報告以清晰、得到充分支持、組織良好和呈現良好的方式解決(jue) 了所有要求。一等獎獲獎比例近幾年在7%左右,在2022年美賽當中,有大概1900多支獲得了M獎,能拿到M獎其實也是比較厲害的了。
H獎:團隊的解決(jue) 方案報告表明在解決(jue) 所有問題要求方麵付出了高於(yu) 平均水平的努力,並且包含的元素被認為(wei) 在建模和問題解決(jue) 、分析、結論和結果交流方麵表現良好的。一般H獎摘要寫(xie) 的比較出色,論文排版美觀,H獎的的幾率就比較大(論文結構、公式整潔美觀、圖表高大上),2022年該獎項MCM獲獎概率在24%,ICM中為(wei) 18%,美賽兩(liang) 個(ge) 題型中,可顯而知,賽題難了選題的人少,獲獎率高,賽題簡單選題的人多,獲獎率就偏低一些。
S獎:團隊齊心協力應對比賽問題並提交解決(jue) 方案報告。然而,該報告對所有或部分要求的解答並不完整,或在建模過程、分析、結論、溝通中顯示出一些缺陷或弱點。S獎其實隻要你正常提交論文、符合 參賽各項規則,百分百都會(hui) S獎的,一般人也叫安慰獎,很多人說S獎沒什麽(me) 含金量,不同程度的選手對待該獎項的定義(yi) 都不相同,對於(yu) 第一次參加競賽的來講,拿一個(ge) S也是一種鍛煉和提升,一般和自己的水平比較匹配,也有第一次參加美賽就拿H,M的,美賽拿獎我認為(wei) 也有一些運氣成分,可能也和評獎方式有關(guan) 係吧。甚至還有一部分居然每年連S都拿不到,這部分選手竟然占到了1%,對於(yu) 這部分同學一般都是一些論文格式規範及論文質量實在太差了,估計也就寫(xie) 了幾頁,沒辦法給獎,經驗教訓,能多寫(xie) 盡量多寫(xie) 吧。
國賽
同方知網查重係統的文獻庫相似度,以及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論文自建庫相似度的查驗情況,兩(liang) 個(ge) 相似度中任何一個(ge) 大於(yu) 等於(yu) 25%的參賽論文,原則上不能報送全國評閱;如果要報送全國評閱,賽區組委會(hui) 應該在報送時給出說明意見;不給出說明意見的,全國評閱時不予受理。
評分主要圍繞摘要、模型拓展、論文、結論、創新點、答案展開;一般來說80分以上基本能穩拿國一、70分左右可以爭(zheng) 取到國獎、及格線邊緣幾乎就是省一或者省二、45分左右可能拿省二或者省三、40以下來年再戰;
獲獎率比 美賽
近年來美賽的O、F在1%左右,M獲獎率是7%,然後提升了F獎的人數到了1%。再加上美賽H獎,美賽獲獎比例較高。英伽教育輔助不少隊伍成功斬獲獎項,今年也將繼續為(wei) 大家提供相關(guan) 課程培訓;
國賽
近幾年國賽本科組參與(yu) 人數和獲獎比例都趨於(yu) 穩定,國一接近1%左右,國二是2%左右,國賽獲獎率僅(jin) 為(wei) 3%左右(如果加上未成功參賽的則概率更低),省獎概率雖因省而異,但也較低;
但因為(wei) 評價(jia) 方式和標準不同,可能少部分數模薄弱省的國二獲獎難度和美賽M獎類似或者略低。國賽是會(hui) 給建模薄弱省一些國二的名額,限製建模強校國獎的數量。
綜上所述,我們(men) 可以得出一個(ge) 結論,相對來說美賽比國賽更容易拿獎,而國賽的獲獎含金量更高一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